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20 09: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胤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笃定和得意。这是反复权衡以后做的安排。对此他信心十足。
正想着,忽然就看见一个挑着竹筐担子的中年人,穿一件灰色两用衫,腰里扎了根带子,面色木纳,慢慢地向他这里走来。仔细一看,居然是自己的队员钟金余。早就听说这个钟老二善于装扮,每次任务都会有不俗表现。杨胤偷眼打量了一眼,对方却也不躲他,相反还若无其事地朝他走了过来。并且极其自然地从怀里掏出几个零钱,问他要了一副大饼油条后,一声不响地走出十来米远。他在街沿上放下担子,坐在扁担上把油条卷在大饼中间,大口地咬了起来。
“生——梨——”他冲着马路胡乱叫了一声,突兀而生硬。活脱脱一个憨厚的果农模样。
杨胤听到叫卖声时,不禁也暗暗叫好。这个钟老二,演什么像什么。
“肚子饿吧,吃个大饼。”阿芳夹过一个大饼,放在案板上,又望了他一眼,回头又去忙开了。
杨胤接过大饼,感觉真的有点饿了,便也不客气,咬了口边嚼边转身看着这个女人。阿芳结婚得早,现在也只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和自己差不多大。长得匀称丰满,而且精明能干。此时她正捋着袖口麻利地和着面团,叫卖、递货、找钱、贴大饼、滚油条、熟面团……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那个憨厚的阿林能摊上这么个能干的女人,做上门女婿也值得了。
而对于杨胤来讲,阿芳是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她的家更是个可靠的落脚点。这一次警卫任务,还要感谢他们夫妇俩的协助掩护。
这时,马路上开始出现不少熟悉的身影,那全都是他的手下队员,此时正散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杨胤的心里一热,他一抬头,远处那幢斑驳的花园小洋楼正矗立在梧桐树影之间。此时在底楼已经开始门庭若市,而二楼却窗门紧闭,没有一点动静。
杨胤心里清楚,再过个把小时,那里就将召开一个重要会议。队长交代过了,今天出席会议的,都是中央的一些首长级人物。而他们特别行动队将负责整个会议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这个小洋楼,名义上挂着“江苏申海贸易上海办事处“的牌子。每天都有各种生意人进出底楼的办公地点,门庭若市。也确实是一个功能齐全的贸易公司,生意做得很红火。而实际上却是一个秘密集会地点。但一般不轻易使用,所以显得特别的隐秘。而这也更加能说明今天的会议非同寻常。所以,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必须保证这次会议万无一失。谁都知道鱼龙混杂的法租界,看似平静,背地里却凶险暗涌。
本来,在上海成立特别行动队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的安全。同时行动队还要担任会议警卫,人员护送。另外还负责武装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惩治革命队伍中的叛徒分子。一段时间下来,战果累累,已经在上海滩小有名声。同时也招来了国民党上海军警特务的注意。
杨胤了解过,在今天的任务中,他们二组的位置处于整个警卫圈的中段。而整个警卫阵势,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同心圆式组合。即以小洋楼为圆心,一个个警卫小组环绕着小洋楼展开,并且依次向外辐射出去,一圈套着一圈,层层呼应,相互倚靠。各种形式的瞭望哨遍布各个角落。一有异常,马上按照约定的信号,快速传达至警卫中心。如果发生更严重的情况,各个阻击点还有很强的火力,可以掩护人员迅速撤退。
这样的警卫组合方式,说不上有新意,但是却可靠实用。当然,不排除上级在这种组合之外,暗中还有其他布置。而这些却是杨胤他们无法知晓的,属于高度机密。他们接受的是纵向的单一联络方式。其他组、甚至同一个组的其他队员的任务是什么,往往也不知道,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杨胤站在案板旁做事,眼睛却盯着过往的行人和几个观察点。有时候,他也会试着把阿芳做好的大饼摊在手心,然后快速地把手伸进火热的烘桶里,把酥软的大饼迅速往桶壁上一拍。这样大饼就被粘在了桶壁上。这个活很难做,弄不好大饼就会从桶壁上掉下去落在炭火里糟蹋。杨胤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但今天从开始到现在也只掉了一个。阿芳笑着说他很有天赋,还就是烘大饼的料。
“那是,我学什么都比别人快。”杨胤一哈腰,又把一个大饼贴了上去。
“夸你一句,你还真的揽上了!”阿芳笑看着杨胤一脸得意,顺手捋了捋额头上垂落的头发。
两人搭着话的功夫,杨胤的手正顺着案板朝下面摸索过去。他的手碰到一个冷冰冰的东西,就被胶带贴在案板的反面。那是一支压满子弹的驳壳枪。手指碰到枪身的时候,杨胤一下子感到有股激情,自脚底慢慢延伸而上,一直到达头顶。这种感觉他很熟悉,每次当他把手枪拎在手里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的豪情从心底里溢出。这种豪情,往往会令他胆气冲天。
他接着又用手摸了摸腰间,沉甸甸的。就在宽大的布腰带里面,被他藏了整整六个弹夹。
杨胤对于子弹的贪婪,这在行动科可是出了名的。每次行动时,上级总会按照定量发放子弹。但是杨胤可以例外,他可以得到几倍于别人的子弹。这个口子是队长秦翌年开的。
了解内情的人,一般也没有人愿意和杨胤争。
有时候一场战斗结束以后,秦翌年会以杨胤打掉多少子弹为标准来衡量本次战斗的激烈程度。这种衡量方式尽管很不客观,但他还就爱这么半开玩笑地和他的手下说道。遇见谁回来后故意夸大战斗的激烈程度,秦老大就会眉头一竖,半骂半逗他:“少给我添油加醋,就你这么点事,杨胤十发子弹就能解决!”
这话说到后半句时,秦翌年总会转过身来用热烈的眼神望着杨胤。
按杨胤的话讲,子弹就是战士的底气战士的胆。有多少子弹,就有多少胆量。听着也似乎有点道理。
而事实上,他们执行过的很多任务,其实只要三五枪就能解决,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子弹。
“今天的情况和往常不一样。”
这是杨胤以往争辩时常说的一句话。但在今天听来,却是事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