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飞舞 发表于 2009-6-6 15:06:44

感谢 宝宝寒 分享,+4分,辛苦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7 21:22:47

【10】

打入敌人内部的屠岸夷顺利掌握了郑父反革命集团的主要头目名单,即丕郑父、七舆大夫(共华、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祁举,共计9人。其中祁举大夫官居殿前将军。一听这个职务便知,莫要谋反,他的作用将非同小可。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要谋反,要他作甚?
屠岸夷将郑父集团的组织结构图转告郤芮。郤芮分析认为郑父肯定忍不了多久了,他让屠岸夷务必拿到真凭实据,以便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打掉这个犯罪集团。
果然,郑父不日起草了一个反政府宣言,内容便是要更换老大,首选重耳。9大头目加上友情出演的屠岸夷依次签字,以表同心协力、不再反悔之意。日来日去的一通热热闹闹地发誓之后,郑父集团决定派人拿着新鲜出炉的宣言去翟国找重耳,好让他早作准备,里应外合云云。因为屠岸夷早先就去过翟国送信,熟门熟路,所以这个快递的差事自然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至此,证据到手,一切顺利!

次日早朝,9位头目除了共华一人带薪休假之外,其余8位都被当场揭发,就地免职,立刻砍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中的贾华大呼救命,自述曾经放水,也算对夷吾有救命之恩。晋惠公略有迟疑。吕省大声反驳,说贾华之前领献公的工资,没能恪尽职守。现在领惠公的薪水,还想吃里爬外。如此反复小人,留之何用?!惠公一听,恍然大悟,终于发现做老大就是好,正说反说怎么说怎么有理,于是马上命人结果了救命恩人的性命。
消息传到共华府中,众人都劝他逃走。可是七舆大夫之首的觉悟就是高,他表示既然发过誓,签过字,就该勇于担当。于是跑到朝堂面见惠公,一意请死。惠公成全其意,一刀诛杀。
消息传到丕郑父家中,儿子丕豹大惊失色,夺门出奔。因为老爸曾与秦国共同设计,他便逃亡西秦,开始在秦穆公手下当差,日思夜想,但求为父报仇。
更加反复的反复小人屠岸夷当然风光无限,分房赏钱,加官一级。
晋惠公杀人不够,打算尽诛罪人之族。郤芮没想到老大如此不珍惜生命,杀人都来劲,赶紧劝阻:“除恶务尽,千万小心反右扩大化!”晋惠公这才同意到此为止。
里克党就此垮台,主要头目无一漏网,夷吾派从此如日中天,晋惠公的位子愈发巩固。重耳也将继续飘零,流落异地,暂住为生。虽然翟国出台新政,不再强制办理暂住证,即使办一张也无需花钱,不过遇上居委会大妈存心找茬,受点气也是活该倒霉。
ps.若要办理签证,手头没张暂住证还是不行。

当然,晋惠公以一朝杀九大夫的“壮举”一举铲除里克乱党的同时,也大搧了秦穆公一记耳光。谁让秦穆公密谋与郑父里因外合,妄图颠覆晋国政权呢?两国关系随即进入冷冻期。
不过邻居就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哪怕现在大伙儿住在楼房公寓,压根不知道隔壁的是几口之家,干啥工作。但是只要楼房一着火,大伙往外一跑,说不定猛然发现居竟然是你的邻前任女友?!就在同年,周室爆发了王子带勾引犬戎入寇之乱,也就是先前说的管仲最后一次领兵出征的事儿。不光遥远的东方齐国,周室附近的晋国和秦国都由老大亲自出马,出手相助。
虽然这次出兵算是公事,但是干着公事的同时也难免为私事所扰。两个处于冷战时期的敌对国就差点火拼上。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11 13:15:44

第四回 秦晋交恶 邻居打架

1)

要是真动手开打,当然也不符合抗战救国的大局。同时,秦穆公重视口碑,晋惠公自知理亏,于是双方老大草草见面,客套寒暄,击退犬戎,保住王城之后就各自收兵回家了。齐军也回国,管仲同年末撒手人寰。

且说秦军西去只是,有一人不住含恨东望,对秦穆公不听自己建议,放弃偷袭晋军而深为遗憾。此人便是丕郑父之子丕豹。不过含恨归含恨,既然只能靠别人出力替家父报仇,那也不得不看他人脸色了。庆幸地是,没过几年,秦穆公终于被晋惠公气得再也不能斯文,于是秦晋开打,一战得胜,晋惠公被俘,这是后话。

话到此处,不说说秦国的事儿看来是不行了。秦国在本书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傻申侯引狼入室、周幽王兵败丧命、郑桓公护主被杀、镐京城不幸被占、诸侯们起兵勤王之时。当时的秦国老大是秦襄公,姓嬴名平。单名一个“平”字的确意味深长。因为在秦襄公救主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却只不过是周王朝的一个附庸之国,并不在公侯伯子男的诸侯序列之内。
如果把周朝近畿地界比做“ZHOU”品牌的公司直营店的话,诸侯之国就是特许加盟店,而秦国之类的附庸国则是些挤破脑袋希望加入连锁却仅仅在试用期的二三级市场的小店铺罢了。但是从秦襄公这次把握历史机遇的出兵之后,新老大周平王在东迁搬家之际,大赏有功之臣,秦国从附庸连升3级,被册封为伯爵之国,与郑国相当!当然,秦襄公的受重赏还有两个原因。其一,在携王、平王两王并立的时候,襄公毅然决然地站在了周平王的身边。好在老天有眼,他跟对了人,没站错队,所以受到平王的信任。其二,周朝搬家后,从西周变成了东周。但是不能眼瞧“RONG”在西部市场一家独大,吞食“ZHOU”的市场占有率,所以需要秦国全力以赴对付西戎,稳定周朝西部地盘,提升整体业绩。所以,值得一提的是,周平王曾对秦伯明言,大体意思是说:“西部戎狄就靠你搞定了。你要好好地替大周朝守卫西部边疆。另外,西部关外大片国土沦落在犬戎马蹄之下,你能抢回多少都归你!算我赐你的赏钱。”秦襄公领命而归,从此秣马厉兵,东征西讨,杀败犬戎,开地千里,遂为大国。最后自己也死在征途之上。这么说来,同样是成为大国之路,西部荒蛮之地的秦国比北方苦寒之所的燕国要流血流汗、自力更生得多了。

秦国的事儿再往前说,我们会发现,其实西方的秦嬴和东方的徐嬴本是同根生,同源于皋陶先生。而皋陶的血缘又遥指五帝之一的颛顼大帝。第一部中有说,皋陶有子伯益。伯益因相助大禹治水有功,赐姓嬴,还差点做了大禹的继任。伯益有子,名叫若木,受封徐国。他还有一子,名叫大廉。大廉这支血脉传到商纣王时期,有子孙名叫恶来。之前说到,纣王朝中有位直臣理徵,命犯天子,终被砍头。恶来和理徵一样都是皋陶后人,可是机遇完全不同。恶来一直相伴纣王左右,深得领导欢心。恶来的人品如何已经无法考究,因为老大纣王的口碑已经被后世搞臭,而恶来又是被周武王所杀,所以《封神演义》把他描绘为一个偷奸耍滑、谗言惑主的奸佞小人的形象也情有可原。不过,恶来力大惊人却毋庸置疑,载于史册。三国时的典韦还被曹操赞许为“古之恶来”。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12 10:01:38

2)

恶来有个弟弟,名叫季胜,而季胜又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后人——赵姓之祖的司机造父。不晓得这种人物关系靠不靠谱,如果真是如此,那战国时秦赵两国便是一家人。机缘巧合的是,后来始皇帝嬴政便是出生在赵国,所以也被称为赵政。有人一直怀疑嬴政是吕不韦的种,那么叫嬴政也不合适,叫吕政也不合适,赵政这个名字便显得客观公正得多。不过是不是一家人也没什么,长平一战,秦国军士坑杀40w赵国降卒的时候也没眨眼睛。这跟当年老叫嚷着“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可以一拼,日本鬼子搞屠杀也没皱眉头。
这是后话。粥要一碗一碗的喝,后事就先不提。回到恶来的身上,他因为是被周朝开国之君所杀,他的子嗣也就差不多成了永不录用之流。既然国家不包分配,恶来一脉也只好自谋生计了。恶来的五世孙叫做非子。非子一族深居祖国大西部,现今甘肃,善于养马。
都说行行出状元,前有车行的造父,后有马帮的非子。也是赶巧,当时周朝第7代君王周懿王死后本该亲生儿子继位,却被叔叔姬辟方夺了权。姬辟方就做了第8代周王,是为周孝王。孝王的位子来得不正,所以打算干番事业,振兴周室,也好显示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于是周孝王在渭河边的草原之上开辟了一个牧场,用来养马,以资军备。
中华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人,最缺的就是人才。孝王发帖招聘,要找一个养马之人。推荐有奖,欢迎提供线索。西部便有人向上推举非子。孝王查了查非子的个人档案,发现竟然是前朝谗臣恶来的五世孙。不过英雄不问出处,好歹非子也是伯益之后,颛顼血亲,况且正值国家用人之际,孝王打算不拘一格用人才,就招来非子,先行试用。试用期一过,非子果然把牧场马匹养的膘肥体壮,孝王大喜。为了表彰非子同志的杰出贡献,也显摆领导用人得当的成果,周孝王把非子在甘肃老家牧马的地界赏赐给了非子,名曰秦邑,并特许他可以沿用先祖伯益的嬴氏品牌,修庙祭祀,开张营业,遂为秦国。
只不过,秦国的首要工作还是给周朝养马,秦非子便还是弼马温,畜牧业为主的秦国也仅仅是一个附庸之国而已。
更可惜的是,周孝王在位6年就得病升天。没有了领导的重点扶植,秦非子的牧马之国也就这么着不愠不火地存续下来。不过如果把孝王的所谓“辟方”理解为“开辟一方”的话,他也真的完成了历史使命,因为也正是他开辟一方,成立秦国。只不过他开辟的秦国最后灭了大周,这就有点哭笑不得了。
秦非子传到秦襄公的时候,终于熬出了头。周平王一看诸侯都没几个来救,附庸之秦国倒亲自相援,心中无限感激。秦襄公嬴开从此开创历史,将秦国带入诸侯时代。在得到周平王“抢回的土地都归秦国所有”的承诺之后,历任秦伯的工作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急红了眼,卯足了劲。秦襄公就死在征伐途中。襄公死后,其子秦文公即位。虽然谥号曰“文”,他的任内却没少开疆拓土。秦国势力范围杀至周室龙兴之地岐山附近,收编了当地周民。秦文公死后,因为长子早走一步,所以改立嫡孙嬴立,是为秦宪公。

云雾飞舞 发表于 2009-6-14 10:37:05

感谢 宝宝寒 分享,+6分,辛苦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14 15:09:48

3)

秦宪公时开拓疆土的事业心放弃,秦国大盘长牛不熊。宪公本来是按礼制让大儿子做了太子,可又陷于“立长or立贤”的政治悖论,最后废了长子改立幼子。直到秦宪公归天,这个幼子也才5岁而已,是为秦出子。

出子懵懵懂懂地在位6年之后,被重臣三父所杀。三父扶立秦宪公长子也就是废太子为新君,是为秦武公。三父本想着大功受赏、光耀门楣,哪知秦武公毫不领情,他忌惮三父在朝野的权势,以弑君之名杀掉三父,并夷其三族。重臣一家瞬间灰飞烟灭,老大武公做事儿也再不受牵制。武公之所以被谥为“武公”,自然是武功了得。他在位期间,巩固和发展了老爸的政治军事成就,秦国开始称霸西戎,势力范围一再东扩。不过武公恢复“人殉”,死后66人陪葬,首开秦国殉葬之风,名誉扫地。

惨无人道的拿活人殉葬的人殉制度在商朝盛行。因为新朝新气象,周礼的制定者周公又主张以仁政为立国之本,所以人殉在周朝戛然而止。边荒之地秦国却从武公开始执意恢复旧制,这也是中原之国把秦国鉴定为蛮夷的理由之一。

武公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是为秦德公。德公同志在西元前677年开始做老大,前676年便升天而去,好日子真没过几天。不过,在他短暂的执政期间却成功的迁了一次都,搬家到了雍邑,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效率可谓极高。另外,秦德公在位那年夏天,天气格外酷热,于是官方决定将炎炎夏日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也就是沿用至今的“三伏”时令。

秦德公死后传为给自己的长子,是为秦宣公。宣公有子9人,死后却兄终弟及,传给了弟弟,也就是秦成公。秦成公又有7个生理心理都合格的宝贝儿子,却在死后继续传为给弟弟,也嬴任好,也就是之前再三提到的秦穆公。也就是说,秦穆公管秦德公叫声爸爸,管秦武公叫生伯伯。虽然秦国的老大交椅陆续换了好些人,从秦武公到秦穆公,也仅仅只差了一辈而已。这种政权交接的方式的确与中原的“子承父业”不同,这也是秦国被中原武林视为蛮族的一个原因。

不过不管中原武林瞧不瞧得上秦国这个蛮夷,姬姓与嬴姓两条血脉却在秦穆公的时候堂堂正正地开始交织了。这里说的便是秦穆公明媒正娶了晋献公的长女、申生的妹妹伯姬,也就是之前出场的穆公夫人。

城里人把闺女嫁给了乡下人,当初献公要不是为了结交邻居,也许还真舍不得。对晋惠公夷吾而言,妹妹嫁给了蛮夷,他脸上也不觉光彩。不过要真没这个妹妹吹枕边风,妹夫穆公未必能铁了心的帮夷吾回国继位,而此后没有这个妹妹死去活来的闹,秦穆公也未必能轻饶了背信弃义、翻脸不认人的晋惠公了。此是后话。

其实,当初秦穆公派了公子絷去晋国提亲,不光娶来一个女人,还发掘了两位贤臣。一位现成有的,另一位则是要费些周折。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14 15:11:51

4)

在公子絷归国的路上看到一人红脸浓须,模样甚是惊奇。更吸引眼球的是,那人竟然一手握一把锄头,两手并用地在锄地!好不容易来趟中原的公子絷暗暗称奇,不禁赞叹。随行人等看着老大这么夸外省人,心里就不乐意了,表示这不算什么,咱陕西人也能干,于是跑过去找那个锄地的山西人挑战,要试试身手,给老大瞧瞧。锄地的哈哈一笑,甚为豪迈,随即把俩锄头一扔。结果几个秦国人轮番上阵,最后连锄头都举不动。

公子絷更加来了兴趣,就问锄地的:“哥们,怎么称呼?”
锄地的说:“俺叫公孙枝,字子桑,是晋侯的远方亲戚。”
公子絷大为惊讶,表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亲戚怎么沦落到田间地头来了?然后对公孙枝深情地说:“兄弟你如此大才,埋没了可惜啊!”
公孙枝连连点头,叹息道:“经济危机了,工作难找啊。只恨没有发挥一技之长的机会。”
公子絷心中早有主张,虽然他只看到公孙枝的一技之长是力气大。不过现在秦穆公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秦国正值用人之际,要是能把公孙枝召到秦国也很不错。于是就跟公孙枝表明身份,问他是否愿意去秦国应聘。

背井离乡?中国人一向不喜欢。原因有二:一者人脉需要重塑,二者户籍需要修改。人脉的重塑是出于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户籍的修改则是国家政府的强制要求。
从古至今,国家中的人民,或者理论地表达为“人口”、“人丁”,有义务给国家做两件事情——兵役和劳役。兵役是为了国防安全,劳役是为了经济发展。所有的义务都在人丁一出生面世便不由自主选择的加在了当事人头上。这也可以理解,冷兵器社会,打仗主要拼的就是人多,所以为了国防安全,必须让国家人丁兴旺。同理,生产力尚处低下的当时社会,垦荒种田、盖房子搞基建靠的也是人多。因此,国家需要户籍来管理人口。最初意义的户籍其实也就是一个database,根据这个数据库中的信息来掌握各地民力,从而可以初判随之可以产生的战斗力和种田力。反过来说,如果户籍只是一个需要时刻修改的数据库,那户口也无非是一个人口“登记”制度罢了。

可惜,随着历史长河中官贵民贱的浪潮逐渐走强,“户籍”这个数据库便开始被用作简单粗暴的管理工具。当政者,也就是数据库的管理员不满足于只是统计数据而已,而要依据这个数据库把人丁分组,化为三六九等,赋予不同的权限和义务,发动群众斗群众,造成社会等级分化和差别歧视。管理者一心希望人口能够严格做到生者造册,死者注销,生于斯,死于斯。比如农村的就该老老实实地在农村种地,城县的就该踏踏实实地在城县做工,不要任意盲目的流动。


“盲流”永远是被视为破坏数据库完整性和精确度的黑客行为。用小品《超生游击队》的一句话来概括管理者的心思——你听听,还盲流呢,离流氓不远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15 11:37:40

5)

不惜限制人口、以及隐没在人口中的人才的自由流动的思想内核就是“稳定压倒一切”。“效率”在“稳定”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种简单倒看似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的治国方法一直横行于中国。

流水不腐,腐水不流。一个道理。倘若历朝历代的户籍制度被普通百姓和地方官员严苛执行的话,这个国家恐怕早就不存在了。只是,普通民众和下级官员都知道执行不了又无心无力去变革,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罢了。事实上,普通民众从来不因禁令而停止流动过,下级官员也从来都有理由不闻不问。

春秋时期,对个人的束缚还不似后来那样严苛,执行官拿了红包也好,借口实在没法管也罢,逃亡出奔的官民比比皆是。公孙枝相比这些流亡之人而言就幸运的多,因为有秦国重臣公子絷在,他也只不过一个人罢了,不用举族迁徙那么扎眼,所以搬家到秦国会相当顺利。于是,公孙枝打算换个环境,同意了。到了秦国之后,秦穆公亲自面试,不久结果出炉——公孙枝符合秦国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被政府录取,官拜大夫。


相比无意中被星探发掘,顺顺当当走红的公孙枝,另外一位老兄就没那么幸运了。不光秦穆公招聘他费些周折,他自己之前的职场之路也显得曲折离奇了许多。此人便是之前出场的,虞国亡臣百里奚。


百里奚复姓百里,单名一个奚字,字井伯,虞国(河南平陆)人,30岁多了才娶妻生子。要搁到现在,男人四十一枝花,30岁才算花骨朵,未为晚也。当然这也只是说有钱的“大叔”们,40多了照样有配做闺女的PLMM贴身黏着。没钱的穷人自古都没这个福气。百里奚就是因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才颇为无奈得奔三完毕之后才娶了杜氏为妻,草草成了家。不过这也有个好处,起码老婆杜氏的心里明白老公百里没什么前途,没什么指望,她这辈子也不图富贵荣华,只图平平安安罢了。不似有些女生无论如何也要男友是支潜力股才愿意结婚,然后企盼、等待。真的遇上黑马了也罢,要是遇不上黑马,心中失落是必然,身体出轨都难说。

我们原本就生活在一个连成年人都要用“绿坝”上网的神奇国度,对现世就不多评论了。只说杜氏安心地嫁给了百里奚,还给他添下一个男丁。百里家有了香火,井伯兄自然欢喜。可是光有精神安慰不行,家里的物质条件实在太差。怎么办?就这么庸庸碌碌地终老一生,还是?

百里奚琢磨着树挪死人挪活,要不拼一拼,当回盲流去外地打工试试运气。可又想着这唯一的男壮一走,空巢了,老婆孩子留守家中也放心不下。老婆杜氏看出了老公的心思,直截了当地说了句“男子志在四方”,自己能照顾自己,不用老公操心。想干就放手去干吧。这也是“志在四方”的成语出处。


“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夫妻临别前,老婆杜氏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含泪说道,“打工很辛苦,赚了钱记得回来。真富贵了,不要忘记我和孩子!”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20 22:27:31

6)

杜氏其实可以放心,百里奚是位好同志,老婆孩子他是不会忘的。不过杜氏还是说得很对,飘着打工的日子真的很辛苦。

首先是要找到工作。

百里奚虽然穷,但他是个文化人,所以可以简称为“寒士”。他先跑到齐国,当时是齐襄公当政。可惜百里奚是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又是个寒士,没钱公关,所以一直无人引荐给齐襄公。一年年的瞎熬着也不是个事儿,他只好继续流浪,到了宋国铚地(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集)的时候已经身无分文。文化人百里奚不想活活饿死,无奈抛弃尊严,一路乞讨度日。那年40岁。

孔子总结说:“四十不惑”。眼瞧着40岁到了,百里奚真的不惑了。没辙,人生就是那么不公平,努力过了最后还是归于失败。也就只能如此而以,不比人家富二代,该认命了。
这时,幸福来敲门。百里奚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那就是蹇叔。


一日,蹇叔在路上遇到了要饭技术不太纯熟的百里奚。他问百里奚是不是新来的。百里奚连连点点,说自己的确是加入丐帮不久,业务不熟练,手脚还生分。蹇叔接着问他是不是遭了难?百里奚就把舍妻弃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无人引荐,一贫如洗,流落他方的事儿说了说。可巧,蹇叔比百里奚只大一岁,也是个穷光蛋,不禁有了许多共同语言。蹇叔也有一肚子苦水要找人倾诉,于是安慰百里奚困难只是一时的,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蹇叔把百里奚接到家中。彻夜交谈,发现心有灵犀,志同道合,于是结拜为异姓兄弟。蹇叔虽穷,毕竟是本地土著,有房住,有田种。百里奚从此就不用再过要饭的日子了。不过吃白食也不合适,百里奚又正好会养牛,于是就凭着相牛之术的本事在当地谋了个劳动岗位。

虽然从盲流升为了打工仔,百里奚毕竟还只是“民”,未能出世为“官”。百里心有不甘,此时消息传来,齐国襄公被暗算,公子无知做了新老大。新领导需要新手下,张榜火热招人中。百里奚当年远离家乡,便是想在齐国做官,只恨未能如愿。现在难得齐国公务员公开招聘了,此等机会怎能错过?哪知,就在百里奚打算向蹇叔辞别赴齐之际,蹇叔却分析虽然襄公死后无子,但有亲兄弟姜纠和小白等人,非等闲之辈,又有外国相助,无知的新政府有被颠覆之险!于是,百里奚被拜把子大哥蹇叔劝阻,也就没去无知手下当差。不久果然无知倒台,连称管至父等亲信被杀,百里奚真是后怕不已。


后怕归后怕,读书就是为了当官,不然白有文化了,百里奚还是时刻注意各地政府的人才招聘信息。忽一日,竟然看到了周王室的一则招聘启示。招聘的人才是养牛之人,要求有多年相关行业经验。一经录用,待遇从优,朝九晚五,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公费吃喝,桑拿洗脚,出国考察,烟酒红包应有尽有。发表这个招聘信息的是王子颓。

百里奚心动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6-20 22:29:00

7)

心动不如行动。

百里奚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哥蹇叔。蹇叔觉得周王室虽然衰微,可是平头百姓要是能给王室当差,毕竟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另外,找工作要学面试技巧,多试几家也不妨。不过想和百里奚一起去,一路也好有个照应。

于是,哥俩收拾行囊,去了宗周。第一部中有说王子颓好牛成性,一听有个叫百里奚的人应聘而来,自称善于相牛,工作经验丰富,心中甚喜,赶紧叫来面试。真金不怕火炼,基层工作多年的百里奚自然比新毕业的大学生有经验,王子颓非常满意,爱屋及乌,接见了同行的蹇叔,大赞他俩兄弟情深,实在是时代楷模,草民榜样。蹇叔却毫不领情。他在交流中看出姬颓这个公子哥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身边又都是些谄媚小人,成不了大事。要是还有个非分之想,说不定引火自焚。回到酒店之后,蹇叔劝百里奚:“找工作还是慎重为妙。第一小心上当受骗,第二不能光看工资高低,还要看职位的发展前途。王子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是别跟着瞎掺和了。要真的出了事,你跑了就是不忠,你不跑就会受牵连。左右为难,慎之,慎之!”百里奚就听从了大哥的劝阻,婉言谢绝了这份差事,跟着回到铚地。此后,王子颓伙同五大夫作乱京城,周惠王出奔鄢地。郑虢联军誓师纳王,王子颓兵败被杀,一党亲信同赴黄泉。百里奚算是又逃过一劫。


在百里奚越来越崇拜蹇叔的真知灼见的同时,他也越来越不自信。漂着无用,不如回家。百里奚沧桑地说:“大哥,我想家了。”

蹇叔笑了笑,说:“百里小弟,之前哥哥是看你心怀大志,非齐即周,就想谋个好职位。几年来碰壁无数,算是终于想通了吧。大城市未必机会多多,小地方也能其乐融融。如果你真想好了要回虞国,我可以帮你引荐!”

百里奚惊讶不已。自己是个虞国人,回老家找工作怎么还用身为宋国人的蹇叔引荐呢?

蹇叔解释道:“其实我和虞国的贤臣宫之奇是故交。多年不见,正好也想去拜访拜访。要是兄弟你真有心入职,我就借着拜访之机帮你投份简历。咱可以走个捷径,也好增加求职成功率。”

百里奚知道“里头有人”的重要性,于是感谢再三,决意回家。有宫之奇的多帮忙再加百里奚的真本事,虞公同意录用,官拜大夫。

虞国公务员这份工作找的的确容易。蹇叔却皱起了眉头。他本来以为凭宫之奇眼光,所在单位应该特有前途,老板特有理想才对,哪知此番一见,发现虞公草包一个,小弟百里前途堪忧。这回百里奚不听劝了。这也不能怪他,跟虚幻的“前途”比起来,眼下有个工作干,有口饭吃才是当务之急。蹇叔也知道小弟的苦衷,漂泊外地这么些年,现在落叶归根,总算有了个着落。拜把子兄弟二人就此辞别,天各一方。

临行前,蹇叔告诉百里奚:“中原诸国也罢,宗周王室也罢,我看也就如此而已。大哥我看破世事,归国之后打算隐居在鸣鹿村中。他日有难,可来相投。”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东周列国大白话》(更新中~~ )----天际一孤鸿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