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司马子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周齐决战 入主邺城

  34、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一路狂奔回长安城的宇文邕,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马不停蹄地召开了总结大会。

  大会上,宇文邕就此次出征失利,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失败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闭目塞听,没有听取宇文弼等人提出的攻略山西的策略。

  第二、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

  第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齐依然强大。

  总结报告结束之后,宇文邕同时要求各级干部深入领会会议精神,鼓励各级干部再接再厉,并传达到各级单位,为第二次伐齐做好心理准备。

  宇文邕无疑是一个善于总结错误的人,他不会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平心而论,此次伐齐的失利,并非一败涂地。

  回顾这两个月里宇文邕的行程,几乎横扫了整个中原大地,河阴、孟津、洛口、河阳等三十多座城市任我行,虽然只是观光旅游,但这已经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因为宇文泰都没这么猛过。同时,宇文邕也更进一步地摸清了北齐的底细。

  对于北周来说,这次的伐齐虽然失利,却并未损伤元气,宇文邕不会气馁,他正在寻找下一次伐齐的机会。

  同时,在这一场总结大会上,宇文邕盛情地赞扬了各级将领英勇作战、勇于牺牲的优良品质,其中,就包括第一次登上战场的杨素和杨坚。

  杨素成功领取到宇文邕授予的这份来之不易的领兵机会后,便主动担当了开路先锋的重任,杨素一往无前的勇气,让宇文邕很是赞叹,当大军到了河南境内之后,杨素便又追随于宇文宪,在宇文宪的带领下,杨素的部队也是连战连捷、所向披靡。

  虽然这次伐齐最后败了,但是杨素却是成功的,杨素用他的实际行动为自己做了证明,他不光有文才,更有胆识和武略,同时也为九泉之下的父亲杨敷做了证明,证明了什么叫做虎父无犬子。

  对于杨素这样的少年英雄,宇文邕当然是要奖赏的,杨素被封为清河县子,并获得了五百户的食邑。

  相对于沙场得意的杨素来说,杨坚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杨坚在此次战役中,率领着三万水军,从渭河顺流而下,进入黄河,负责配合宇文邕主力军队的作战。作为后备力量,杨坚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翻阅史书,我们只找到杨坚在一个叫做河桥的地方战胜过北齐军队,具体怎么打的,我们并不知道。

  然而,作为最高主帅的宇文邕却在金墉城下受挫,并随即下令撤军。北周在中原的主力一下子就全都撤空了,作为偏师的杨坚也得撤,不过陆路撤军容易,水路撤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有人或许不明白了,撤就撤呗,这有什么难的,原路返回不就得了。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说明你地理知识实在太菜了。

  要知道,黄河是自西向东流的,杨坚率领水军出征的时候是从渭河进入黄河,这是顺流而下,但是如果再从黄河进入渭河,那就是逆流而上了。顺流而下,行军速度很快,可逆流而上,这行军速度可就比乌龟还慢了。

  而在杨坚的屁股后面,北齐的追兵杀声震天响,以这么慢的速度撤兵,万一被北齐追兵追上,那可就得葬身鱼腹了。杨坚知道,水路撤兵,那就是等死,只能白白给黄河里的鱼虾添加肥料。

  杨坚果断下令,登上陆地,从陆路撤军,并且把所乘的舟船付之一炬,看看熊熊燃起的烈火,杨坚和他军队欢快地踏上了逃跑之旅。

  不日,杨坚和他的三万士卒悉数返回到了长安。

  杨坚虽然没有直接地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但是,他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决断,完整地保存了部队,这令宇文邕对自己的这位亲家一下子刮目相看,原先以为杨坚就是个官二代,没想到杨坚也有两把刷子。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宇文邕伐齐大业的受挫,无疑是老天对高纬的又一次眷顾。不过,老天的耐性是有限的,眷顾多了,老天爷也会不耐烦。

  就在宇文邕处心积虑二度伐齐的时候,高纬也正处心积虑的忙活着自己的事。

  概括起来是两件事,一是敛财,二是泡妞。

  随着高纬日复一日地纵情声色,北齐的财政也日复一日地拮据起来。高纬深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事实证明,高纬也是蛮有经济头脑的,至少在搞创收方面,比当今很多贪腐官员要高明得多。

  高纬下令收税,什么税?有什么税就收什么税,凡是能想到的税种,都要收。一时间,各种税种遍地开花,市场税、商业税、关卡税、车马税、交通税、盐铁税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卉千葩,甚至你喝口酒都收喝酒税。

  俗话说开源节流,一方面搞创收,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当然,高纬是不可能从自己身上节流的,高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勤俭节约这个词儿,节流的对象是那些穷苦老百姓。高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节约,我来主导消费。

  公元576年,也就是北周伐齐失利的第二年春天,北齐境内发生了大饥荒,一时间,大量的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高纬随即下令赈灾,不是国家赈灾,而是佛寺和地主。此前说过,南北朝时期的佛寺盛行,占有大量土地,而且寺院里的人不种地,也不用服役,更不用交税,社会的很多财富都聚集到了寺院之中,可谓富得流油。

  不得不佩服高纬的经济学思维,这个点子真是妙,节省了国家的钱不说,还能让那些富得流油的佛寺和地主主动来出钱赈济灾民,高纬的经济头脑杠杠的。

  这是敛财,而高纬的第二件事,就是泡妞。

  北周伐齐失利的第二年,即公元576年,高纬带着冯小怜来到了晋阳(今太原),这里是北齐的陪都,也就是第二首都。高纬和冯小怜,一时间可谓是逍遥快活,显然高纬根本没有意识到宇文邕已然磨刀霍霍。

  面对着三千粉黛的后宫佳丽,高纬似乎总是欲壑难填,为了填补自己的后宫,高纬随即下令,号召全国选秀。凡是年满十四岁,二十岁以下的女子,当然,必须是未婚的处女,都要来参加选秀。不去参加可不可以?不可以。凡是抗旨不尊,或者藏匿人口的,都得论罪处死。

  看着一个个送入后宫的佳丽,高纬彻底沉沦在了欲海之中,在他的内心里,已经没有了朝堂,没有了国家,高纬所思所念,唯有那床榻间的恣意逍遥和风流快活。

  而此时的北齐朝堂,已经彻底沦入“三贵”之手,即穆提婆、高阿那肱、韩长鸾。

  这样的朝廷,如果还不灭亡,那真的是没天理了。

  就在高纬如火如荼的举行选秀之时,居住在长安的宇文邕却异常冷静,因为他已经做好了二次伐齐的准备。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更杀一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第四章 周齐决战 入主邺城

  35、更杀一围

  北周建德五年,即公元576年农历九月,此时距离上次伐齐失败刚好一年,宇文邕正式宣布——伐齐。

  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宇文邕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陈述此前兵败只是因为自己临时生病,并痛斥了北齐的黑暗和罪恶,同时,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北齐人民,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然而这一番激情演讲过后,却并没有多少掌声。

  原因很简单,去年刚吃了败仗,才消停了一年,又要去打,吃饱了撑的,我们可不想去挨枪子儿。众将领无不摇头,没人看好宇文邕。

  宇文邕看着眼前的这帮文武大臣,一个个饱食终日,吃着国家的俸禄,关键时刻却都做了缩头乌龟。

  宇文邕为了诛杀宇文护,可以等十二年,但是此刻,宇文邕连一秒钟都不想去等。宇文邕不是等不起,而是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一年里,宇文邕反复地总结教训,整军备战,厉兵秣马,就只差卧薪尝胆了,只为消灭北齐,一雪前耻。

  既然讲不清道理,那就不讲了。

  面对这些沉默的大臣,宇文邕突然抽出随身的佩剑,高高举起,大喝一声:“机不可失,凡是阻挡我出征的人,一律按军法严惩!”

  什么是真理?强权就是真理,强权即政治,铁血即真理,宇文邕第一次如此铁血与霸道,你们不服从那就杀头。

  要死还是要活?众将领面面相觑,与其被宇文邕杀头,还不如上战场战死,后者还能得个为国捐躯的美名。

  这一回,意见终于一致了,没有人再敢说三道四,没有人再敢对宇文邕提出质疑,他们只能选择出征。

  宇文邕几乎倾全国之力,动用了十五万兵力,而在领军的主帅之中,再一次出现了杨坚的名字。

  此前一战,无疑让宇文邕领略到了杨坚卓越的胆识,而这一次,杨坚从此前的一个偏师将军,正式成为了领军主帅。

  其实,不光是杨坚一人上了战场,还包括他的二弟杨整,也同样出现在了东征的队伍里,甚至就连杨坚的三弟杨瓒,也被宇文邕委以重任,被任命留守长安。

  当时,杨坚一家成年的兄弟,一共有三人,且都是一母同生,杨坚为老大,杨整为老二,杨瓒排第三,一门三兄弟同时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可见宇文邕对杨坚一家的厚爱。

  当然,还有此前表现更加惹眼的杨素,同样在这次伐齐之列。

  由于吸取上次伐齐失利的教训,这次的战略目标选择在了山西,目标直指平阳(今山西临汾)。

  平阳,是晋州的治所,是攻略山西的必经之地,而且也是北齐陪都晋阳(今太原)的门户,一旦拿下平阳,则晋阳的门户大开。

  宇文邕留太子宇文赟留守长安,自己亲率大军,兵锋直指平阳城下,而当时的平阳城,守军只有八千,守城的将领叫做尉相贵。

  尉相贵凭着八千兵力,据城力战,同时又连续派出了使者,前往晋阳求援,因为高纬现在正在晋阳。

  尉相贵知道,皇帝高纬就在晋阳,晋阳集结有大量兵力,只要高纬看到自己的求援信,肯定会派出援军来支援自己,而自己只要死守就可以。

  于是,尉相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这座城池。

  此时的北齐虽然皇帝昏庸、朝政腐败,但是依然有人愿意为它坚守,并甘愿付出一切,尉相贵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像尉相贵这样的人,毕竟是稀有物种,更多的人则是见风使陀。

  面对北周潮水般的围攻,尉相贵的两个手下叛变了,一个叫做侯子钦,令一个叫做崔景嵩。二人眼看周军即将攻破城池,而且援兵根本遥遥无期,两人一合计,干脆叛变得了。

  于是乎,里应外合,防守北城城门的崔景嵩,直接大开城门,把周军迎入城中。接下来的战况可想而知,北周军兵不血刃夺下平阳城,活生生俘虏了尉相贵,以及他的八千士卒。

  尉相贵想不通,为何发出求援信石沉大海?为何不见援兵的踪迹?宇文邕也同样纳闷,如此轻易就拿下平阳,高纬为何不派援兵?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此前,宇文邕特意派出了四拨军队,分兵驻守险要关隘,目的就是为了狙击北齐的援兵,可事实上,别说援兵了,连只乌鸦都没有,北齐的人马都去哪儿了?皇帝高纬到底又在干什么?

  事实上,此时的高纬,正在陪着自己的淑妃娘娘冯小怜,在晋阳城郊的天池(山西武宁县)打猎。

  表面说是在打猎,其实根本就是在猎艳。

  高纬自从得到了冯小怜之后,便日日夜夜魂不守舍地陪着冯小怜,二人几乎形影不离,并且山盟海誓地说,要生生世世在一起。高纬虽然女人很多,但是最让高纬钟情的,无疑就是这位冯淑妃冯小怜。

  而高纬此时正陶醉在冯小怜的温柔乡中,天池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简直就是天上的瑶池,真是人间仙境。

  高纬这叫打的哪门子猎?分明就是在猎女人,而这猎物,正是怀中的冯小怜。

  而平阳告急的文书,不早不晚,偏偏这个时候到,而且是从早晨到晚上,接连来了三趟。

  当使者一路风尘,手捧着平阳告急的文书,准备觐见皇帝高纬之时,却被一个高大的身影挡住了去路。

  此人确实高,此人就是丞相高阿那肱,北齐三贵之一。

  高阿那肱拿过文书看了看,立即对使者厉声喝斥道:“你不知道皇帝陛下正在玩乐吗?这种边境上的小事,再寻常不过了,何必要打扰皇上的雅兴呢。”

  使者只好灰溜溜地退下了,一直到了晚上,终于传来了平阳陷落的消息。而这时的高阿那肱,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赶紧向皇帝高纬报告。

  高纬得知这一情报后,也吓了一跳,事不宜迟,应当打道回府。因为北周军队占领平阳城之后,齐军便可以溯汾水直上攻取战略要地晋阳,那时自己的国家可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高纬难得有如此高的政治觉悟,真是可喜可贺。

  可就在这时,怀里的美人冯小怜突然无比娇媚地撒娇道:“这么早就要回啊,我还没玩够呢,再打一围好不好?”

  《北史》载: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

  “更杀一围”这四个字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唔,皇上,人家还要,人家还要嘛……”(一脸魅惑状)

  酥到骨头里的莺歌软语,这是男人的致命杀手,何况还是出自女神之口。

  面对美人娇滴滴的这一要求,高纬的心瞬间融化了:“听爱妃的,我们再打一围。”

  看着怀中的美人再次绽放出绚烂的笑容,高纬也乐了,他再不敢拒绝自己的美人,管它什么告急的文书,还没打来呢,怕什么,来了再说。

  在高纬眼里,冯小怜就是一切,江山社稷什么的,全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事实证明,我们过高地估计了高纬的政治觉悟,在美女面前,尤其是女神面前,男人的智商等于零,而对于高纬,其智商简直就是负的。

  多年以后,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用一首诗,热情讴歌了北齐皇帝高纬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情故事,诗曰:“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不过,李商隐明显读书不够仔细,陷落的并不是晋阳,而是平阳。虽然李商隐犯了史实上的错误,但是这首诗的意境却是无比形象而丰满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直到冯小怜彻底尽兴之后,高纬这才从天池折返回晋阳,并迅速集结起了十几万大军,准备御驾亲征,驰援平阳。

  高纬要御驾亲征?没错,你绝对没看错,高纬要带兵出征了,这估计是高纬打从娘胎里出来遇到的头一遭。

  这并不是高纬脑袋进水,也不是被驴踢了,而是因为在高纬的观念里,打仗会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这就是高纬的人生观,他的人生观就是——人生如戏。

  对于战场,高纬是兴奋的,是激动的,甚至还有些期待,特别是那个叫做宇文邕的家伙,这家伙败了一次居然还敢来,我要去会一会。

  在这种莫名兴奋、莫名激动的情绪的感染下,冯小怜站出来了。

  打仗?打仗是什么?好玩吗?一定很刺激吧,我也要玩…………

  打仗这玩意儿,别说高纬没玩过,冯小怜更没玩过,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想想就觉得刺激。

  于是,人们会看到这样一幕啼笑皆非的场景。

  在十多万的精锐士卒簇拥中,有两个对打仗充满无限好奇的青年男女,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同骑在高头大马上,一个笑靥如花,一个嬉皮笑脸,向着目的地平阳进发。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不倒的平阳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周齐决战 入主邺城

  36、不倒的平阳城

  就是高纬正式御驾亲征之时,宇文邕这边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齐王宇文宪迅速攻占了洪洞(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地方)和永安(今山西霍县),进一步扩大战果。同时,齐王宇文宪又被任命到前线去打前哨战。

  不巧的是,当时驻守的永安的宇文宪,正好就碰上了高纬以及他的十多万大军。

  面对十万北齐大军,宇文宪并没有胆怯,宇文宪带领轻骑,反复与齐军周旋,让齐军疲于奔命。

  而就在这时,平阳城中的宇文邕也收到了前方传来的军情,得知十多万北齐大军即将兵临城下,宇文邕立刻宣布——撤军。

  没错,就是撤军。

  顿时,众将领一片哗然,争论之声四起。之前一意孤行要伐齐的,是你宇文邕,此刻第一个打退堂鼓的,也是你宇文邕,宇文邕,你到底想干嘛?

  “陛下,北齐现在君昏臣奸,军队毫无斗志,虽然有十多万兵力,可那不过是乌合之众,以您的睿智和圣明,此战必胜,何必要撤军呢?”发出这个声音的人,叫做宇文忻。

  宇文忻,虽然也姓宇文,但是和宇文邕毫无血缘关系,他的父亲是宇文贵(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他从小就擅于骑射,武艺高强,而且又非常自负,对历史上的“韩白卫霍”根本不以为然,“韩白卫霍”即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不过,宇文忻并非完全自大,也确实有才,他曾跟随韦孝宽一同镇守玉壁城,也算是一个见过场面的人。

  宇文忻的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大臣上前厉声说道:“北齐的皇帝历代昏庸,纲纪败坏,此时是天赐良机,北齐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

  说话的人叫做王韶,字子相,也是当时北周众多官二代之一。

  宇文邕对宇文忻和王韶的这一番发言,当即拍手叫好,你们说的太对了,但我意已决,我还是得避一避,我还是得撤军。

  宇文邕又拍了拍宇文忻的肩膀,既然你有必胜的把握,那么你就留下来帮我断后好了。

  宇文忻是无奈的,无奈归无奈,他还得领命。

  于是,宇文邕整理好行囊,大踏步地出发了,目标直指长安,只留下宇文忻和宇文宪两位将军负责断后,护送北周大军顺利撤退。

  平阳,一座刚刚被宇文邕夺取下来的城市,就这样被彻底抛弃了。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北齐铁骑,平阳城中却是异乎寻常地安静,连空气都凝滞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暴风雨前的宁静?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此时留守在平阳城中的最高将领,叫做梁士彦,他和这座平阳城一样,都是被抛弃的。

  梁士彦,字相如,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武将,此前从未有过任何大战记录。

  宇文邕在临撤军之时,也知道就这么撇下梁士彦太不地道,于是,他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晋州的治所即平阳。同时,还给了梁士彦一万的兵力。

  梁士彦,你以后就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了,至于你能做多久,就看你的造化了。

  看着扬尘而去的周武帝宇文邕,梁士彦清楚地知道自己被抛弃了。

  当所有人都抛弃你的时候,你自己决不能抛弃自己。

  梁士彦暗暗发誓,他要和平阳城共存亡。

  很快,北齐的十万铁蹄滚滚而来,大军迅速把平阳城团团包围。

  期待已久的皇帝高纬随即下令——攻城,一时间,硝烟弥漫,杀声震天。

  黑压压望不到边际的北齐士兵,如同蚂蚁一般,不断涌向平阳城,猛烈的炮火,很快就把平阳城的城楼摧毁掉了,甚至连城墙都矮了半截。

  此刻的平阳城,如同风中的浮萍,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的炮火所淹没。

  梁士彦率领着手下的将士顶着敌人的炮火,誓死坚守着。

  梁士彦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如果今天我们都要战死的话,我一定是第一个死的。”

  《隋书·梁士彦传》:士彦谓将士曰:死在今日,吾为尔先!

  说罢,梁士彦身先士卒,拿着砍刀,冲向敌人,在墙头和敌人砍杀起来。

  朱德元帅曾说过一句名言:“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者为名将。”从这一点来看,梁士彦绝对可以跨入名将之列。

  什么是身先士卒?梁士彦用他钢铁的意志和血肉之躯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在战场上,任何的指挥、任何的命令,都比不上一个将领身先士卒能鼓舞人心。

  在梁士彦非凡勇气的激励下,士气大振,原先害怕的士卒,一个个也都变得勇猛起来,全都同仇敌忾,视死如归一般投入到战斗之中。

  城墙倒塌了,只有六七尺,相当于一米五的样子,连人的身高都不够,梁士彦以及他的手下,只能依靠这断壁残垣,和敌人在城墙上短兵相接。

  面对杀红了眼一般的梁士彦和他的将士,原本占尽优势的北齐士兵反倒惊慌畏缩起来。

  只要北齐士兵稍稍后退,就会有一群老弱妇孺冲上来,把倒塌了的城墙重新修砌,接着再战。

  北齐军队看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又使出了新的秘密武器——挖地道。

  地道战,可绝不是抗日时期才有的,自古就有,尤其是攻城战,高欢对付韦孝宽的时候就用过,现在高纬也继承和发扬了高欢的战法,使用上了这一秘密绝招。

  这一秘密武器果真收到了奇效。城墙在炮火的洗礼下,本就变得异常脆弱,突然这么一挖,城墙瞬间倒塌。

  倒塌的城墙有十多米长,完全暴露在北齐军队的视野之下。

  看着倒塌的城墙,此刻的北齐军瞬间亢奋了,只要直冲进城,平阳城便唾手可得。

  而此时的梁士彦也已陷入了绝境,根本无险可守,难道真的要战死了吗?

  就在北齐士兵一个个摩拳擦掌,预备冲进入城中的时候,后方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口令——“停止攻城!”

  这个声音不是别人,正是高纬。

  北齐的士兵们正要狂奔进去,突然来这么一命令,差点把腰闪了。

  这是为何?这么好的机会,为何要停止攻城?无数的问号悬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估计梁士彦也想不通。

  事实上,只要你想一想高纬不同于常人的思维风格,一切疑问就都迎刃而解了。

  此刻即将攻破平阳城,这样的场景对于高纬来说,无疑是盛大的、壮观的、恢弘的、千载难逢的、百年难得一遇的,这样的一幕大片场景,怎能自己一个人欣赏呢?

  快!传淑妃娘娘一同来观看,你们全都给我暂停!

  冯小怜听到召唤,兴高采烈地开始化妆,涂脂抹粉,化完妆还要梳头,接着穿衣打扮,再前前后后照镜子…………

  如果你有等待女朋友化妆的经历的话,你肯定晓得,这个过程,是无比煎熬的。

  高纬并不煎熬,受煎熬的是那些准备攻城的北齐士兵,因为他们站在平阳城的城墙外面,眼睁睁地看着千辛万苦攻破的城墙,被敌人用木头再一次封堵住了。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冯小怜终于打扮好了,一身华丽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

  怎一个千娇百媚?怎一个风情万种?怎一个婀娜多姿?

  冯小怜,你出现得太及时了,可惜黄花菜都凉了。

  让人遗憾的是,期待中的大片并没有出现,冯小怜和高纬陷入了郁闷之中。

  在高纬心中,这次御驾亲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玩,就是为了刺激,为了新鲜,为了能和爱妃冯小怜一起亲眼目睹打仗时的精彩和激烈。

  可是,打仗不是看电影,这不是暴风影音,也不是pplive,更不是快播,不是你想暂停,就可以暂停,你想继续,就可以继续的。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过家家,是血和肉的拼杀,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显然,高纬根本不懂战争,他只生活在童话之中。

  平阳城就这样保住了,一方面得益于梁士彦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高纬的完美指挥。

  而远在长安的宇文邕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

  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为宇文邕此前暗中派了一支队伍驻扎在平阳城不远处的涑水沿岸,秘密监视平阳城的一举一动,而这只队伍的主帅正是宇文宪。

  宇文宪此时手握六万兵力,却眼睁睁看着梁士彦据守孤城,在生死线上挣扎和拼命,这不是宇文宪见死不救,而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宇文邕所安排的。

  一切都是一个局,一个宇文邕所布置的局。

  当高纬带着十多万的北齐精锐,逼近平阳之时,宇文邕深知,北齐大军士气正盛、锋芒毕露,而自己连日率军攻打平阳,士兵早已疲惫,在这个时候如果硬拼,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宇文邕并非害怕,而是不想做无谓的流血牺牲。与其和北齐硬碰硬,倒不如撤军回去,避其锋芒。

  而平阳城则被宇文邕设计成了一个诱饵,一个吸引北齐大军的诱饵,一个消磨北齐大军士气的诱饵。

  而孤军奋战的梁士彦,必将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梁士彦能坚守一天,便会消耗北齐一分的士气。

  宇文邕预想的是,等到北齐把平阳城彻底打下,北齐大军的士气必将大打折扣,所剩无几,到了这个时候,宇文宪的六万主力再突然出击,那么,最后的胜利必然重新回到宇文邕手中。

  宇文邕料到了梁士彦会坚守,但并未料到平阳城会支撑这么久。

  事实上,平阳城这个诱饵,比想象中要坚强得多。

  梁士彦死守住了平阳城,不仅牢牢地吸引了北齐大军十多万主力,而且令北齐大军寸步难进,最终,北齐大军的士气被彻底消耗殆尽。

  也许你会问,宇文邕这不是把梁士彦当炮灰使吗?

  没错,在宇文邕的眼里,梁士彦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将领,他就是一枚棋子,一枚吸引敌人的棋子罢了。至于梁士彦的生死,宇文邕并没有考虑。

  这就是古代的帝王,在帝王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枚棋子而已。

  历经这场战役之后,梁士彦的名字,也将从此为世人所知,其中,就包括杨坚。

  杨坚虽然没有多少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伐齐的每一次战役,作为一名主帅,他都是亲历者。杨坚耳闻目睹了发生在平阳城这艰苦卓绝的这一幕,他也深深佩服着梁士彦的英勇,在他的内心深处,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叫做梁士彦的人。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决战平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周齐决战 入主邺城

  37、决战平阳

  长安城中的宇文邕没有迟疑,大军仅仅休整了没几天,就再一次踏上了征途,此时是当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这是宇文邕第三次踏上东征之旅了,我相信,宇文邕这一次比任何一次都更加有信心,因为一切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同时,宇文邕还下令释放了之前所有俘虏的北齐士兵。

  作为俘虏,他们几乎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所以,俘虏的心理必然是恐慌的。

  当这些俘虏一个个回到北齐军营之时,恐慌的心理也开始在北齐军营中蔓延开来。这些俘虏甚至会添油加醋,把北周的士兵描绘成神兵,把周武帝宇文邕描绘成魔王,大战还未开始,北齐军心就已经动摇了。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宇文邕深谙《孙子兵法》之道。

  宇文邕很快便和埋伏在前线的宇文宪会合了,兵力合计八万。

  八万北周士兵很快开拔到平阳城下,大军铺展开来,东西绵延,足足有二十里,明显一副一字长蛇阵的架势。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可是,双方却你看我,我看你,始终按兵不动。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没法动。

  因为在两军之间,有一条又深又长的鸿沟,鸿沟里全是洪水,双方谁都无法靠近谁。

  这是为了防备北周的援军救援平阳,北齐军队事先特意挖的,并且沟通了汾河,使得大量的汾河河水倒灌进来,形成了一条人工运河。

  对于北齐军队来说,这无疑是一条非常好的御敌之策,北周军队就这样被阻挡在了鸿沟的南岸,根本无法对北齐形成进攻。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说这是谁出的主意,但是,能想出这条计策的,一定是个人才,但绝不是高纬这样的天才。

  周齐大军就这样对峙在鸿沟两岸,彼此之间只能射几只箭,丢几块石头,或者扯着嗓子,相互对骂,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正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面对在水一方的北齐大军,宇文邕并不着急,他跨上战马,进行大阅兵,甚至还能叫出每个士兵的名字,以此来鼓舞士气。

  宇文邕不着急,可是,河对岸的高纬却先着急了。

  这仗到底打还是不打?打的话,又该怎么打?是主动出击,还是据河防守?一个个问号,不断地闪现在高纬的脑海中。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事实上,高纬的脑细胞根本回答不了这些疑问,但高纬却是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人。

  高纬连忙询问身旁的高阿那肱,到底打还是不打,高阿那肱回答说:“当年神武皇帝(高欢)在玉壁受阻,寸步难行,我们能比得上神武皇帝(高欢)吗?显然不能,我们不如利用这条鸿沟,赶紧撤退,据守在高粱桥,这样才有胜的把握。”

  听完高阿那肱的这一席话,高纬的脸色有点难看,这个高阿那肱,关键时刻掉链子,居然如此胆小如鼠。

  高纬又找来另外一个人征求意见,此人叫做安吐根,是个西域的胡人。安吐根说:“一撮小毛贼而已,要是我的话,我骑上马就把他们一个个捉住,然后丢进汾河里喂鱼。”

  安吐根这一番豪迈的回答,令高纬顿时热血沸腾,我来这一趟,不就是想玩个刺激吗?退守高梁桥?这不是犯怂吗?既然要打,那就痛痛快快地打一场。

  于是,高纬下令,填平鸿沟。

  你没听错,也没看错,就是要填平鸿沟,这样才能真正的决一死战。

  宇文邕骑在战马上,看着遥遥相望的北齐大军,他们竟然放下了武器,拿起了扁担箩筐,挑着一担又一担的泥沙土石,一筐一筐地倒入鸿沟之中。

  士兵突然变成了民工,而高纬也变成了包工头,他们千辛万苦地挖掘了这条鸿沟,又千辛万苦地把鸿沟填平。

  填坑要比挖坑更容易,很快,洪水逐渐消退,沟壑也逐渐接近地面,而此时,北齐的士兵们也已经累得人困马乏。

  宇文邕和他的将士们,全程欣赏了这一出滑稽的表演,就在这场演出接近尾声的时候,宇文邕下令,全军出击。

  还没喘过气儿来的北齐民工们,再一次丢下了扁担箩筐,重新拿起了手中的武器。

  此刻,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到底是民工还是士兵,手里拿着的到底是扁担还是砍刀,但他们知道,他们亲手为敌人铺平了进攻自己的道路。

  不管他们手里拿着的到底是扁担还是砍刀,他们都得立刻和敌人拼杀,因为这是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一时间,杀声震天,战鼓擂动,刀与剑在此刻摩擦出耀眼的火花,血与肉在此刻交织。

  战场的血腥,顿时令高纬神经兴奋起来,高纬赶忙将自己的爱妃冯小怜拉上战马,站在高地之上,欣赏眼前这潮水一般的拼杀。

  事实证明,北齐大军不仅能做民工,也能做战士,他们一次次地挡住了宇文邕的数次冲锋。

  而宇文邕的军队虽然一直在养精蓄锐,但是到了战场上,还是无法形成明显优势。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双方互不相让,你来我往,杀得暗无天日,昏天黑地,战斗的激烈让每一个人血脉贲张,战场的血腥之气弥漫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其中就包括我们的主人公杨坚。

  此刻的杨坚是强烈激动的,也是异常亢奋的,因为这是杨坚有生以来亲身遭遇到的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叫战争。

  一身铠甲的杨坚骑在战马上,他攥紧了拳头,手里紧紧握着武器,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心跳加速。

  杨坚身为一名行军主帅,他没有理由旁观,他勒动着马头,已经跃跃欲试。

  就在杨坚即将驰马入阵之时,有一个人却一把拉住了杨坚的马笼头,阻止了杨坚的冲锋陷阵。

  杨坚低头一看,原来此人是陈茂。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事实上,高纬的脑细胞根本回答不了这些疑问,但高纬却是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人。

  高纬连忙询问身旁的高阿那肱,到底打还是不打,高阿那肱回答说:“当年神武皇帝(高欢)在玉壁受阻,寸步难行,我们能比得上神武皇帝(高欢)吗?显然不能,我们不如利用这条鸿沟,赶紧撤退,据守在高粱桥,这样才有胜的把握。”

  听完高阿那肱的这一席话,高纬的脸色有点难看,这个高阿那肱,关键时刻掉链子,居然如此胆小如鼠。

  高纬又找来另外一个人征求意见,此人叫做安吐根,是个西域的胡人。安吐根说:“一撮小毛贼而已,要是我的话,我骑上马就把他们一个个捉住,然后丢进汾河里喂鱼。”

  安吐根这一番豪迈的回答,令高纬顿时热血沸腾,我来这一趟,不就是想玩个刺激吗?退守高梁桥?这不是犯怂吗?既然要打,那就痛痛快快地打一场。

  于是,高纬下令,填平鸿沟。

  你没听错,也没看错,就是要填平鸿沟,这样才能真正的决一死战。

  宇文邕骑在战马上,看着遥遥相望的北齐大军,他们竟然放下了武器,拿起了扁担箩筐,挑着一担又一担的泥沙土石,一筐一筐地倒入鸿沟之中。

  士兵突然变成了民工,而高纬也变成了包工头,他们千辛万苦地挖掘了这条鸿沟,又千辛万苦地把鸿沟填平。

  填坑要比挖坑更容易,很快,洪水逐渐消退,沟壑也逐渐接近地面,而此时,北齐的士兵们也已经累得人困马乏。

  宇文邕和他的将士们,全程欣赏了这一出滑稽的表演,就在这场演出接近尾声的时候,宇文邕下令,全军出击。

  还没喘过气儿来的北齐民工们,再一次丢下了扁担箩筐,重新拿起了手中的武器。

  此刻,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到底是民工还是士兵,手里拿着的到底是扁担还是砍刀,但他们知道,他们亲手为敌人铺平了进攻自己的道路。

  不管他们手里拿着的到底是扁担还是砍刀,他们都得立刻和敌人拼杀,因为这是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一时间,杀声震天,战鼓擂动,刀与剑在此刻摩擦出耀眼的火花,血与肉在此刻交织。

  战场的血腥,顿时令高纬神经兴奋起来,高纬赶忙将自己的爱妃冯小怜拉上战马,站在高地之上,欣赏眼前这潮水一般的拼杀。

  事实证明,北齐大军不仅能做民工,也能做战士,他们一次次地挡住了宇文邕的数次冲锋。

  而宇文邕的军队虽然一直在养精蓄锐,但是到了战场上,还是无法形成明显优势。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双方互不相让,你来我往,杀得暗无天日,昏天黑地,战斗的激烈让每一个人血脉贲张,战场的血腥之气弥漫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其中就包括我们的主人公杨坚。

  此刻的杨坚是强烈激动的,也是异常亢奋的,因为这是杨坚有生以来亲身遭遇到的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叫战争。

  一身铠甲的杨坚骑在战马上,他攥紧了拳头,手里紧紧握着武器,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心跳加速。

  杨坚身为一名行军主帅,他没有理由旁观,他勒动着马头,已经跃跃欲试。

  就在杨坚即将驰马入阵之时,有一个人却一把拉住了杨坚的马笼头,阻止了杨坚的冲锋陷阵。

  杨坚低头一看,原来此人是陈茂。

  (本节未完待续)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3-29 2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