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晚清岁月------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军看中怀庆府,是因为他们通过情报,得知怀庆城内居民殷实,而且出产火药兵器,所以志在必取。不料怀庆知府余炳焘也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此人虽是文官,但极具胆略。
  当时驻怀庆的官军只有三百人,余炳焘另外组织了三千团练兵勇上阵助守,同时借助于城内现成的火药兵器库,在太平军三次轰塌城墙的情况下,又三次将其击退。
  除固守外,余炳焘还先后采用了敢死队出城冲营、水里投毒等各种能想得出的招数,对太平军进行不停顿的袭扰,反正就是死不投降——当然这也是他和城里人的唯一选择,太平军在北伐过程中对敢于抵抗的军民多次执行过屠城政策。
  最惊险的一次,太平军集中炮火进行轰击,因此燃起大火,然而就在这时,风向突变,太平军反而被烧死了好些人,在危急时刻这座古城又逃过一劫。
  如此强悍的太平军主力,包围怀庆56天而竟不能克,称得上是太平军自北伐以来遇到的最大挫折。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城中粮食已尽,“人多饿毙”,但余知府因素得民心,所以仍能保证人心不涣散。
  林凤祥无奈之下,只能改流动速决为持久攻坚,他率部沿城墙挖掘深沟,并环城筑垒,建成木城和土城,准备继续围困怀庆。
  对讷尔经额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歼灭对手的天赐良机。就好象当初赛尚阿跟在太平军后面,总也找不到,追不上,直到后来太平军进占永安,才给他提供了“聚而歼之”的条件。
  增援的各路官军,反过来包围了攻城的太平军,但是条件归条件,有没有能力则又是另外一回事。讷尔经额与赛尚阿不同的是,赛尚阿还有大局观,讷尔经额则连这个也没有,他记挂的只是自己任职的直隶省,怕太平军跑到那边去,所以围也只围三面,即南、东、北。
  赛尚阿是上了向荣的当,讷尔经额帐下没有那样自作聪明的,有人就提醒讷尔经额,应在西面布控,以防太平军漏网。
  讷尔经额才不管那一套呢,他的想法倒跟赛尚阿、向荣等人类似:若是四面都围得密不透风,那太平军给弄急了,还不得和我死磕啊。
  讷尔经额的怯懦和自私,让太平军的突围变得无比顺利。撤退前,林凤祥下达密令,让各军营把捉来的山羊倒悬于鼓边,山羊要挣扎,自然会不停地用脚去踢皮鼓,同时又在火灶里焚烧干草,做出鼓声阵阵,炊烟袅袅的假像。
  等官军闻讯赶过来,早已是人去营空。直到此时,这讷尔经额仍然是头脑昏昏,他给咸丰发了个捷报,说是“贼大溃”,完全没有赛尚阿的那种自悔意识。
  又有人告诉他,太平军往西,必然是要翻越太行,进入山西,所幸太行山上尚有险隘,建议立即调兵驻守。
  讷尔经额倒也干脆:“山西,那是山西巡抚的事,我是直隶总督,管的是直隶。”
  他给山西巡抚写信,让后者自行派人去防守。
  信还没送到,“钦差大臣”已经到了险隘关口,嚷嚷着要进来。寨门一开,太平军一拥而入——原来是假冒的!
  (17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犹如当年永安突围,自翻过八百里太行后,北伐部队开足马力,二十天破十余城,所向披靡。
  1853年9月29日,太平军进入直隶境内,火烧到了讷尔经额的家门口。这位真正的钦差大臣惊慌失措,晕头转向,带着随从狼狈逃命,身后关防印信、令箭军书丢得满地都是。
  讷尔经额的下场与赛尚阿如出一辙:革职逮捕,判处斩监候,后出狱当苦差。
  想当初,赛尚阿被从牢里放出来时,起初就是先发往直隶,交讷尔经额差遣。一眨眼功夫,他竟然就掉进了同一座坑里,不知又该交给谁管束了,如果借用《红楼梦》里的话,便是:今日葬花人笑痴,明日葬汝知是谁。
  咸丰撤下讷尔经额,换上了胜保。
  胜保跟讷尔经额一样,都是满洲八旗,也做过内阁学士。不过在太平军发起北伐之前,两人的境遇却是一上一下,讷尔经额官运亨通,胜保一路下坠。
  胜保的毛病在于他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且胆子比曾国藩都大。曾国藩敢说的他说了,说咸丰励精图治之心不如从前。这还罢了,让人受不了的是,他还喜欢拿新老皇帝做对比,口口声声称咸丰的勤俭之德比不上道光,证据之一是内府正在采办唱戏用的服饰。
  这时候的咸丰没有哪一刻神经不崩得紧紧的,身上要承担的压力和要消耗的脑细胞绝非一张嘴呱呱的大臣们所能想像——我不是人,就不能有课间十分钟,听听小曲,放松一下什么的吗?
  咸丰恨不得把说他风凉话的人脑袋拧下来当夜壶使,但有曾国藩这么一个先例在,就得顾及舆论和欣然纳谏的形象,不能轻易治罪。
  不管皇帝也好,老百姓也罢,被人指着鼻子骂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咸丰治不了罪,就亲自写谕旨,针对胜保的指责逐一为自己辩护。
  如果胜保就此继续犟下去,咸丰拿他一点折没有,关键时候这厮却又胆小起来,他自个把奏折撤了回去。
  这下好,说明你亏心,平白无故诬赖皇上,咸丰顺势把他由从二品的内阁学士降为四品京堂。
  受了处分的胜保倒并没有因此气馁,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高调。之后太平军第一次攻克武昌,他又给咸丰献策了,告诉皇帝该怎么做怎么做。
  咸丰早已心烦意乱,哪吃得消这么闹得慌,于是干脆下旨将胜保下放,让他帮着琦善去营建江北大营。
  应该说,胜保不像有些光说不练的大臣,去了江北后很是卖力,也多次取得过战功。只是他的秉性到哪都改不了,包括琦善在内,没人不烦他那张嘴,到哪都不愿带着他玩。
  你们嫌我,我偏做给你们看。在北方战场,调来与太平军作战的各路部队大多畏敌如虎,胜保所部是其中最特殊也最为抢眼的一支。作战时,他本人总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而其统率的部队里面,也是勇敢者多,畏缩者少。
  (17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怀庆对太平军实施包围时,极力劝谏讷尔经额阻住西面的,正是这个胜保,他防守的南面,也对太平军构成了很大压力。太平军由此对胜保的印象极深,撤退前专门在寨营前挂上一块大木牌,谓之:“小妖(指胜保)免送”。
  接着在山西追击太平军,其它部队也是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独有胜保率四千兵勇在后面穷追不舍。
  不管追的效果如何,总是肯追敢追的。咸丰觉得又有了盼头,在处罚拖延不前的将领及讷尔经额的同时,他又改授胜保为钦差大臣,可节制北方各路兵马。
  怕胜保的权威不够,咸丰特赐其神雀刀。
  与赐给赛尚阿的那把遏必隆刀一样,这把神雀刀也很有讲究,追根溯源,其历史比遏必隆刀还要久远。神雀刀原为安和亲王岳乐所佩,这个岳乐可不得了,顺治时击溃过张献忠,康熙时又平定了吴三桂和耿精忠发起的叛乱,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前朝名将,他的神雀刀也不知砍下过多少敌手的脑袋。
  咸丰把神雀刀交到胜保手里:“凡贻误军情者,副将以下,你可以先取他们的人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皇帝终于肯定自己了,胜保激动得像打了激素一样,发着狠在太平军屁股后面拼命追。
  可是遏必隆刀做不成的事,神雀刀也做不成。太平军行动之飘忽,速度之快疾,战力之强悍,都远远超出了胜保的能力所控制范围。一天天过去,他离太平军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
  1853年10月10日,咸丰听到了一个让他震惊不已的消息:太平军已攻占定州(今河北定县)。
  北京与定州相隔仅三百多里,也就是说太平军两三天工夫就可以杀到北京。
  这一消息后来被证明是误传,但是依照太平军的进军速度,这只是迟早的事,再看后面那个气喘吁吁的胜保,都不知道被人家甩几条街了,压根就赶不上来。
  实际上,太平军也做好了攻打北京的准备。在北京附近,官军缉拿到一个十五人小组,这十五人皆为太平军探马,他们扮成官兵,戴官帽穿袍褂,前有长轿,后有大马,其任务就是探听北京城防的虚实。
  当时的形势,外界都认为太平军指日可至北京城下,北京城亦将成为北方的“小天堂”。太平天国在给英国驻上海领事的信件中,就很笃定地说,“灭尽妖清”已没有什么问题。
  西方国家同样作如是观,正在伦敦著书立说的马克思得到了一则来自东方的电报,上面言之凿凿,称中国皇帝预料北京即将沦陷,日前发下诏谕,要将皇室财物紧急运往热河。
  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来自北京城的紧张空气。在北京,城内居民特别是大户人家纷纷出逃,短时间内就有三万多户共十几万人,携家带口逃出城外。
  (17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前门大街,也就是道光曾点名要喝片儿汤的那个地方,原先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如今竟然跟荒郊一样,看不到一个人。最繁忙的所在是车马行,顾客把门槛都挤烂了,人人都想雇到出逃的车马,车资马费也随之一路上扬,是平时的好几倍。
  眼前俨然已是一副城破国灭景象。
  这一年,咸丰二十二岁,才登基三年,正式拥有自己的年号也才两年时间,可他已经遇到了古往今来,任何皇帝都会为之发怵的危机和挑战。
  年轻人的承受能力因此到达了极限,这个时候他再次想起了那个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智慧长者。
  自杜受田走后,咸丰经常思念自己的老师,而且随着局势越趋紧张,那种感念之情越是深刻——如果老师还能长在左右,面对艰难时事,必然能“多有补救”,就用不着他一个人咬着牙在这里硬撑了。
  你回来吧,哪怕你什么都不说,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能让我好受一些。
  看不到老师,看到与老师有关的人也是好的。杜受田死后没几个月,他的大儿子杜翰便由湖北学政擢升为工部侍郎。
  湖北学政只是个地方上的五品官,工部侍郎则是正二品中央大员。不仅如此,杜翰还奉命入值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其跃升速度之快,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
  杜翰成了杜受田的化身,咸丰会对着他,说出自己不便向外界透露的心声。
  自太平军发起北伐以来,一路纵横,五个月之内跨越五省,从江苏攻入直隶,现在又即将打到皇城根下,从这个势头看,“明代事行见矣”,明朝的故事就要重现了。
  咸丰所说的明代故事,是指崇祯皇帝上吊煤山的亡国旧事。
  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咸丰感慨良多。他倒不是说明朝不该亡,明如果不亡,哪会有他们清的兴。咸丰的意思是,明不应该亡于崇祯。
  崇祯是从他的哥哥天启那里接过皇位的。天启是位有名的“木匠皇帝”,大明朝的根基就是给这位仁兄一口气全部挖空的,明史上说,天启虽然在位仅七年,但已经把国家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崇祯继位后,就如同道光、咸丰这些清朝皇帝一样勤恳尽力。他鸡鸣即起,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据说在他执政期间,皇宫里面从来不搞宴乐这类事。
  可是大明朝偏偏不亡于天启,而亡于崇祯手中,也就是说天启欠下的债要让崇祯来还。那债务委实太多太沉重,崇祯还不了,结果被债主逼进家门,只得自杀殉国。
  “天启当亡国而弗亡,崇祯不当亡而亡”,就好象一个懒散成性,且成绩一塌糊涂的差生却能侥幸升学,而另外一个勤勉自律,天天向上的好学生则要被劝其退学。历史的不近人情处,足以使所有的励志圣经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7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对此伤感不已,他说的是崇祯,其实叹的是自己。自即位以来,他岂不也一样的拼命,一样的夙兴夜寐,可是到头来,竟然就要像崇祯一样“不当亡而亡”了。更令人悲哀的是,崇祯起码还可以怨他的哥哥,怨前面几任皇帝的不着调,他咸丰该怨谁呢,从他父亲道光往上数,可没有哪一个皇帝称得上是昏君。
  处于从未有过的时代大变迁,咸丰能够得到的,不可能是答案,只会是一个接一个的痛苦和无奈。
  只有在四周无人时,咸丰才会向杜翰这个老师的化身叹苦经,一旦回到朝堂之上,他又必须硬着头皮撑起大局。
  马克思得到的那份东方电报,其实也是一个误传。咸丰从来没有下诏搬运财物,他只是紧急召集了王公大臣会议。
  会上,众人都被局势给吓坏了,连那些六七十岁,见多识广的大臣们也惊恐失色,在朝廷之上就哭起来,因为一连哭了好几天,哭的时间太长,一个个把眼睛都哭得像樱桃一样又红又肿。
  看着眼前这些怯懦的人们,咸丰忽然觉得自己比他们更有勇气和担当,他大喝一声:“哭不足济事,要准备长策。”
  随着皇帝一声断喝,小女子一样的抽泣声立刻止住了,大家伙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想办法。
  有人主张逃,或者回关外东北,或者迁都西安。
  有人主张战,或者死守北京,或者下诏让各省兴师勤王。
  意见很多很杂,最后都等咸丰定调。咸丰思考了一会,作出了评判:“不管逃到哪里,都是耻辱的行为。让各省兴师勤王,倒是不错,可是来不及,没准那些军队还没到,北京已经被攻破了。”
  要不还是把城门关起来,呆在北京城里坐井观天,守得一日算一日?
  咸丰对王公大臣们说:“国君死社稷,礼也。”皇帝为国家社稷而死,那是份内之事,就像崇祯一样,他咸丰也做好了这个准备。
  可是,“与其坐而待亡,不若出而剿贼。”
  咸丰作出了一生中最为果断也最为明智的决定:做殊死一搏!
  他要升坛拜将,继续派人督战出征,打赢了最好,打不赢,再深沟高垒,等待勤王之师来援救。
  在作这个决定的时候,咸丰的心境跟“国君死社稷”其实差不多。因为这个决定,崇祯也作过。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崇祯曾拜大学士李建泰为将,出京抵御。一个月后,李建泰就回信:“贼势大,不可敌矣”,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两个月后,李自成兵临城下,一举攻破北京。
  都是一样的决策,有没有效,能不能避免崇祯当年的遭遇,早就不取决于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而只能寄望于难以预测的天命了。
  (17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升坛拜将,都不知是哪年头的事了。朝廷之上,没一个知道相关礼仪,只好派人到皇家图书馆去翻寻查找。
  礼仪终究是个形式,尚在其次,关键还是拜谁为将。
  已经到危急存亡的最后一刻,在赛尚阿、讷尔经额这些宰相级的重臣都一一让他失望之后,咸丰想到了那些血浓于水的叔伯兄弟。
  第一个人选是他的亲叔叔惠亲王绵愉。到咸丰做皇帝时,几个叔叔伯伯都已辞世,绵愉是咸丰唯一的叔叔。咸丰对这个叔叔很是尊重,除在各种召对宴席活动中,免叩拜之礼外,还特许其在紫禁城内乘轿。
  第二个人选是他的亲弟弟恭亲王奕?。
  由于系同一个母亲抚养,又年龄相仿,所以在诸兄弟中,咸丰和奕?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两人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就常常凑在一起假模假式地操练武艺。
  奕?研究了一套枪法和刀法,做哥哥的很是欣赏:太有范了。来了情绪之后,咸丰给弟弟的刀枪各起了个好名字,枪叫“棣华协力”,刀叫“宝锷宣威”。起完名字,咸丰又送给奕?一把被称为白虹刀的宝刀,那时的这对哥俩,简直好到能合穿一条裤子。
  在未公布皇储名单之前,奕?的呼声曾经盖过咸丰,但咸丰并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对奕?生出什么罅隙。换句话来说,如果咸丰是这样的人,道光恐怕就不会选他继任皇位了。
  在道光的立储诏书里,明确将奕?封为亲王,这一缺乏先例的举措,实际表明了奕?今后的地位以及他可以在咸丰身边起到的作用。
  两人关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登基之后,咸丰即正式册封奕?为恭亲王,此后又让奕?在内廷行走。内廷相对于外廷而言,指皇帝自己家的院子里面。行走不是一个正式官衔,恰如其名,就是这里跑跑,那里走走,传个文件,送份命令的意思。咸丰给奕?这个职位,也就是让他四处看看,多长点见识,以便以后好出来做事。
  现在终于到了需要你们搭把手的时候。对自己的叔叔和弟弟,咸丰都有一个基本设计,那就是让绵愉在外掌军,奕?在内掌政。
  1853年10月11日,咸丰在紫禁城乾清门外举行拜将仪式,拜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第二天,任命奕?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办理京城巡防事宜,一个月后,又让奕?正式入值军机处,接触各种军务政要。
  不过,那天的拜将仪式却很不热闹。原因不是仪式不够到位,而是参与度不足。
  即便咸丰亲自下旨让官员们尽可能到仪式上来捧个场,人也到不齐。不来的人都请假出京了,给出的请假条理由十足:“我父母年纪大,需要照料。”
  当然还有没溜号的,而这些人里面,有很多是翰林之类的穷酸官员,他们没钱雇“高价马车”,只能留在京城里陪着皇帝听天由命。
  皇帝还留在京城,官员们却“无不如鸟兽散”,时人遂作一喻,把溜号的那些人叫作“国乱出孝子”,把穷得逃不去的叫作“家贫出忠臣”。
  (17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情此景,让咸丰看了着实心凉。
  在明亡前夕,崇祯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可是任他再怎么敲,也没能唤来一个大臣。临死前那一刻,他在衣襟上愤然写道:“皆诸臣误朕。”
  人的短视和愚蠢有时可以达到惊人的地步。北京城陷后,那些投降或躲藏的大臣太监,或被砍头,或被讹诈,下场都没有比被他们抛弃的皇帝好上多少。
  时间在运转,朝代在更替,人间世情百态却永不会改变。咸丰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明朝那位亡国之君的处境和心态。几百年后,他也会去敲响丧钟,也会在树倒猢狲散的凄凉中,孤孤单单地去“死社稷”吗?
  皇叔,只有你能救我了。
  论能力和魄力,绵愉远不及咸丰的老爸道光,这位皇叔能被拜为奉命大将军,靠的只是资历。真正可以救咸丰一命的,是参赞大臣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草原,他的远祖为成吉思汗的同母兄弟哈萨尔。
  史书记载哈萨尔少年英俊,长大后则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不仅刀枪棍棒无一不精,而且箭法异常出众,能做到百发百中,乃一位不可多得的神射手。
  这些特征都可以原封不动地被放到僧格林沁身上,他很早就像自己的老祖宗那样,显露出一个草原“巴特尔”的潜质——巴特尔是蒙古语,意即英雄。
  僧格林沁的经历也非常神奇。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一个传说,说中原的道光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金銮殿上的柱子直晃悠,眼看就要倒下来了,此时一只山羊把柱子撑住了。醒来后,皇帝传旨挑选属羊的满蒙子弟,最后就选到了僧格林沁。
  草原的传说在内地也能找到,不过做梦的人由道光换成了他的母亲孝和皇太后。孝和有一天做梦,梦见东南方风云突变,乌云笼罩整座京城,正在惊恐不安之时,忽见东北方出现亮光一道,立刻驱散了乌云。
  孝和高兴啊,便跟着亮光走,走着走着,从亮光上面掉下一个东西,定睛一看,乃是一只玉石绵羊,再细看,突然就惊醒过来。
  道光天天要给孝和请安,孝和把自己的梦一说,道光就把钦天监大臣叫来,让他给解一下母亲的梦境。
  钦天监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很神秘的机构。它的主业应是观察天文天象,此外里面的人也经常应皇帝的要求,连蒙带猜地预测一些人世兴衰之类的东东,其中最知名的就数《推背图》的作者李淳风和袁天罡那哥俩了。
  钦天监大臣听道光说完这个稀奇古怪的梦,便说这是大吉之梦:“东南方起乌云,是说东南方恐怕有人造反闹事,东北方现亮光,是说东北方将有贵人来保大清天下。玉石绵羊则显示这位贵人生肖应属羊。”
  (17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梦解梦的当口,正赶上道光要为死去的科尔沁郡王选嗣。按照满蒙联姻的传统,科尔沁郡王娶的是道光的姐姐,郡王生前没有儿子,他一死,就留下了一个谁来继承郡王的问题。
  从方位上看,科尔沁就在北京的东北方,道光于是留了个心眼,决定把郡王家族的一班子弟都召到北京,他亲自来挑选外甥。
  僧格林沁时年十五岁,虽然也在备选之列,但他只是科尔沁郡王的族侄,属于非常远的亲戚,一开始谁都没想到他会有入选机会,也就是凑个数而已。
  道光注意到僧格林沁,是因为这个来自草原的少年“仪表非常”,极有气质,再问,属羊的,还念过两年书,能识汉字说汉语。
  就是他了!
  不知道是不是母亲的梦起了作用,自僧格林沁入宫后,道光对这位选来的外甥始终爱护提携有加。僧格林沁自十九岁起就被任命为御前大臣、蒙古八旗都统,且“出入禁闱,最被恩眷”。到道光临死前,僧格林沁又被列为顾命大臣之一,托孤之意尽显。
  那个玄妙无比的梦终于露出了端倪,“玉石绵羊”的使命,是帮道光的儿子,亦即他的表弟去撑起摇摇欲坠的大厦。
  僧格林沁领命后,立即率师出征。
  研究蒙古史的专家说,蒙古军队当初之所以能纵横南北,靠的不是人多势众,而是其擅打聪明仗,战术战法非常灵活。
  僧格林沁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这一传统,在战场上,他兼凶猛彪悍与狡黠灵活于一身,林凤祥和李开芳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从京师出发后,僧格林沁没有像胜保那样急于寻找和追赶太平军,而是驻兵于北京西南的涿州,改攻为守。
  他不追,自然有人会追,那就是胜保。这哥们因为追赶不及,已被连降两级,咸丰还给他下了死命令:“你要是再玩忽职守,我一定拿你的身家性命相抵!”
  胜保急到恨不能上房揭瓦,有他在南面赶,僧格林沁要做的,也只需在北面堵。
  不过太平军的闪转腾挪仍令僧格林沁和胜保有顾此失彼之感。1853年10月27日,太平军攻克天津西南的静海,兵锋直指天津。
  在此之前,太平军在沧州遇到了抵抗,进城后即实行屠城,“一时官绅士庶遇害者万余人”。
  如果天津学沧州,它极有可能被列入屠城的下一个名单,但天津还是进行了抵抗,领头者是天津知县谢子澄。
  谢子澄是四川人,“为政有声”,是个难得的好官。他到天津后,发现了这里的一个特产:天津混混。
  天津混混们玩打架泼皮个个都是把好手,对地方治安当然就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历任地方官都为之头疼不已。谢子澄上任那天,到牢里面转了一圈,发现关的全是混混,都快人满为患了。他叹了口气说:“难道这些人真的不可教化吗?”
  谢子澄把混混们的名字登记造册,然后全部予以释放。过不多久,放出来的混混们又到街上闹事,完全不把知县大人的苦心当一回事。
  (17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谢子澄按名捕拿,他不抓小混混,只拿大混混,而且手段超辣——我牢里不管饭,先借你的人头使使。
  大混混一死,中小混混们都给吓坏了,地方上这才安静下来。
  太平军过黄河,别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独有谢子澄忧心忡忡,认为不可不防,他又按照名册,把当初释放的混混们叫到了公堂之上。
  混混们摸不着头脑:“最近我们很消停,没犯什么事啊。”
  谢子澄不是要砍他们的头,而是要他们加入团练。这位知县还引经据典,讲了番道理。
  他说,你们知不知道以前有个叫周处的人,这人也跟你们一样,年轻时是个混混,被父老乡亲视为地方上的一大祸害,可是他后来悔改了,造福乡里,结果成了人人称颂的英雄。
  “现在天津随时可能被太平军攻下,诸位应该向周处学习,肩负起保卫地方的责任。”
  混混们比一般老百姓好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胆子大,喜欢也敢于来事,给谢子澄这么一鼓动,全都热闹沸腾,“众皆为用”。
  与沧州相比,天津的守备要落后得多,除了由混混们组成的团练,就只有几百正规官军,但是谢子澄的运气不错,那几天,天津下起暴雨,小路都被淹没了,太平军要进攻天津,只能走唯一的大道。这使得防守天津变得相对容易,只要集中力量守一个方向就可以了。
  天津城的另一个好处是有钱的盐商多,由他们出资,在大道上修筑战壕,从而为守军提供了较为坚固的阵地工事。
  当天负责进攻天津的是太平军的前锋部队,先锋官 人称“开山王”。他发现正面进攻比较困难,就转而计划从水路发动绕袭。
  水路需要船,正好看到远处有民船,太平军便招手让民船靠岸。
  民船越驶越近,距离太平军百米远时,忽听号锣一声,船上排枪齐发,岸上官兵纷纷倒地。
  这也是民船,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民船,即白洋淀上的雁户,乃后来大名鼎鼎的雁翎队的前身。
  谢子澄早就招募了五百雁户。他们把排枪放在船上,用竹席覆盖,外面根本看不出来,为的就是从侧面打太平军一个冷不防。
  雁户们祖祖辈辈在白洋淀上打鸟,枪法准得不行,骤然发作,使太平军死伤惨重。
  先锋官开山王见状急忙挥舞令旗,调整部署,被担任正面防守的团练们看到,想用鸟枪点他,但这开山王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身手也异常矫健,你打上面他卧倒,你打下面他跳起,射了半天,仍然无可奈何。
  和团练在一起的官军里面,有一些是老兵,老兵遇老兵,都能瞧出对方的花花招。有一个老兵便与团练进行配合,一上一下,同时射击,开山王躲闪不及,中招被打死了。
  这一天,谢子澄依靠混混团练加上雁户,守住了天津城。第二天,当太平军主力压上时,僧格林沁和胜保一前一后已经赶到,攻占天津的最佳机会擦肩而过。
  (17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怀庆撤围,太平军所过之处,“席卷无坚城”,没有哪一座城池可以挡住他们,天津受挫还是第一次,而天津素来被称为北京的门户和卫城,从这个意义上说,谢子澄的功劳又要超过防守怀庆府的余炳焘。
  到进攻天津时,北伐的太平军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已经快飞不动了。
  虽然沿途有天地会等加入,使得北伐军最多时达到四万之众,然而他们毕竟以南方人为主体,大部分人习惯于吃稻米,对北方的饮食不适应,麦粟、玉米、高梁,全都难以下咽。尤其进入冬季后,气温下降,太平军缺少御寒衣物,那真是里面吃不饱,外面穿不暖,就算不打仗,光是行军都会增加很多病号,以往的灵动活跃也渐渐被凝滞沉重所取代。
  如果能攻下天津,以天津城之富庶,即可借以补充,喘口气后还能再打北京,但这一战失败后,太平军便失去了继续攻坚的勇气和能力。
  只能先就地扎营。林凤祥和李开芳分别占据运河的两岸,一面准备接应天京派来的后续援兵,一面对付包围上来的僧格林沁和胜保。
  和以前一样,僧格林沁始终守着不动,攻打太平军最起劲的是胜保。
  尽管总也追不上太平军,但胜保真的是用上了吃奶的劲。为了做到轻装追击,他甚至放弃了后勤辎重,都扔的全扔了。
  太平军在前,打下一座城即掠夺一空,跟在后面的胜保什么都捞不着。到在静海城外驻扎时,附近村庄不是被水淹没,就是被太平军扫荡,十室九空,就算胜保想打劫都不可能,因此人马整整断了三天粮。
  但是胜保并不甘心像僧格林沁那样守着不动,他要立功。已经被降了两级,得表现啊,要不然,咸丰随时可能把他一脚踢掉,将战场的指挥权完全委任于僧格林沁。
  这位皇亲国戚不动弹,十有八九是胆小怕死,对我而言正是机会,你不上,我上。
  胜保频频实施围攻,并从天津搬来巨型大炮对太平军所据木城进行轰击,却始终无法取得进取。一不留神,他还被太平军打了一次反击,随营效力的谢子澄即死于此役。
  谢子澄之死,已令胜保“仰天跌足,痛愤填胸”,但最让他无法接受的,还是满洲骑兵的拙劣表现。
  这些满洲骑兵都是刚刚从黑龙江和吉林调来的。在历史上,满洲骑兵相当厉害,明末时更有“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当时明军能与之勉强较量一下的,也只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可是现在的满洲骑兵却让同为满洲旗人的胜保都生出了目不忍睹之感。所谓的关外精锐们,在见到太平军时,全都抖得跟只见到猫的老鼠一样,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而逃,身上全无一点战士应有的血性之气。
  就在谢子澄战死的那天,他的身后本有数百满洲骑兵,但一直观望不前,也不上来配合作战,而当太平军冲过来时,这帮人竟轰地一声,散了个干净。
  (179)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1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