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马连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攻取大梁后,李嗣源没有休息,做为主管军事行动的大将,他成为了一块好用的砖。那里需要就往那里搬。
   最经常的工作是去北方,抵御契丹的入侵。那里风很大,而且契丹人很不地道,经常不按规律办事,一会说来,等到了地方,他们又放人鸽子,可等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又来了。
   据后来的情报显示,阿保机同志正在攻打渤海国。为了避免李存勖拖他的后腿,经常派人来骚扰。大战还好说,骚扰太让人头疼,这是一个苦差事。但李嗣源没有怨言。
   周德威,李嗣昭都战死在沙场,我还埋怨什么呢,李存审到今天都不能回中央,我还埋怨什么呢。
   就这样吧,在沙场之上,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第一线,李嗣源继续率领着的他的横冲军,这是一支所向无敌的精兵,更是一支让人吃惊的部队,据统计,李克用的鸦军可能是出皇帝最多的军队,而在鸦军当中,李嗣源的横冲军更是精华。在这支部队里(或从这里出来的),有许多们已熟悉和未熟悉的名字,比如义子李从珂,女婿石敬塘,军将刘知远。。。。
   除了这些旧将之外,李嗣源的麾下又有了许多新目孔,比如从梁朝投降过来的霍彦威成为了他的副将。
   这位霍彦威工作努力,作战勇敢,还能够对事情做出独到的判断,李嗣源很快就将他视为心腹,碰到事情就跟他商量一下。
   无论是老部下,还是新部属,包括梁朝降将,李嗣源一视同仁,在他的眼里,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守好大唐的边疆,让天子放心。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是为臣的本份,保家卫国,也是军人的本份。
   李嗣源是个本份的人。
   而这个世界,干点坏事容易,想老老实实尽本份可不容易。
  
   在洛阳,关于李嗣源的谣言满天飞,原因很普遍,没有跟伶人太监们搞好关系。而实质上,他的处境比郭崇韬还不好。
   郭崇韬顶多要对付一些小人,至少百官还站在他身边,而李嗣源就比较不妙,除了那些宵小在攻击他外,郭崇韬也在打他的小报告。
   据郭崇韬的观察,大唐上下,就数李嗣源这人气量恢宏,皇家的子弟(包括李继岌)都比不上他。要是放着他领军在外,要是出事了,谁也制不了。
   郭崇韬果然有火眼真睛,就差没算到自己出事在先了。
   最后,郭崇韬建议找个事情把李嗣源办了,最起码也应该把他叫到洛阳来,卸掉军职,安排一个门卫的工作给他。
   对于这个提议,李存勖并没有采纳,不是他完全信任李嗣源,只是北方的契丹天天闹,把李嗣源调回来,让你郭崇韬上,你肯去吗?
   当然,虽然没有同意,但李存勖心里留了个神,时刻观察这位老将,看其思想上有没有什么异常。
   很快,李存勖就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4.151
  
  
   有一次,李嗣源领着部队去打契丹,在经过魏州时,向魏州留守张宪借五百件铠甲。
   张宪同志没有多想,不都是为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嘛,借点装备是应该的,于是在没有向李存勖汇报的情况下,私自打开武库,支付了五百付高档铠甲。
   这一下犯错误了,因为这些装备是御用品。
   李存勖大怒,严历批评了张宪,并责令他到李嗣源的大营里把东西要回来。
   马上,亲自,而且你这个月的薪水别领了。
   五百副铠甲不值什么事,李存勖也不是在为难张宪,他只是要让李嗣源明白,这天下是大家打下来的,但归根到底是我的。就算你劳苦功高,也最好搞清楚状况。
   别让我抓到你的小辫子!这是李存勖给老大哥的警告。
   可惜,李嗣源没有及时体会到这个暗示,再一次犯了错。
  
   上回的伤疤还疼着,李嗣源又上了一个表,请求将自己的义子李从珂调到太原,原因也很充分,李嗣源有些家属在太原,父亲已经常年出差了,好歹让这个儿子能回到太原照顾照顾,最起码人家两夫妻挺年轻的,常期分居不利于社会和谐。
   但实质上,这个一个并不和谐的提议。一般来讲,大将领兵在外,皇帝一方面希望他打胜仗,一边还提防着他倚仗兵权突然发难。为了让将军端正思想,精忠报国,一般就会将其家属控制。等你完成任务,一手交兵权,一手交老婆孩子。
   于是,李嗣源这个请求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况且李嗣源同志最近刚就任成德节度使,驻守镇州,你再让自己的儿子进驻太原,这黄河以北,太行内外,还不全是你老李的了。
   这些东西,我都想到了,李存勖没理由想不到,我都发火了,李存勖更是火冒三千尺。一顿怒斥之后,李从珂就别想回家了,李存勖大笔一挥,将他安排到石门镇守关防。石门镇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境内,这个地方,现在煤多,以前跨境作业的契丹人比较多。
   李从珂的职位从卫州刺史变成了突骑指挥使,统率人数达到三位数,大小算个营长。这下,别说照顾家属,能把自己照顾好,活着回来就要烧高香,感谢祖宗显灵了。
   命令下来以后,李嗣源才知道自己办错了事。
  该退出了,再这样下去,只怕用不了多久,去陪义子李从珂喝西北风事小,被安排去陪干爹李克用酒才是大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李嗣源多次提出自己年纪大了,还是让我回洛阳光荣退休吧。
   经过数次申请,李嗣源终于获准回到洛阳,李存勖给他在显要地段安排了房子,没事上上朝,凑个人数,有空陪着打打猎。
   李嗣源总算软着陆了。
   显然,在放弃这门学问上,李嗣源要比郭崇韬更聪明一些,郭崇韬在这会,已经为自己争取了西征的总指挥名额。
   但不得不说,李嗣源此时放弃兵权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是一个在错误时间做出的正确决定。
   因为数月后,郭崇韬死了,然后,朱友谦也死了。
   但这关李嗣源什么事?
   有关系的,据记载,李存勖先生在灭梁之后,一共颁发了三块免死铁券。一块给了郭崇韬,一块给了朱友谦,最后一个幸运儿正是李嗣源。就前两块的结局来看,铁券已经不是免死牌,更像一块地府单程旅游券。
   很快,李嗣源的府上就来了一个客人。
  
   这位不请自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日被王铁枪在德胜城打得屁滚尿流的书僮将军朱友殷。朱书僮不是来看老首长的,他算是李存勖的亲军体系,跟李嗣源素无交情。据记载,在当日德胜城事件之后,李嗣源还上了一道密表,要求追究朱友殷的失城之罪。
   但朱友殷是带着笑脸进来的,而且还相当体帖,主动关心起老干部的业余生活,等这些场面话都说完之后,朱友殷压低了声音,用一种浑厚的男中音缓缓说了一句话。
   朱守殷不是广播学院毕业的,也没有解说过动物世界之类的节目,这么刻意振荡声带是认为这样学话特有成熟老男人的范。史书的原话是这样写的:强作宿德之态,言语迟缓,自谓沉厚。
   当然,声音虽然厚重,但内容并不厚道。
   “令公功高振主,我看还是想办法回到藩镇去比较好啊。”
   这大概是老同志该识点时务,早就离开京城为妙。
   这真是老虎卧槽,猴子上山了,一个什么胜仗都没打过的朱友殷竟然敢叫李嗣源滚蛋。
   朱友殷突然胆子比天大是原因,他是李存勖派来监视李嗣源的。这样看来,朱友殷还能主动打招呼示警,算有点爱心。
   但李嗣源想了想就明白了,这孙子是来给爷爷下套来了。
   这些天,洛阳山雨欲来风满楼,到处都是李存勖的密探,在打听谁家在哭郭崇韬。像李存勖的亲兄弟睦王李存乂因为是郭崇韬的女婿,又据说在某次宴会上为丈人说了两句抱怨话,就被抓了起来。
   而且像朱友谦这样主动上京交待问题的都被干掉了。(行刑者正是朱守殷),更何况这时去跟李存勖提要回藩镇,这不明摆着心里有鬼吗?
   于是,事情清楚了,因为朱守殷同志日夜操劳,在李嗣源家门口蹲守数日,却毫无所获,所以主动出击,引诱李嗣源自个跳火坑。
   但朱书僮毕竟是书僮,书还是不够多,那里是社会大学一流毕业生李嗣源的对手。
   听完朱书僮的建议 ,李嗣源正色,气壮,朗声说道。
   “我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是福是祸,有什么可避的。”
   “我认命了。”
   忽悠不成的朱守殷只好灰溜溜的跑掉了,但他不会就此罢休,因为编造罪状什么的,都是小人的必修课。
   况且朱书僮并不是一个人,太监,伶人们早就看李嗣源不顺眼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特殊时期。
   但在经过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之后,他们无奈的发现,撼郭崇韬易,撼李嗣源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嗣源不像郭崇韬,郭大爷站是一棵松,头顶一根筋,不怕得罪人,不愿拉拢人(唯一一次拍刘玉娘马屁证明是败笔),算是如假包换的孤胆英雄,眼前一抹黑,勇往直前,直到摔下悬崖壮烈牺牲。
   而李嗣源,是有朋友的。
   他的朋友很多,最有力的一个是现任枢密使马绍宏马公公。
   在这两年,李嗣源打契丹时,马公公是他的监军。监军这个东西素来不受欢迎,只要有点脾气的就会没事找找他们的碴,但李嗣源从来不欺负人家马公公。平时以礼相待,有事情也没忘请示这位其实什么都不懂的监军,领到赏赐什么的,更会给马公公留一份。
   你要说在太原五虎将里,把马公公当一个健康人对待的,也就李嗣源了。这样的人,不交心做个朋友交谁去?
   当然,我们也介绍过马绍宏,此人智商略低,而且也收黑钱,但他跟那些贪得无厌的太监们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它太监收不到钱就要害人,而马公公收钱全靠自愿,来者不拒,收钱就办事,不来也不愠,绝不下黑手。
   所以,马公公就算是死太监,也还算冒着点人气。
   在得知同行群起攻击朋友李嗣源时,马公公以行业老大的身份打了招呼,又利用太原老人的身份,在李存勖那里说了好话。
   在马公公的大力维持下,李嗣源的情势十分凶险,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有命在,一切就有可能。很快,李嗣源就接到了平定魏州之乱的任务。
  
   自从把李嗣源调回洛阳,李存勖就打算让这位老同志以门卫的身份给他站岗到死。可没想到,这个世界没有李嗣源好像玩不转。
   百官纷纷上表,点明元行钦的档次太低,要等他成功,只怕得等到元兵南下。
   这个事情还非李嗣源出马不可。
   这里面,有马公公的大力推荐,就连张全义也表态,这个事情还是请李总管出马,趁早摆平。
   李存勖决定听群众的,重新将李嗣源推上了战场,为了确保成功,他还将自己的亲军调配给李嗣源。
   将位是你的,但兵是我的,就算你有什么想法,也成不了什么事。李存勖同志算盘打得很精。
   但千防万防,心腹难防。李存勖已经犯下一个大错。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忠诚,天子亲军早已经不亲了。导致这支抛头颅洒热血的部队忠诚度下降的原因很简单,没饭吃。
   洛阳聚集了一大堆不种田光吃饭的人,粮食要靠地方支援,可不巧的很,这一年多来,全国各地频发各种自然灾害,百年一遇的大旱,千年一遇的雪灾,万年一遇洪水,只要能赶上的全都齐了,就是有心支持中央也无力按时按量交统筹粮。
   这些日子来,租庸院的孔谦天天都要上京城东门外的码头上,以望夫石的心情等各州送上来的救济食,粮食一到,马上送到军营熬粥开饭。孔局长都亲自出马了,可见地主家真的是没有存粮。
   据记载,不少军人连老婆孩子都卖了,平时也不训练了,组织部队上郊区挖野菜,在山上采磨茹。
   当兵当到这份上,别说亲军了,就是亲爹亲舅舅也忠诚不起来。
   现在,这一队胃里米粒没多少,却充了一肚子气的大兵要去平乱,自个不先乱子才怪。
   但如果只是到这个地步,也不是没药可救,毕竟大家都出工了,李存勖也是懂得再穷不能穷军队的道理,出战的士兵稀饭还是有一碗的。况且,李嗣源德高望重,只是少吃了一二口饭,他还是能镇住的。
   在随李嗣源出征的亲军里潜伏着另一个隐患,致命的隐患。

  4.154
  
  
   公元九二六年的三月六日,李嗣源抵达魏州城下,开始搭营寨,二天后,李嗣源下达命令,大家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早晨正式攻城。
   按李嗣源横冲直撞的性格,估计想一口气冲上城墙,最好,明天中午饭就在魏州城内吃了。事实上,他第二天确实进入了魏州城,以他绝没有想到的方式。
   这一天夜里,有些人没有按时熄灯睡觉。这些人是李存勖亲军中的亲军,从马直军士。
  
   很多年以前,李存勖在黄河一线与梁军血战,那时,梁军主要采取龟缩战术,打死也不出来。为了吸引梁军出动,就不得不派出一些骚扰部队。李存勖经常亲自干这种事,但全让领导上也是不现实的。
   李存勖就在全军中招募不怕死的人前去挑战,晋军从不缺敢死的人,命令刚下,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前去挑营骂阵。
   这个人叫郭从谦,当时是李存勖剧团里的演员。
   大家怀疑这位兄弟是不是走错地方了,或者演出太入戏,现实生活与舞台分不清了。纷纷劝告,战场可不是唱戏。唱戏唱砸了,顶多挨两个臭鸡蛋,打仗要砸了,以后想唱戏就能上阎王殿了。
   但郭从谦表示,男子汉大丈夫,当以战功立于世。
   当然,演员从军并不是太新鲜,晋军大将丁会,李存审以前都是演艺界的。看来,郭从谦有一个有追求的人。
   出发之后,这位郭从谦确有些能力,到梁营前转了二圈,抓了两个俘虏回来。
   从此,这位伶人换了工种,经过不懈努力(杀敌),领导格外提拔,成为了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是李存勖的待卫亲军,朱友殷同志也曾经干过这个岗位,其领军人一般是李存勖的心腹。
   郭从谦以前是李存勖的心腹,现在,是李存勖的心腹大患。
   这位哥们积极上进,除了会唱戏,能打仗之外,还结交了不少朝中的重量级人物,比如郭崇韬,因为同姓,郭从谦称郭崇韬为叔父,又比如他认睦王李存乂为干爹。
   李存乂是郭崇韬的女婿,这关系就显得有点乱。但基本可以断定,郭从谦的社交圈基本是以郭崇韬为中心点。
   现在,郭崇韬死了,李存乂也被抓了起来,郭从谦却没事。这是因为李存勖对唱戏的还是有感情的。毕竟大家以前是票友,后面是战友,多少还是应该给点面子。可偏偏在这个气氛紧张的时刻,出事了。
   有五名从马直的军士在宫中值夜班时,突然发难,杀了一名军官,据说他们要谋乱,事情暴露后被当场击毙。
   五名大兵要造反?就是打县衙都嫌人手不够。
   但因为五名士兵就地正法,没有审讯,没有供词,也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但敢在宫里面动刀子,大概就是做乱了。
  史书就此一笔带过,我们却可以推测一下,这五名士兵可能在找一个人。这个留待以后再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名大兵犯了错误,做为领导人,郭从谦当然要负上责任。于是,李存勖叫来了郭从谦,开始训话。
   “你跟郭崇韬,李存乂搞在一起,现在又叫手下做乱,你到底想干什么?”
   说这句话时,李存勖脸上带着笑。他认为自己说了一个有趣的玩笑。
   看着郭从谦的脸一下变得煞白,额头上还渗出了汗,李存勖更加肯定这个想法,于于,他得意的哈哈大笑,然后走开了。
   敲一敲他的反骨,让他老实点,这是李存勖开这个玩笑的用意,但有时候饭可以乱吃,玩笑是不能随便开的。
   郭从谦回去,跟手下也说了一句话,如果这也是玩笑,该算是冷笑话。这句话将部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大家回去赶紧卖田卖屋卖儿子吧,换买二斤猪肉沽点酒什么的,不然,以后想吃,有钱有闲没有命了。”
   “等魏州的事办完好,主上就要办你们!”
   郭从谦丢下这句要人命的话。
   这种随意曲解上面旨意,夸大事实,散布谣言,将下层士兵忽悠起来,一起绑票走上造反道路的事情屡见不鲜,事实证明,招数老套,但药效不减。
  
   魏州,夜晚,八日晚上
   在随李嗣源出征的队伍里,就有一队从马直军人。在这个本该春眠不觉晓的夜晚,他们失眠了。
   明天就要攻城,攻完城,上面就要收拾我们,我们傻啊。
   但凡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两个胆子肥的率先拍案而起,领着一帮兄弟推翻这万恶的社会。从马直里可能缺其它人种,但这种人是不缺的。
   有位兄弟就怒发冲冠,愤概填胸,拔剑而起。
   反了!
   这位兄弟名叫张破败,这不负责任的父母什么名字都敢往孩子头上安,还能指望将来长大了不闹事?
   张破败先生有破罐子破摔的精神,放了一点火,把营房给烧了,然后叫嚷着冲将了出去。
   我相信星星之火确是可以燎原的,张破败夜不成寐一声吼 ,许多的大兵加入到他的行列。
   够了,这样的日子我们已经过够了,现在,是时候换一换人来坐天下。
   反就反吧,前面就是反政府武装的大本营魏州,加入他们正好合适,可这位张破败不去魏州城下喊门找组织,反而纠集兄弟,冲向了李嗣源的中军营帐。
   他们选择冲向李嗣源,而不是与魏州兵汇合,是因为他们相信,魏州城内的赵在礼成不了气候,能够率领他们改天换地的只有这位老将。
  可唯一的问题是,李嗣源并不想造反。
在以后的日子里,士兵哗兵,拥立主将造反称帝的事层出不穷,五代十国的终结者赵匡胤也玩了一把,史称陈桥兵变。但我们必须得说,后来者都是自导自演,只有李嗣源是被逼的。
   造反要趁早,项羽二十三起兵反秦,朱元璋二十五参加红巾军,孙中山二十九策划广州起义,而这一年,李嗣源已经六十了,要努力进一步只怕骨头里的钙不配合。就算成功了,祭天大典可能要跟追悼会一起开。
   在洛阳,就算被人敲竹杠,就算被人告黑状,就算李存勖常常来考证他的忠心,他全部忍了下来,只求能过二天平静的退休生活。
   可命运从来不会听从人的愿意,这个世界是欲求者不能得,欲拒之不能却。
  
   听闻乱军正在群起向他的中军奔来时,李嗣源马上组织了亲信抵抗,但因为李存勖的特意安排,军队里大多是洛阳的直系部队,李嗣源的身边并没有多少他的原班人马。
   火,越烧越大,震天的喊声也越来越近,眼着着李嗣源就要被造反了。
  
   救兵
   在魏州城外,除了李嗣源的部队,元行钦的一万多部队就在城南外。
   紧急时分,李嗣源叫来了高行周。
   “快去城南李绍荣的大营,让其发兵来救!”
   这是李嗣源派去的第七位求救兵,前面六位就像肉包子打了狗一去不复还。最后,他不得不叫出了高行周。
   算起来,高行周跟元行钦是老同事,而且还救过元行钦的命,让他去,应该能请动元行钦这位耍大牌的小爷吧。
   高行周提枪跃马,冲开一条血路,直奔城南。很快,他就进入了元行钦的大营。
   外面闹得如同赶集,这里却安静得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进来后,元行钦亲自接待了高兄弟,表示这个事情不用着急,等天亮情况搞清楚以后,马上就出兵。
   “来哪,送高将军去休息一下。”
   不一会,高行周被半请半押的送到一个地方,前六位使者正在里面唉声叹气。
   元行钦要坐山观虎斗。
  
   天微亮,张破败克服种种困难,总算走到了大哥李嗣源的面前。
   “你们要干什么!”李嗣源拔开众人,走到乱兵之前,大声叱斥道。
   张破败表示令公不要惊慌,我们也是良兵,实在没办法才走到这一步,请令公作个主。
   最后,张破败先生不知道从那里学来的割据理论,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
   主上,就是李存勖,令公,就是李嗣源。看来,这一个晚上,张破败除了打打杀杀,还为革命想好了前途。
   望着这一伙杀红了眼的乱兵,李嗣源开始了谈判。
   “你们怎么搞我不管了,我只回洛阳汇报一下情况。”
   让你走?我们怎么办,李大爷真会开玩笑。
   张破败使了一个眼色,顿时冲上十来名士兵,纷纷抽起白晃晃的大刀将李嗣源围了起来。
   令公,你可要考虑清楚了,我们这些人读书少,可不知道什么尊卑之分。
   谈判已经没有余地,不想生当作人杰,就只能死亦为鬼雄。
   李嗣源叹口气。
   好吧,老夫就答应你们,不过,要成事,必须要占城池,我们先进魏州跟赵在礼合兵。
  

  4.147
   张破败只不过是头脑发胀的热血青年,见李嗣源肯出头,顿时松了一口气,又听到李嗣源连下一步都想好了,更是喜出望外。
   这个办法很好,用李嗣源这个金字招牌就可以赚开魏州,革命就不怕没有根据地。
   实质上,这个建议是坑人不倦的,李嗣源是牛人,但还没有牛到芝麻开门这个地步。
   关于这一点,李嗣源自己清楚,可张破败先生没读过书,所以一时没想明白。(但凡上过扫盲班,就该知道给自己改名了。)
  
   在张破败的簇拥下,李嗣源迈向了魏州城,后面,是一大群兴奋的乱兵。
   这一幅景象跟当年晁盖先生领着劫生辰纲的兄弟上梁山十分相似。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不是猛龙不过江,猛龙过江就起浪。晁盖先生一上山就引发了梁山大火并。
   这说明,会师是个技术活,搞不好,就会演变成会战。
   张破败没看过水浒(生的太早),自然不理解,只凭着一股热情兴冲冲的拥着李嗣源来到魏州城下。
   迎接他的不是热情的拥抱与震天的欢呼。
   满天的箭如雨而下,城门打开,冲出来一伙挥舞大刀的魏州牙兵。张破败马上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前辈。
   皇甫晖杀将出来,直奔张破败,事实证明,前辈就是前辈,武功就是高了那么一点,很快,张破败就被剁成破烂。
   剩下的哥们一看魏州同志不接收,带头闹事的又壮烈牺牲,连领袖李嗣源也不管了,立刻一哄而散。
   至此,李嗣源同志的计划虽然惊险(差点被误伤),但总算成功的搞掂张破败,恢复了自由身,暂时。
   自由总是短暂的,像李嗣源这样具有号召力的老将,到那里都是受欢迎的。不一会,赵在礼亲自出城,将李嗣源“请”了进去。
   才脱狼口,又入虎穴。李嗣源横冲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在一天内成为两班人马的人质。
  
  
   赵在礼同志对李嗣源的到来,相当欢迎。
   “众将士无礼冒犯了您,现在,我们都听令公的。”
   想来,赵兄也是苦命人,被皇甫晖逼着成了基地组织头目,现在李嗣源来了,正好可以卸任。
   但如果想说二句好话,就能忽悠住李嗣源,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在分析自己的处境后,李嗣源马上找到了脱身的理由。
   “既然大家拥我做大事,那就得借助兵力,现在城外有很多被打散的士兵,让我去召集他们。”
   小江湖碰到老江湖,脑子一般是不够用的。赵在礼对这个提议立马赞同。
   从魏州出来,天已经一片光明,就在这一夜间,李嗣源经历了无数的凶险,但现在,他终于用自己的智慧虎口脱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营寨,残火还在燃烧,二万多士兵已经不见了踪影。
   李嗣源望着身边,不过区区数十人,还被缴了械,个个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没有兵,就算从魏州城出来,也不是最终的脱身。向前走一步,是没法交差的政府,向后退一步,是等着他回去当山大王的乱兵。
   走投无路了吗?
   路会有的,兵也会有的。
   在今天早上,张破败拥着李嗣源向魏州进发时,有一个人看形势不太对劲,就开始准备溜号。
   因为大家的焦点全在李嗣源身上,所以没有费多大的劲,他就成功脱离了革命的队伍。
   这个聪明的人是副招讨使霍彦威。脱身后,霍彦威迅速向城西北跑去,那里有他的五千部下。
   在最关键的时刻,他找到了最关键的点,只有掌握住了兵,一切才有可能。
   回营后,霍彦威召集众人,密切关注着魏州城内的消息,很快,他就听到李嗣源成功出城的机会。
   众将士听命,随我前去护卫令公。
   这一天的晚些时候,霍彦威领着他的五千兵马来到李嗣源的身边。这是第一支回归的军队,但不会是最后一支。
   走散的大兵陆陆续续的回到了李嗣源的旗下。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多么潦倒,只要站起来,身边马上就会围拢聚集一群人,这就是领袖的气场。
   现在人有了,接下来何去何从?
  
   很多年前,有位前辈告诉我,无论你的基础好坏,能力大小,环境之优劣,最终决定能否成功的东西只有两样,一个是方向,另一个是坚持。
   而这两样东西里,最重要的是方向。
   虽然并不能理解前辈的指教,但我记了下来,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想明白。那一天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比如到李嗣源这个年纪。
   召集众将,李嗣源表示要回自己的辖地镇州,然后再跟中央解释这一切。
   回去?在魏州城下无功而返,士兵哗变,你却领着部队回老巢,这种情况还需要解释吗?况且,有一个人只怕早已经为他“解释”过了。
   虽然说李嗣源气场很大,磁力惊人,一站就能四方响应,但也有罩不住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就不受李嗣源磁场控制,在早上李嗣源刚入魏州城时,就立马打包,拔营回京。
   这个决定走自己路,不管他人死活的人是元行钦。
   根据元行钦这二天的举动,只怕回去汇报工作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李嗣源已经进魏州,跟赵在礼喝了酒,然后。。。
   众将纷纷建议,不如大家日夜兼程,争取在元行钦之前赶到洛阳,先行交待情况,还有可能争取宽大处理。
   据记载,这里的众将包括并不仅限于下面这两位。副招讨使霍彦威,中门使安重诲。霍彦威我们认识,安重诲以后我们也会非常熟悉。
   好吧,那就向洛阳出发。
   李嗣源终于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可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正确在那里。
   我只是准备先去中央交待情况嘛。
   去中央是去中央,但未必是交待。因为领着近一万人操着家伙奔向洛阳,莫说是交待情况,就是黑社会上街讲数也不带这样的。
   真相总是需要一个人点明的,而提醒李嗣源去洛阳到底干嘛的人是五代最著名人士。
   因为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比较冷门,很多人不知道郭威柴荣,不知道李从珂,不知道李克用,李存勖,不知道王建,孟知祥,杨行密,马殷,钱镠,甚至不知道朱温,但他们多少还是听过这位仁兄的大名。这位兄弟以其超黑的腹部,超厚的脸部,超大方的手笔,一举成为五代十国第一著名人士。
   他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塘。
   在向洛阳进军了两天,李嗣源发现自己的自白书都被跑在前面的元行钦拦了下来,于是,他又有点想打退堂鼓。
   石敬塘正色告诉自己的老丈人,不要再多想了,因为想多了坏事。
   最后,石敬塘用一句见血封喉般的话堵住了李嗣源的退路。
   您老人家已经跟那些叛乱的士兵一起进入到了贼城,难道还指望解释清楚,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吗?
   仿佛一个热血青年进入了大姑娘的房间呆了一晚上,第二天天亮时,你说处子依旧,未登客船,只怕鬼都不信。
   不得不承认,石敬塘这人的口啤相当坏,但他的眼睛闪耀着贼样的光芒。
   不要犹豫,不要幻想,我们此次西去,不是去解释,不是去上访,更不是去自首。我们是去夺天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2: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夺天下?
   我相信当这个词第一次进入李嗣源的脑海里,他老人家确是吓了一跳。
   自己的父亲就在李家打工,而自己从李存勖的爷爷算起,已经给李家打了近五十年的长工,眼看着就要光荣退休了,却要干这斗地主,翻身当家作主人的事吗?
   但很快,他明白了,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无可挽回,要想解释清楚,唯一的途径是一死以明其志。
   但李嗣源虽然已经六十,但寿命这个东西,能争取的话最好还是再活五百年。
   除了死,没有别的办法解释清楚吗?
   那我还是活着吧。
   想通的李嗣源已经不再是一位老人,他又重新回到那个横冲直撞,所向无忌的状态。他找来了中门使安重诲,下了一个命令。
   传檄诸镇,各率所部兵马,向我靠扰。
   李嗣源用的是檄书,这个檄书的意思是号令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不贤。六大门派对付明教,聚贤庄非法集会对付乔峰用的都是这个东西。
   兄弟,如果你没有办法治理你的天下,那就让我来试一试。
  
   人心
   石门镇
   风吹,草低,李从珂一张风刻沙雕的脸露了出来。他已经在这里老老实实守边关很长一段时间,但这会,他已经坐不住。
   跃身上马。
   诸位,这边关我们已经守够了,现在,我们干大事去。
   李从珂扬鞭,马破空而去,身后,是数百劲骑。不要觉得人少。当这位勇气不输李亚子的阿三奔到李嗣源身后时,再没有人敢动一些纯洁或不纯洁的想法。
  
   镇州
   气氛很紧张,这里是李嗣源的自留地,城内还有他的大小老婆。现在李嗣源已经抛妻弃子在闹革命,她们自然要成为革命的牺牲品。
   李嗣源的家门口就围守着不少的人,这是镇州监军派来的。做为李存勖派来的太监,监不住李嗣源,总要监住其家属吧。
   唯一的问题是,做为一名太监,学不成宝典也就算了,竟然还心慈手软,没有立刻下手。 这里,李嗣源向来不担心,因为他相信就算自己不在城内,也有一定有人能保护自己家人的安全。
   府门外突然冲来一队军人,这伙人久经沙场,砍人如剁菜,太监的秘密警察当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不到一刻的工夫,就被打得四处逃散,监军同志坚守岗位,被砍倒去见李克用了。
   这伙军人来到府内,说道。
   大家不用怕了,现在魏州城内全是我们的人。
   此人,李嗣源的老部下王建立。
   交待完毕,王建立出府,上马领兵出城。在城外,他见到了李从珂。
   没有寒喧,两人并骑南下,那里,李嗣源正在等待他们。
  
   瓦桥关
   瓦桥关在今天的河北省雄县城西南,南通河朔,北连幽州,是防御契丹的重要据点。这里,驻扎着数支军队。
   这一天,一匹快马驰于军营,来者通报之后,进入中军营帐,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蜡丸密信。
   人是从李嗣源那里来的,信,自然是江湖召集令。
   不过一会,整个大营躁动起来,披甲,执锐,战马牵出,营门大开。
   天就要变颜色,我们该去追随李嗣源,证明自己的存在。
   大军开拔出门,径直南下,最前面的是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
  
   奉化军(河北清苑县),驻扎在此地的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召集部下,离开了营地,向李嗣源靠扰。
   河朔某地,平卢节度使符习本来是参与平魏州之战的,在接到李嗣源的召唤后,终于下定决定,率兵前去汇合。
  
   。。。。。。
   归来吧,聚集吧,逃散的溃兵,忠诚的部下,忠勇的义子,共事的同志。来我的身边,我们去做一件大事。
   从魏州出来时,李嗣源的身边不到一百人,可现在,人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
   经过相州时,马坊使康福来了,他虽然没有多少兵,但胜在有几千匹马,
   到达白皋时,没有人,没有马,但有数条船,船上装着准备送到洛阳的绢帛。李嗣源没有错过这些可以用来发项目奖的好东西。
   唤人,人来,唤马,马至,月底发工资时,资金到帐了。
   天下人心,尽在吾手。
  
   李嗣源已经飞龙在天,他只需要做一件事,前进,进入到这一场夺位大战中最重要的地方。这个地方不是洛阳,而是汴州。
   正所谓城不在大,有粮则灵。洛阳的仓库已经见底,而汴州处于交通要道,漕运汇集之地,有的是粮。
   而此时,亢龙有悔的李存勖也已经从洛阳出来,同样在向汴州进军。
   这是一场关乎帝位,性命的赛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2: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行钦回到了洛阳,他给李存勖出了一个主意,现在中原到处都是乱兵,以主上的威望,只要肯亲自走一趟,乱兵就会归附。
   照以往的经验看,不要说是乱兵了,就是敌军都有可能会吸引一二个来投诚。当然,过往经验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就不知道了。
   好吧,朕就再战一回。
  
   李存勖终于愿意动了,而在出发之前,著名艺人景进提醒李存勖,东边来的敌人要对付,打西边来的也不能放松了。
   景进说的是从成都搬迁出来的王衍,此时正在长安暂住,等待李存勖的最新指示。
   李存勖曾经用星星月亮太阳起誓,要给王衍一块自留地。可据记载,李存勖实质上是唯物主义者,从来不信日月星辰,在登基之后没多久,就将祭天用的天坛拆了建球场,这大概跟刚领结婚证就拆街道办差不多。所以,用这三样作担保是保不了什么的。
   李存勖叫来一位太监,交付了一份制书。
   这位太监是张居翰,枢密使之一,因为平时管不了事,也就跑跑腿,传达一下文件。
   出来后,张居翰耐不住好奇,打开制书看了一眼。不看还好,一看就倒吸了一口。里面有八个字:王衍一行,并从杀戮。
   张居翰又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左右看了一下,然后迅速将制书摊在旁边的柱子上,掏出了一支笔,改动了一下。
  
   托清廷剧的福,特别是关于雍正篡改康熙遗诏这一精彩桥段的传播,大家都知道怎么对付皇帝的诏书,改一改就是了,汉字就是比英文字母灵活嘛。但实质上,这不是一个容易的活,比如雍正的版本中将传位于十四子中的“十”改成“于”,变为“传为于四子”。但历史学家们分析,这个改动不靠谱,因为人家是多民族大团结,官方语言还不只汉字一种,还有满文。满文俺不懂,但不懂装懂的搜了一下,发现是不好改。
   至于到底是谁继承了康熙的皇位,这个问题太深又太浅,菜市场卖白菜的王大妈跟杀猪的李大哥都能说出个头头道,我们就不凑热闹了。
   我只想说,改制书不是改试卷,没那么容易,而且,张居翰的这一次更不容易,因为制书上已经盖了章。
   关于制书的写作流程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说,由皇帝定一个中心思想,然后传达到中书省,由数位中书舍人各写一封,人数不限,事情重大的,最多有六位来写,人员不满编的,可能一人写了就算,写完后,由领导拍板(一般是副部长中书待郎),盖上中书省的章。再将写好的稿子送到皇帝那里,由皇帝画个敕字,表示同意,照此执行。
   张居翰拿到的就是上面已经写了敕字的,而且他的改动很大,据记载,他是用手抹去了“行”字,然后在原来的位置上写了一个“家”字。我不知道在没有涂改液的情况下,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可能是墨水未干吧。但要说改得天衣无缝,我绝不相信。
   改动皇帝已经画押的制书,还改得这么没有技术含量(不如十变于),张居翰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去赌一把。
   就赌你不识字!
  
   受赌的是四阉帮之一向延嗣。他是这次任务的执行者,他应该是识字的,但可能没注意看,也可能是卖老张一个面子,对明显有改动的制书没有提出质疑,就开工去了。
   在长安的秦川驿里,王衍一行有一千多人,王衍一家有一百多人。改一字,活千人。
   我们已经说过,张居翰同志是被郭崇韬拉来充数,排挤马绍宏的,基本上,他演译好了一颗棋子角色,没有发言权,投票权,建议权等一切权利,只能白拿工资不干活。但这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干了一件大事。
   一年以后,张居翰告老还乡,结束了其漫长的宦官生涯,据记载,他大概在六十年前,就给一位太监当义子,进入了这一行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见过许多如田令孜、刘季述、杨复恭这样的大太监。相比起这些同事,他的一生是平凡的。就算日后当上了枢密使,他依然比不马绍宏们。
   但历史是公正的,在《新五代史》的宦者传里有他的传,这一卷只有两个人,另一位是张承业。
   人的一生不需要天天做好人好事,做一件让自己心安的好事,足矣。
   三年后,他病逝于长安,活了七十一岁,这让我们相信,好人有时候也是能长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2: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杀了王衍,李存勖没有了后顾之忧,终于回到了战场。此时,离他当日策马进大梁已经过去了二年零六个月。三年不练功,全都变成大笨钟,可李存勖身手敏捷,上马如飞,腰杆直挺,明显打猎还是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出了洛阳,李存勖突然感觉不太对劲。过了很久,他才明白这种感觉,原来是孤独。
   慢慢渗出的孤独,在血液里静静流淌的孤独,悄无声息,就占据你的所有。
   它如此让人惆怅,却又如此陌生。
   曾经的自己只身一人挥剑冲入敌阵,陷身在数十倍,数百倍的敌人当中,也未尝过这孤独。
   边行边走,李存勖终于想明白了孤独的来源,那是以前自己太不孤独了。
   那时,勤劳、果敢的张继业替他管理财政,沉稳老道的李存璋为他打理政务。
   那时,高大威猛的周德威常常黑着脸,搞不清楚他的心里在准备黑那位梁朝可怜儿。而个子矮小,却无比坚强的李嗣昭无论碰到什么,总是说没事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李存审不显山不显水,可仔细一看,眼睛里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幸运。还有茫然无助时,总是最坚定的站在他的身边,鼓励他的郭崇韬。
   遇难而上,从不畏惧的银枪将王建及,白衣的史建瑭,老而弥坚的安金安。。。。。。
   最后,也有那位驰骋沙场,内心装着一架永动机般的无所不能往,无险不能赴的李嗣源。
   现在,除了李嗣源之外,所有的人都不在了。这不是悲剧的全部,悲剧的高潮是仅剩的这一位还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英雄迟暮是自然规律,老一辈的封建战士总会老去,此时,该有新的热血青年站起来。
   可让李存勖困惑不已的是,现在自己金银满内库,天下尽在我手。为什么没有新的英雄站出来?
   这个问题在很多年以后,有一个人作出了回答。那时,有一位世故的老人告诫一位即将率军出征的将领。
   “今相公诚能不惜官钱,广施惠爱,明其赏罚,使军心许国。。。。。。”
   通俗来讲,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是一位将五代兵变看惯的老江湖的总结。为这个结论奉献案例,提供基础研究的,就有李存勖。
   当时,这位老江湖就在李存勖的朝中,他叫冯道,时任户部侍郎,虽然官不小,算是副部级,但据当时的情况看,这位冯道应该还没正式上道,在李存勖那里说不上多少话话。而且那时,他还处在法定旷工状态(丁父忧)。
   所以,他也没有参加那一次的劝捐会。
   在李嗣源兵变的消息传来后,大家都慌了,从来不管事的豆卢革们以及不知道怎么管事的马绍宏们都主动找到李存勖,商谈应付的办法,因为这些同志智商不足,所以,也就想出了发奖金之类的招,具体来讲,就是让李存勖从内库拔点钱出来,发给军人,好鼓舞一下低迷的士气。
   据记载,因为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洛阳附近的士兵火气有点大。
   而所谓内库,是皇帝的私房钱。一般来讲,私房钱是没有国库多的。(个别能骗老婆的男人存的可能比较多。),但在财政局长孔谦的巧妙安排下,进入内库的钱源源不断,而收归国库的少得可见,经常见底。
   捐还是不捐,这是个问题,李存勖考虑了一下,毕竟是救自己的天下,那就捐吧。可还没有开口,旁边一个坚定的声音响起。
   不捐!
   开腔的是刘玉娘刘皇后,据记载刘玉娘同志信仰佛教,所以相信佛祖,相信命运。
   “我们夫妇能有今天,虽然也使用了暴力手段,但最主要的还是天命所归,就算不捐,那些人又能奈我们如何!”
   完了,内库嘛,自然要听命于掌握内裤的人,老婆说不捐,那就是不捐。
   众人看劝捐不成,只好纷纷退下。
  
   因为被一个女人当场讲命运与征服的课,宰相们相当不服气,退下后,又到旁边的小殿开了一个碰头会,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可接下来的事实证明,老板娘在公司的情况下,绝对不要发牢骚,因为能征服老板的老板娘天赋异禀,不是千里眼,就是顺风耳。
   在豆相们愤愤不平时,刘玉娘就在屏风后面偷听,她的火气很大,但好在也懂得天下唯小人与宰相难养的道理。
   努力克制自己的冲动后,刘玉娘吩咐人拿来了一些东西,然后出现在众宰相的面前。
   “人言宫中蓄积多,四方贡献随以给赐,所馀止此耳,请鬻以赡军!”
   人言,自是暗指宰相,这个意思是,你们都说宫里有钱,可实在是没钱,那些钱都赏赐下去了,现在就剩这一点,请诸位相公拿出去换钱给军队买粮食吧。
   宰相们一看,顿时满头大汗,诚惶诚恐。刘玉娘同志拿出来的东西,就是算他们一百个胆也不敢拿。
   据统计,有刘玉娘平时用的铜镜、梳子(可能是象牙或玉做的)等等,还有三个洗脸盆(别嫌弃,是银子做的。)这些还好,更吓人的是,她的手上还牵着三个小孩。大概不是她本人生的,是李存勖的。
   来,把这些王子拿去换钱吧。
   老板娘真会开玩笑,宰相们马上打哈哈,起身告辞。
   算了,儿子都拿出来了,俺们还是闭嘴吧。
  
  
   最后,由李存勖,宰相,枢密使等凑了点钱,给马上要出工的将士发了点奖金。
   我们知道,对治疗报怨来说,奖金发的不及时,其实跟没发没什么区别。很多士兵为为了换点口粮,连孩子卖了。
   冬天来了,给人家送风扇,宠物死了,给人家送猫粮,老婆离了,给人家送虎鞭,孩子卖了,给人家送玩具。这算是安慰还是找事?
   晚了,一切都晚了。而李存勖也很快就明白了一这切。
   走着走着,他就发现不对劲了,今天开溜二个,明天逃跑一队。二万多的人,快到汴州时,已经跑了数千。人心散了,组织不好带了。
   此时,另一个坏消息传来。
   李嗣源已经进入了汴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2: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胜镇,李存勖刚刚到达这里。
   这里离汴州只有数十里地,这个距离不算长,一天的功夫就能到,这个距离很长,长到李存勖永远都走不完这一段。
   就在今天,李嗣源已经抢先一步占据汴州。
   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纵是一日的路程,却隔开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李存勖停了下来。
   前进就只能刀剑相见,曾经并肩做战的义兄弟黄沙百战共同夺下了大梁,现在,又要为这个城市的归属相战吗?
   策马登上高处,李存勖大概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梁城,这座以劲敌身份激励了他十多年的城市再一次将他拒之门外。
   此刻,他没有了往日豪情,良久,叹道。
   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吾不济矣!)
   下来后,他点起兵将,下了班师回京的命令。
   归来去兮,在洛阳城,李存勖将迎来他最后的时光。
  
   终结
   李存勖并没有真正承认自己已经大势已去,在回来的路上,他就告诉那些随时准备逃走的士兵。
   魏王又运来了蜀国珍宝无数,到了洛阳,我就发给你们。
   是的,他还有儿子李继岌。做为了一个父亲,他还不能放弃。
   此时,距离郭崇韬被杀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天,按理说李继岌以及他的数万精兵早该回来了,可半路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以致拖延了数月。但据最清消息,总算一切平复,李继岌正领着大部队日夜兼程往回赶。
   只要自己的儿子回来,一切就有希望。
   回到洛阳,稍做休整后,李存勖又打起精神,准备前往前线,守住关口,然后等儿子回来。
   公元九二六年四月初一的早上,大军在洛阳城外列队,李存勖在吃早餐,这是出征前的最后一顿饭,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顿饭。
   李存勖在等待的,是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儿子,而有一个人,正在秘密寻找永远找不到的义父。
   这个人是郭从谦。
  
   在郭崇韬死后,公然在酒会上喝酒,大喊郭公冤枉的人是郭从谦,五名在值夜班搞事的从马直兵属郭从谦管理,在魏州城外,突然发作的张破败也是郭从谦的从马直系统里的。
   李存勖在洛阳搞清算,抓捕所谓郭崇韬谋反的同谋,大有宁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意思,可他最终还是放过了郭从谦。这实在是一个不美丽的错误
   郭从谦才是真正要造反的人。那天,值夜班的五名从马直军人突然发难,大概就是在找一个人:睦王李存乂。
   这个时候找李存乂,当然是要拥他造反。
   可经过长时间的秘密寻找,郭从谦依然没有找到他的义父,于是,他判断李存乂可能就关在宫内的某个角落里。
   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就是让他郭从谦进宫翻个地朝天,也找不到李存乂,但如果挖地三尺,他大概能挖到李存乂的尸体。
   李存乂已经被处决了。
   当然,郭从谦并不知道,而且他认为现在必须马上找出李存乂,李继岌的大军就要归来,李嗣源的部队也要冲进来,再不行动,什么菜都凉了。
   不能等,那就只有强闯了。
   郭从谦猛的抽出刀,率领自己的部下冲到兴教门,就开始向城门发起了进攻。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此时,东边的宣仁门外有骑兵,李存勖的发小,书僮朱守殷在此列阵,而南边的五凤门外有步兵。
   看来郭从谦是拼了,他当旁边的两大主力是死的,不管不顾的就往城门冲。
   事实证明,有一路是死的,比如朱守殷听到兵乱,马上拉着部队跑到附近山上密林里蹲下装死,而另一路活的很,有的撒腿就跑得没影,有的看郭从谦干得太辛苦,卷起袖子就来帮忙。
   此刻,人心尽失,大势已去。
  
   李存勖放下筷子,出现在兴教门内。
   天下人都要反我吗?
   怒吼之下,这位战神终于恢复了一些功力,率领着近卫将郭从谦赶出城门之外。只是敌人并没有跑远。
   不将狗打走,马上就被狗反扑一口。这是俺的农村经验,用在洛阳也是适用的。晚些时候,兴教门火焰冲天,而城墙上放下许多绳子,看来,乱兵要翻墙了。
   来的正好,我先清理门户!
   李存勖冲到城门之下,乱战欲狂,此刻,他又找到了当日踏营叫阵的感觉。
   天下英雄,皆败我手,天下利器,安能伤我!
   不败的神话在这一刻被打破。
   有一支箭从城上射下,深深刺入了李存勖的身体。
  
   混乱之中,李存勖失去了知觉,当他再次醒过来时,已经躺在了绛霄殿的走廊下。
   挣扎着环视左右,有数个伶人,数个太监,还有一些军士,他认得这些军人,
   散员都指挥李彦卿还在,阿福进,王全斌你们还在啊。
   此刻,陪着我的就只有你们了吗?
   我的皇后呢?
   一个太监伏下身子,轻轻的告诉他,皇后已经叫人送来了乳浆,陛下喝一点吧。
   据说,中箭伤的,如果喝点水还有救,喝牛奶,那是速死。
   李存勖有没有喝不知道,就如他不知道自己的刘玉娘已经收拾细软,离宫而去,同时跑路的还有他一向信任的元行钦。
  
   远在蜀地的儿子什么时候回来?可现在这样,他回来了又怎么保全自己的?自己的玉娘谁来保护?自己的江山谁来看护?自己要怎么跟李嗣源见面?
   此刻,李存勖突然想起了许多事情,可过了一会,那巨痛提醒他,这一切,他已经无能为力,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能提一个要求。
  
   某日,魏州行宫,李存勖坐在殿中,对面坐着郭崇韬。
   李存勖略有些忧郁,突然,他开口问道。
   “还记得我们在德胜寨的日子吗?”
   “记得,怎么不记得。”郭崇韬回答。
   “那时,霍彦威、段凝都是我们的劲敌,天天跟我们格斗,想不到二年间, 他们已经是朕的臣子。”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事情也变得太快。”
   “想来,朕没有少康、光武的才华,而能中兴唐室,不过是你们同心辅助的原因。”
   没等郭崇韬谦虚,李存勖话峰一转。
   “你知道吗?朕有时候做梦,仿佛又回到了戚城,那时,我率兵挑战,与敌缠斗,虽然辛苦,但旌旗张风,战鼓震天,也真是快意啊。”
   “你知道吗?那里的每一处残旧的堡垒,每一处濠沟,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它们就仿佛仍在朕的眼前,挥之不去,不意又来。”
   “朕多想再去那里看看,跟你们再聊一聊那些过去的事情。”
  
   李存勖的意识渐渐模糊,眼前,似是一些漂亮的人儿在晃动,又似有一些悲伤的哭泣声。
   他们在哭什么呢?
   李存勖慢慢闭上了眼睛。
   灵魂啊,离开这躯壳吧,可无论你将坠入地狱或是升入天庭,都先转个圈,到黄河旧日战场去看一眼吧。
  飞鸣的箭哪,奔腾的马,横扫的铁枪啊,飞扬的旌旗,飞沙走石的故垒,怒涛翻滚的黄河,你们看哪,我李亚子又回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8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28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12 11: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小马连环
好久没上来,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和等待,这里向各位报告一下最近的一些情况。
  第一。关于十国卷正在码字当中,一定保证在九一正式开张,相信很多同志都了解背景,十国的历史比起中原的梁晋争霸来说,一点也不逊色,所以,小马一定认真写,老实写。
  第二。也是小马和大家期待已久的实体书,据可靠消息(终于可靠了),大概在这个月底出来,在这里再一次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与帮助,当然,对于大家的感谢不能说了就算,大家都懂的。
  第三。在书的背面引用了一些同志的评论(主要是介绍五代背景和夸俺的)。因为事情比较急,就没有征求大家的同意拿来就用了,为了表示感谢,小马将寄出样书以表感谢。另外可惜的因为篇幅有限(有的是为了夸自己需要),有很多大家精彩的评论没有摘录上去。
  第四。请大家帮帮忙,因为新书宣传需要一些评论文章,比如读书心得(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对五代十国的个人体会,以那个时代历史人物的理解看法等等都可以,小马知道本楼高人众多,对这段历史了解甚详,见解独到,一定能写出不少的好东西。这个宣传主要用在网站,报纸等用,没有稿费,但小马保证,如果有机会,一定请吃饭!(绝不食言,如果食言,铁路道倒闭!),有心的同志一定短信我。
  第五。据说(据说啊),可能会在北京搞一次签名活动(说起这个,小马相当激动,练好几个月字了)。如果有意向参加的,请先天涯短信我一个。
  目前就是这些情况,汇报完毕。
  祝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2

查看全部评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8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