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7 1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说张浚不是个人才,可能会遭到某些网友的驳斥,但张浚在当时南宋人才辈出的时期充其量只能算做个普通人才,跟韩世忠、岳飞相差甚远,就是跟他的几个部下,如刘锜、吴玠之类都无法相比。
因为这位张大人虽然立场很坚定,一直是个非常坚定和的主战派,在抗击金国这点上毫不含糊,但他也有个致命弱点——带兵打仗的能力值较差。
更要命的是他目前的职务是前线作战的总指挥,而对方金国的主帅是三位金国顶尖高手——娄室、宗辅、兀术,富平之战宋国的命运相比危险。
但张浚对打赢这场战争是充满了信心的。
刚到战场,张浚便四处查看地形,最后选定了一处芦苇草地作驻防营地,并且将运粮队伍布置在营地外侧, 芦苇草地做为屏障可以遏止金国的骑兵。
初期有人向张浚建议,乘金国军队尚未完全集结,宋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发动突袭。
但张浚却有自己的另一番高论:宋军的人数明显占据优势,并且选择了一个非常利于防守的地方,因此不需要采用突袭的手段来对付金军。
张浚采用的战术比较可笑,颇有点春秋时期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做法,那就是派人去和金兵约定日期进行决战。
从这点上看,张浚的带兵打仗能力确实比较差,兵贵神速,张浚延误了进攻金兵的最佳时机。
张浚的仁义行为却给了宗辅和兀术好机会,本来,宗辅和兀术由于进军较快,一路杀到了富平,而后出征的右翼军娄室还未赶到,从人数上看,金兵明显处于劣势。
经过黄天荡的教训后,兀术是再也不敢轻敌了,做这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必须要做到不在同一个地方摔跤。
何况宗辅和兀术对自己的对手张浚还一无所知,因此宗辅和兀术决定采用拖延战术,对张浚要求约期决战的请求置之不理,等待娄室的到来。
拖延战术获得了成功,在张浚等待金国回音的过程中,娄室终于赶到了富平。
虽然娄室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并且前一阵还受到了粘罕的处罚,但作为一名金国的老将,他对自己的国家还是非常忠心的。
这次带病出征富平,他决心拼尽全力帮助金国击败张浚这个强大的对手。
一到富平,娄室便立马将富平地区宋军的布署情况了全部摸清,然后他立即发现了宋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虽然宋兵人数很多,但驻扎的营地防御薄弱。
因此,娄室和宗辅、兀术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来对付张浚。
九月中旬,已到了张浚要求决战的日期,但金国的三位将军主动示弱、闭门不出,这在金国的作战史中还是头一遭。
娄室的疑兵之计又一次成功,张浚被金兵的假象所迷惑,以为金兵是被宋兵强大的阵容所吓倒了,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攻击金营。
这时,手下的将领吴玠向张浚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他认这目前宋营的位置虽然有芦苇作屏障,但还是在平原,非常不利于防守,如果将宋营移到高地上,就可以充分遏止金国骑兵的优势。
但张浚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也不能采用,悲剧注定要发生。
九月二十四日,张浚已经无法再忍受金兵的“懦弱无能”决定派刘锡带几千精兵向金营发动攻击。
这下正中了娄室的下怀,因为他早已在宋兵进军的险要处设下了埋伏,于是,刘锡的的几千精兵几乎全军覆灭。
还未等张浚的宋国大军来得及消化这场失利,娄室又能开始兵出奇招了,他命令骁将完颜折合带领三千精兵向宋营周围的芦苇地出发,所不同的是这三千人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袋土。
这就是娄室的妙计,三千袋土一下子就把整个芦苇地给填平了,宋军大营前一马平川,完颜折合率领着三千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宋营。
这下宋军大营外围的运粮队就先遭殃了,溃兵们纷纷逃进大营,一时间整逐个宋军大劳乱成一片,五路大军失去指挥,各自为战。
兀术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左翼大军杀向了宋营。
可惜他的运气很不好,因为他碰到了这五路大军中最难对付的一位——刘锜。
刘锜,甘肃天水人,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中,从小便胆大心细,尤其精通箭法,参加过多次与西夏国的战斗,并且屡立战功。
后来被任命为陇右都护,成为西北战场上的一员勇将,他的威名在西夏国也是老少皆知。
张浚来到四川后,由于久闻这位仁兄的英雄事迹,便任命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共同出兵反攻陕西。
刘锜的运气也很不错,第一次出兵便碰到了宋国门的头号公敌兀术,刘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泾原路士兵们盯上了兀术,向兀术的大军冲去。
兀术很少来到西北,对刘锜的英雄事迹还不是很了解,因此与刘锜猝然相逢,毫无防备,居然被刘锜围困起来。
这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兀术的骑兵是第一次遇到宋国西北的精锐部队,这批士兵都是长期在和西夏国交战,积累了很多同北方少数民族交战的经验。
因此,兀术的军队同刘锜交战,居然占不到多少便宜,相反还损失了大量的人马。
关键时刻,兀术的爱将韩常被流矢射中眼晴,但这位仁兄决定向夏候惇学习,拔掉箭矢,继续作战。
看到韩常的英勇表现,所有的金国士兵士气为之一振,就是凭着这股勇气,兀术带着自己的部下[突围成功,逃出了刘锜的包围圈。
至于那位神勇的韩常将军,我查了很多资料,对他的事迹记载非常少,金史、宋史、辽史中都未有记载,倒底他是辽国、汉人、或女真人都不得而知,不过从他的姓氏来看,很有可能是投降金国的辽国将领。
虽然刘锜的表现很强势,但其它宋国将领的表现就比较差劲了,看到兀术被围,情况十分紧急时,娄室亲自上阵率领右翼军队向庆阳路经略使宋哲的部队发动攻击。
宋哲这位与宋哲宗只差一字的大哥关键时刻掉链子,率领自己的部队率先逃跑。
这下可坏事了,整个宋军的士气由于宋哲的原因遭受沉重打击,张浚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挽回宋军的败局。
宋国五路大军互不应援,争相溃逃,所带大量辎重物资全部抛弃,张浚最后率领手下的残兵一直败退到秦州(今甘肃天水),方稳定住阵脚。
富平之战以金国的完胜、宋国的完败而告终。
与黄天荡相比,富平之战的规模要大的多,所双方参战的人数规模也相当可观,但两次战争的结局却迥然不同,黄天荡战役金国在人数占优势的前提下却只和宋军打了个平手,而富平之战,金兵在人数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却能完胜宋军。
可见,打仗有时并不是依靠人海战术,统帅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富平之战的统帅能换成刘锜或吴玠中的任何一位,我相信战争会是虽一番结果。
历史没有如果,富平之战对于宋金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宋国来说,富平之战的失利,使宋国基本丧失了对陕西的军事控制能力,宋国再也无力对陕西一带发动进攻,只能依靠陕南、川北的险要关隘进行防御战,同时大量的辎重物资落入金国之手,使宋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对金国来说,富平之战的胜利,使金国占领陕西的军事计划成为现实,同时打通了进攻四川的军事通道,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金国利用缴获的军需物资向南进军,很快占领整个陕西,为进攻四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再简单介绍下富平之战后陕西一带的复杂情况:
宋国最高统帅张浚在富平之战失利后,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首先处决阵前逃亡的宋哲及部下张忠、乔泽,其次是将先锋刘锡贬官。
张浚的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使整个宋军的军心大乱,于是陕西地区开始出现大量的叛乱情况。
首先是庆阳路的将领摹洧由于担心遭到张浚的处罚,便率先开始作乱,他投靠的主人是西夏,而且摹洧还乘机带兵攻打环州。
这下可把张浚可气坏了,刚被金国打败,又出了叛徒。于是,刘锜又被当作救火队员,去讨伐摹洧。
刘锜刚走,金国军队又来攻打刘锜的大本营渭州,这下刘锜可麻烦了,前后不得相顾,只好退兵救渭州。
渭州没能救成,渭州城的守将李彦琪率众投降了金国,也可以说是张浚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李彦琪的投降。
而跟随李彦琪一起投降的还有两位在南宋毫无名气的兄弟俩,到了金国以后却成了金国的一代名将,他们分别叫做张中孚和张中彦。
因为金国就是在这对兄弟俩的带领下,相继攻占了泾原路的许多州县。
而刘锜由于张氏兄弟的投敌受到了南宋朝廷的处罚,最后的结果是被贬为秩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不过这只是刘锜人生中的一个小挫折,因为他东山再起的时候即将到来。
张浚在富平之战后所采取的错误措施,非但不能缓解战争的不利局面,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金国,如果他能看到张氏兄弟以后在金国的优异表现,他可能会非常后悔。
幸亏我们的好青年刘锜从小就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否则要是刘锜也和张氏兄弟一样赌气跑到金国去,那南宋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金国方面倒是一番风顺,富平之战后,兀术在南宋降将张氏兄弟等人的带领下,相继招降或攻克了泾原路和熙河路的大部分州县,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陕甘地区。
但坏消息也跟着来了,富平之战结束后三个月,带病出征的娄室终于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与逝长辞了,这对金国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损失。
完颜娄室作为金国的两朝元老,从阿贩打起兵便开始为金国南征北战,其间还曾新手活捉过辽国的头号猛人耶律大石和辽国的末代老大耶律延禧,为消灭辽国立下了头功。
而在讨伐宋国和战争中,娄室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太原包围战中,他和银术可共同作战,为攻克太原立下了大功,而陕西注定将成为娄室一生辉煌的终点,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里,帮助自己的国家再次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可以这么说,娄室是金国开国初期绝对公认的头号军事人才,这一点就连兀术也自叹不如。
娄室死后的待遇也相当丰厚,先是追封为泰宁节度使、后又封为莘王、金源郡王、谥号状义。
生身战功卓著,常胜将军,死后荣誉无数,娄室在死后的个人荣耀也达到了顶峰。
不过娄室应该是死而无憾了,因为他还有个好儿子,完颜活女,活女继承了他老爸的衣钵,在以后的历史中,活女跟他父亲一样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