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4:39

(3)-1

眼瞧着东夷未至,宋公发怒,余下的三国国君有点自保不暇,谁知道会不会成为下个缯子,变成儆猴的鸡呢。
最先有了退意的便是东道主曹国。

曹国大夫僖负羁对老大曹共公曹襄说,这宋襄公办事毛躁、暴虐无道、好大喜功,一定成不了气候,不如借口国中有事,辞归若何?
短短一席话,直接与老大曹襄产生共鸣。事不宜迟,当机立断,收拾细软,马上撤走。
其余二国正好趁着东道主撤兵的东风,也回家去了。

宋襄公刚被东夷刺激,又被小弟鄙视,不禁气上加气。打不了外国人难道还欺压不了自己人吗?宋襄公速命公子荡率军300乘,兵围曹国。哪知,这一围不要紧,曹国久久不能下,竟然围了3个月。
这三月间,“后齐桓公时代”的政治格局又在悄然发生变化。兵家必争的郑国国主郑文公再次倒向楚国,率先对楚国成王抛媚眼,还约了陈蔡齐鲁,要一起在齐境内与楚国会盟。
宋襄公闻言大惊,担心如果会盟一旦成功,新任方伯非齐即鲁。当然啦,他没把楚国放在眼里。楚国再强,也不过是蛮夷罢了。华夷之辨之下,楚国怎能做盟主?
想称霸的宋国竟然3个月没能拿下小弟曹国,宋襄公的脸面何在?如今事情有变,必须赶紧让公子荡撤军回国,再作商议,免得日久生变,败仗而归,那就更加丢脸了。还好,曹共公担心宋国怀恨报复,待宋军撤退之后,还派人出使宋国,要修旧好。宋襄公一看曹共公给足自己面子,也就既往不咎,两国复交如旧。

接着,宋襄公找公子荡商量如何应对齐鲁的抢班夺权行为。公子荡建议既然他们有意仰仗楚国之力,那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联合楚国,压制诸侯,力图称霸。
宋襄公点点头。
早已不说话的公子目夷忍不住站出来说,楚国乃蛮夷之国、虎狼之师,既然要尊王攘夷,焉能与楚国串通一气,不然最后引狼入室,悔之晚矣!
襄公冷笑一下,说道,蛮夷焉能为中原霸主,岂能服众!你以为混个中原户口这么容易?!
于是不听目夷劝道,派遣公子荡出使楚国。楚成王早听说宋襄公的称霸野心,断定此次宋楚会盟,不过是宋襄公借鸡生蛋的美梦罢了。楚成王心中暗笑,自己扎根南方,苦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扬眉吐气的机会了。
楚成王和宋襄公约定,在齐国的鹿上之地开会。这样一来,齐国就得被迫参加。天下各国就都知道齐、宋、楚三国会盟于鹿上。齐是旧版方伯,宋楚到底谁是新版本,就都有可能了。
宋襄公无奈,只好去通知齐孝公开会。齐孝公本来就是托宋襄公的洪福方才得位,也不好推辞,就在次年正月,三国相聚与鹿上。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4:58

3-2

本来是齐国是主办国,要尽地主之谊。结果宋襄公越俎代庖,早早去了鹿上,搭棚子,摆音响,设礼仪,专候齐楚二国国君。
约期一到,齐孝公的车马就赶到了鹿上。两君闲聊扯淡,又等了20天,楚成王才来。宋襄公求人在先,也不好生气。三君登台签到,鸣锣开场。
会议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开始。宋襄公起身发言,洋洋洒洒,大体意思无非是现在这个世道如何不济,自己虽然不才,但总要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替周王分忧,为百姓效力。如果可以,今年8月,召集天下诸侯会盟于宋都睢阳附近的盂地。效法齐桓公,本次会盟不带甲兵,只做衣裳之会。若诸君不弃,愿世为兄弟之好!
齐孝公和楚成王一听,虽然心中不快,但是齐孝公拿人恩惠,楚成王心怀鬼胎,所以嘴上也都不说什么。先宋公,再齐侯,后楚子,三国依次歃血为盟,指天誓日,谁不守信谁就是王八蛋云云。

会盟结束,各自回家。楚成王把会议经过告诉令尹子文,子文大怒,说这宋襄公太过分了。宋国若有能力,自己去召集诸侯好了,还要借助楚国之力为何?既然有求于人,凭什么把楚国排行第三?!
楚成王呵呵一笑,说道,排行榜这种东西,一睁眼一闭眼也就过去了。没必要计较,打不了花点钱买榜不也一样。现在关键的是,这个傻根竟然学小白搞什么“衣裳之会”。
说到这,楚成王不禁大笑起来。身边的大夫成得臣马上附言,他去搞他的“衣裳之会”,我们暗地派遣甲兵,然后抓了宋公!
楚成王点点头,“寡人意正如此。”
这时,子文站出来劝道,咱们会盟而去,劫盟而归,岂不是失信于人。不讲诚信,如何服人?
成得臣反驳道:“宋公妄想称霸诸侯,然诸侯未服之。楚若能劫走宋公,便是宋国无能。无能之主,焉能号令诸侯。楚先劫之,再释之。恩威并用,天下哪有不服楚国的道理!”
子文叹服。
楚王遂下令,成得臣、斗勃各选500精兵,细心彩排,就等秋日约期。

而宋国这边,宋襄公傻帽一个,还在忙活着准备秋日之约。公子目夷实在忍不住插嘴道,楚,蛮夷也,哪会讲什么仁义道德,跟他搞衣裳之会,不得不防啊。
宋襄公满不在乎,表示,宋,祖德也。我等身为道德楷模,理当忠信待人,他人又怎忍心下手呢?

盂地之会,来者宋、楚、陈、蔡、郑、许、曹,共计7国。
本次7国会议,最先达到自然是对本次会议期望最高的宋国。就在宋襄公临行前,公子目夷再次劝道,别搞衣裳之会了,起码安插一些甲兵,伪装一点兵车,只为保险也好啊!
宋襄公不许,下令,使团只准开轿车,不准用军车。
目夷无奈之下再建议,那我领百乘之军埋伏在会场3里之外,以作接应如何?
宋襄公还不许,表示人无信不立,说了盂地之会是衣裳之会,就只能当成一场时装SHOW。所谓化干戈为玉帛,既然我是倡导者,哪有自毁己约的道理!
目夷默然无语。宋襄公又担心目夷趁他不在,私自调兵,毁了他的声誉,于是又把目夷叫上车,一同奔往盂地而去。

还有,最晚到达会场的自然还是趾高气昂的楚国使团。不过楚成王也是坐着奔驰,奔驰而来,这让宋襄公得意不已,语重心长地劝公子目夷,瞧~楚国都能守信,宋国焉能食言啊!

不过,宋襄公得意之余却也发现少了两拨人,那便是齐国和鲁国。要说鲁国,本来关系就不好,不来也没事,可齐国,那可是自己两次出兵扶上去的呀。齐孝公就这么不给面子?!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5:10

3-3

其实齐孝公是有先见之明。就在鹿上之盟的时候,齐孝公就觉得宋襄公不惜拉拢楚成王成就霸业的想法有些前卫,做法有点草率。如同过分背离现实的衍生产品一样,弄不好就是次贷危机,霎那间一贫如洗。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躲债的一夜蒸发,跳楼的整日排队。所以,齐孝公就没来盂地开会。
更厉害的是,他早在鹿上会议时就给自己留了一手。话说鹿上会议结束是,宋襄公发起一个关于盂地开会、宋国称伯的联合声明,结果,齐孝公托言自己刚刚被宋老大抬举上侯位不久,哪有脸面和宋襄公、楚成王一起签字呢,所以就没上手。最后这个联合声明上也就只有了宋楚两国领导的署名。换句话说,齐孝公对同意宋国称伯之事可以打死不承认,同时,如果楚成王不讲信用,撒泼耍赖,那就声明就真成了一纸空文。

事实还真是如此。
就在盂地会议开到高潮之时,宋襄公起身发言,表示现在齐桓公已亡故,群龙不可一日无首,今日一定要推选一位,就任中原新盟主。
话说到此,宋襄公马上给楚成王使眼色,意思就是该他出来表态了。不是之前早有鹿上联合声明吗,现在你就该站起来表示坚决拥护我,这样诸侯各国肯定不敢反对。那就水到渠成了。
哪知,楚成王就在下头自顾自地听mp3,压根不搭理宋襄公。
隔了许久,台下鸦雀无声。宋襄公实在忍不住了,再次朗声曰:“寡人欲修先伯主之故业,尊王安民,罢兵息战,与天下同享太平。诸君以为若何?”
这时,楚成王猛然一抬头,大声问道:“此言甚善,不知今属何人?”
宋襄公长舒一口气,看来这南方的哥们知道自己来干嘛了。于是笑着说道:“有功论功,无功轮爵。”
话音未落,只见楚成王骤然而起,说道:“那好,那好!当下7国,唯楚为王爵,这个新盟主非我莫属了!”
宋襄公一听,这有约在先楚成王竟然临场倒戈一击,不禁大怒。正待发飙,却被一旁的公子目夷拉住衣袖,示意他别怕踏空,严防套牢,权且忍耐,再做商议。一心想着一夜暴富的宋襄公哪里忍得住,一把甩开哥哥目夷,就要和楚成王论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5:28

(4)-1

其实真要论理,宋襄公当然是占优势的。不过,这里本来就不是论理的地方,有理自然也说不清了。

宋襄公说,自己是周天子钦&&点的公爵,你楚国的王爵那是自封的。山&&&寨里的桔子敢跟苹果叫板,还有理了你!
只听楚成王意味深长地说了句:“桔子,红了。”
宋襄公越听越来气,忍不住把鹿上之约也抬了出来。“这事儿,之前不是说好的吗?”
楚成王哈哈一笑,“既然你认定我只是假王,鹿上约我干嘛!盂地约我又干嘛!”

这时,在场的成得臣站出来对着众位诸侯大喊,你们说,今日为宋来乎?为楚来乎?要桔子乎?要苹果乎?!
诸侯本来就畏惧楚国,不屑宋国,于是回答,奉楚命而来!要桔子而去!

这下,宋襄公没脸没皮了。尴尬之余,宋襄公还在想如何找台阶下台。哪知成得臣、斗勃一下子脱&&去礼服,露出铠甲,腰间各现一面小红旗。二人朝台下用力一挥,台下楚国随从纷纷脱++衣露甲,拥上台来。

和&&&平集****会遇上恐& &怖& &袭&&击,刹那间,台上台下各路诸侯乱作一团。宋襄公对哥哥目夷叹息道,“悔不听子言。寡人虽死无憾,汝等速归宋国,严防死守,勿以寡人为念!”,话音未落,早被成得臣一把揪住。公子目夷见状,也知无力回天,赶紧逃跑。也怪楚人贪心不足,斗勃等人不抓宋人,先抢礼品。把宋国原先预备的祝贺和平称===霸用的玉帛器皿,钱粮美& &女一一搜刮,装上马车。公子目夷竟然全身而退,得以回国报信。

会场鸡飞狗跳了许久之后,终于恢复平静。只是7国会议变成了6国公++审大会。被批++斗的自然是孤苦无助的宋襄公。
楚成王命人取来早就准备好的发言稿,历数宋襄公之罪。最后宣判,要统兵千乘,踏平睢阳。
宋襄公呆若木鸡,无能为力,其余诸侯也不敢说话相劝。
楚成王让成得臣和斗勃安排出兵事宜,外加埋伏在周边的蒍吕国,斗般的军马,合计500乘,假冒千乘大军朝宋都睢阳进发。临行前,成王对诸侯言道,“诸君在此稍候,待寡人取宋而回,再与诸君痛饮十日方休!”
陈、蔡、郑、许、曹5国老大唯唯诺诺,点头称好,目送楚军而去。没有一个敢先开溜回家的。
至于宋襄公,则被扔在楚国的军车之中,随着伐宋大军,踏上了回家之路。

一番折腾,两行泪珠,三声长叹,四面楚歌,而已。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6:25

4-2

再说公子目夷马不停蹄地逃回宋都睢阳之后,赶紧叫来司马,也就是国防部长公孙固,备述会议突变,老大被擒之经过。公孙固表示,国不可以一日无君,目夷同志还是暂且摄政为好。
目夷对此也不反对,因为他心中自有一计,可保宋襄公无恙来归。只不过要想实施这个计谋,则必须先自立为新老大。对目夷而言,这种做法的风险系数超高。可以想见,如果之后宋襄公真的毫发无损地回到宋国,目夷就算主动让位也不一定能打消弟弟的怀疑,而这种怀疑极有可能会让自己人头落地。不过,为了宋国的社稷存亡,也唯有一搏。
好在公子目夷在宋国臣民之间的口碑贼好,外加宋襄公即位时本来就有让国于他的故事,所以,目夷毫无阻拦地南面摄政,发号施令。第一号老大令便是严守城池,准备打仗。

宋兵准备停当,须臾,楚国大军杀到城下。
大将斗勃上前喊话,傲慢地表示,你们老大现在被我们抓了。是死是活全在我们掌握。还不快点开门请降!
哪知,公孙固在城楼上回答:“实在不好意思,你们来晚了一步。我国已立新君。生杀随你便,开门不可能!”
毫无心理准备地斗勃顿时无语,故作镇静地诘问:“汝君尚在我军中,汝等安能擅自新立!”
公孙固回答,“立君者,为社稷。旧主见擒,社稷无人,安得不立?”
斗勃心想,都说我楚国人自认蛮夷,不讲宗法。没想到天天把五讲四美挂在嘴边的中原宋人也敢自废自立。无奈之余,斗勃对公孙固试探性地提议,“我看你也不用装腔作势,我现在把旧主无恙归还,你如何谢我?”
哪知公孙固言辞拒绝,表示,商业贿赂不可取,礼品回扣给不得。要杀便杀,要打便打。你要是继续在城下讲废话,回头被我抓了,给你注射问题双黄连!
话说道这份上,斗勃才觉得真是没商量了。于是回报楚王。筹划许久的楚王勃然大怒,下令攻城。可是,一者宋国新君摄政,军令通达,准备妥当;二者楚军本想拿宋襄公当挡箭牌,奇兵取胜,哪有打攻坚战的准备。区区500乘,3天内损兵折将,楚成王急了,问计群臣,既然宋国铁了心不要自己的老大,杀之如何?
成得臣赶紧却道,当年宋国杀缯子,诸侯怨声载道。如今楚要称霸,先杀诸侯,岂不是重蹈覆辙。况且,杀之无益,不如放之。
楚成王气急败坏地说道:本来说好的也是放。可现在攻城不下,又释其君,怕被人认为是示弱之举。
成得臣回答,臣有一计,可一举两得。
楚成王听闻其详,不禁鼓掌大赞,“妙计!妙计!”说罢传令,退军于宋地亳都(旧商都)驻扎,再命宜申为使,前往鲁国。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6:41

4-3

成得臣的计谋是,中原诸国中,宋国之外,齐鲁最强。齐者,旧版方伯,并且早就和楚王有了鹿上之会,卑躬屈膝,臣服于楚不在话下。此次宋国招齐而齐不致,分明是齐国打算和宋国划清界限,也早预见不祥,不想淌这趟浑水。既然齐国已经服楚,咱强人所难也没什么意义。但是,鲁国自命中原礼仪之邦,既不服宋也不服楚。如今蔑视楚国的宋君被擒,鲁君必然心虚不已。老大不妨修书一封,叫鲁侯来亳地开会,商讨对宋君的处理方法。所谓兔死狐悲,鲁君肯定会说楚王要以德服人,放其回家为妙云云。如此一来,我楚国既可释放宋君,得一个贤名,又可威加鲁国,壮三分霸气,岂不是一举两得?!

果然,宜申当了回快递GG,把邮件直送鲁国。鲁僖公打开一看,着实吓了一跳。麻烦已经找上了门,那躲也来不及了。于是赶紧安排出访行程,由大夫仲遂同行,火速赶往亳地。宜申在鲁国出差期间得了鲁君不少好处,面见楚王之前,仲遂就赶紧托宜申的关系找到了成得臣,给钱送礼,让他在楚王面前说点好话,行些方便。成得臣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当即把注意事项和潜规则一一告知。不久,成得臣把鲁僖公引见给楚成王。得人指点的鲁僖公和楚成王交谈甚欢。霎那间,华夷敌对氛围烟消云散,鲁楚新关系的曙光就此到来。
楚成王又把还在盂地候旨的陈、蔡、郑、许、曹5位老大叫来亳地开会,就这样凑齐了7国人马,新七国会议召开,讨论新任武林盟主的人选与宋襄公的生死去留问题。

会议前夕,鲁、陈、蔡、郑、许、曹6国为求同一立场,保持口径,先召开了会前会议。会上,郑文公率先发言,大呼,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楚王为核心的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团结奋斗!
其余诸侯也不置可否。突然,一个反对声响起,众人看去,原来是鲁僖公。
僖公奋然表示,楚王这次假装参加时装秀,却怀揣利器,掺杂军士。就凭这种方法擒住主持人宋公同志。盟主者,仁义布于海内,以德信服天下。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诸侯的根本利益。楚王光靠威压诸侯岂能为盟主。倘若楚王能不计前嫌,释放宋公,显示其高尚德行和宽广胸怀,我等敢不心悦诚服!倘若楚王恃强凌弱,我等唯唯诺诺,岂不为天下豪杰耻笑!
在场众人闻言,鼓掌不息。郑文公汗颜不已。
会后,仲遂将会议纪要透露给成得臣。成得臣又透风给楚成王。成王虽然不喜欢鲁僖公看透自己耍赖,但是既然各国都用盟主之义要求自己尽义务,岂不是美事一桩。
最后,楚成王对着成得臣相视一笑,看来一箭双雕的计谋就此成功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6:53

(5)-1

楚成王终于要当盟主了。

如此令人铭记的重要时刻,自然不能草率为之。楚成王安排下去,会期延迟到当年12月举行。这段准备时间内,亳地全城大搞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活动,大兴土木,筑台植树,摆花插旗,摊贩歇业,游商绝迹。
折腾了一阵之后,会议即将召开。楚成王在会期之前就释放了宋襄公,还有宋国随从中大难不死的一干人等,勉强凑成了宋国代表团,与其余7国一起,召开了后齐桓公时代的第一次G8会议。

会议氛围其乐融融。宋襄公心中有怒,嘴上却万万不敢支吾了。郑文公尤为积极,又第一个倡议,这次歃血,楚王优先。
诸侯附议,成王狂乐。就这样,楚成王执牛耳,歃血起誓,日来日去半天之后,宋公、鲁侯依次登台,一同歃血。
大会在一片掌声中闭幕。会后,8国代表团各自回家。唯独宋襄公,因为哥哥目夷新任老大,不敢贸然归宋,逃到了卫国。
此刻的宋襄公子兹父同志的内心是极其凄凉的。图伯没图上,连宋君之位都给丢了。寄人篱下,一贫如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忽一日,转机乍现。
公子目夷遣使到了卫国,修书一封,要接老大回家。Mail内容为:昔日所以摄位者,为君守国也。国为君之国,为何不入?法架齐备,特迎君归。
子兹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上了专车,回到老家。公子目夷退居臣位,不在话下。万幸万幸,目夷没有被弟弟追究摄政之举,最后得到善终。因为目夷钦羡祖宗微子,所以死后与微子墓葬在同一个岛上——微山岛。

微山岛位于山东微山湖上,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岛。岛上有三贤之墓,除了微子、目夷之外,还有汉之张良。当然,现在最有名的应该还是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可以想像,春秋那年没有经过旅游开发的微山湖是何等的“静悄悄”,不过,宋襄公的心中可是怒火中烧,万万静不下来。
宋襄公要报复。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在楚成王面前哈着脸的郑文公。
不过,可惜,最后倒霉的却还是宋襄公自己。

就此,史上知名的“泓水之战”拉开了序幕。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7:11

5-2

出兵之前,公子目夷当然又是劝诫好久,宋襄公根本不听,还让哥哥目夷和儿子王臣守国。目夷放心不下,决意要同往。
宋襄公随后找来司马公孙固商量出兵事宜,没想到这位国防部长也反对兴兵。大体意见和目夷一样,表示,楚郑两国现在正处于友好关系的蜜月期,宋国伐郑,楚必救之。到头来还不是要和楚国交锋。中原诸国,就算齐桓公在世也没敢跟楚国交手,咱此去没啥胜算。宋国还是别做第三世界老大了,不如埋头搞发展,韬光养晦为妙。
这下宋襄公怒了。他又不是不知道,正是公孙固建议目夷摄政为君,现在又跟目夷站一边反对自己。襄公心中逆反,发飙道:“司马不去,寡人独往!”
公孙固不敢再多嘴,赶紧开始攒兵动员。不久,宋襄公亲征,公孙固为副将,目夷、公子荡、乐仆伊、华秀老、向訾守诸人随同出发,杀向郑国。

郑文公听说宋襄公要来找自己算账,二话不说,遣使入楚告急。表示,打狗看主人,伐郑就是攻楚,楚老大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楚成王闻讯当即做出重要批示,表示“郑国事楚如父,速救之!”
成得臣建议,救郑不如伐宋。
楚成王会意一笑,马上下令,成得臣为大将,斗勃副之,伐宋救郑。

周襄王十四年,也就是西元前638年,宋国将士跑了半天路,刚跟郑国交上手,还没占上便宜,吃着豆腐,就听到最新指示,说要全军撤退,急行军,赶回宋国。呼啦啦地大军往回赶,一口气跑到了河南商丘和柘城间的泓水之北,修碉堡,挖壕沟,安营扎寨,阻击楚军。宋军还没怎么没歇息,楚军就开到了泓水对岸。不久,成得臣向宋襄公下了战书,表明态度,宋楚两军是敌不是友,择日开战!
公子目夷又和公孙固一起劝宋襄公,楚救郑而来。现在宋国已经解了郑国之围,只要跟楚军坐下来好好谈谈,楚国必然恃功而归。如果真要开打,几乎没有胜算哪。
宋襄公本来看着他俩就烦。摆摆手,表示人家楚国都下了战书,咱按理就要接战。兵来将挡,安能示弱?再说,昔日齐桓公伐楚,寡人要继桓公之业,哪能恐楚!
公子目夷二人心中那个囧啊。当年桓公拉上大把的诸侯最后也没真动手,现在宋国要以一己之力去搏荆楚之师,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公孙固不敢说话了,公子目夷忍不住又说上一句:“一姓不再兴。Long long ago,上天就抛弃了殷商。君必欲兴之,怎么可能?!宋甲不如楚坚,宋兵不如楚利,宋人不如楚强。人人恐楚,君何以胜?”
宋襄公听罢,气得嚷了起来。大声呵斥道,昔日武王伐纣,三千虎贲,破灭大商。为何?广播仁义,替天行道也!何以胜?!楚国甲兵有余而仁义不足!寡人甲兵不足而仁义有余!以有道之君避无道之君,寡人虽死不为!
说罢。宋襄公怒视一言不发的公孙固。
公孙固赶紧无奈表态,一切听君号令,鄙人只是打酱油的。
于是,襄公在战书底下写上批复,十一月朔日,也就是初一,约战于泓水之阳。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7:29

5-3
  
  山之阳为南,水之阳为北。“泓水之阳”便是在泓水的北岸,也就是说,楚军需要渡河来会。
  “渡河”之于古代行军打战,很形象地留存与中国象棋之中。楚河汉界两侧,小卒要想过河,首先就不能被人在对岸顶着。所谓“抢滩登陆”,不抢滩就别想登陆成功;其次,“小卒过河,有去无回”,说的便是渡河作战的危险。诺曼底登陆如此,解放战争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亦如此。渡江中被敌军进攻,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唯有冒死向前而已。
  所以,宋襄公把作战地点约在自己所在的北岸,也不算傻到家。另外,还有几分豪气。本来就是“宋守楚攻”,宋襄公大笔一挥,貌似一种“尽管放马过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
  可惜,乐观只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那是米卢说的。虽然很多人也信奉,但毕竟沦为唯心主义而已。米卢一走,态度也没了。制度没解决,国足便还是国足。
  
  且说约期一到,斗勃建议成得臣,渡河有风险,行军需谨慎。不如出其不意,趁夜渡河。
  成得臣不以为然,表示那个宋襄公自命不凡又脑子秀逗。说好了衣裳之会,他真的就穿比基尼。说好了渡河来战,看着吧,我们就白天渡河,他也不会拦咱们。
  斗勃将信将疑,权且安排下去,明日吃完早饭,做完早操,上完早自习之后,全军渡河!
  
  成得臣所料即是。虽然目夷和公孙固都劝宋襄公,宋不如楚,倘若半渡而击,多少还有些胜算。不过宋襄公哪里肯听,命属下制作了一面中军大旗,上书“仁义”二字,同时下令全军待命,看着楚军游泳渡河,恨不得当拉拉队,大呼“楚国加油”、“楚国加油”,彰显国际主义的伟大胸怀。
  等楚军渡河完毕,目夷和公孙二人又劝老大,你看,楚军这河也渡了,现在打不算不仁义了吧。现在他们立足未稳,咱们一鼓作气,还有拿下的可能。
  宋襄公又摇摇头,表示,你们还不明白吗?咱们现在高举着“仁义”的伟大旗帜,自己列阵已久,楚军阵型未成。现在攻击,岂不是趁虚而入吗?如此不仁不义的做法,只贪一时之利,不顾万世之名!
  手下听罢,暗自叫苦。能活过今日就不错了,还想着万世这么远。
  
  就这样,宋军眼瞧着楚军一切准备停当。瞧着对面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心里发虚,手上发颤。襄公满不在乎,命人击鼓,准备冲锋。楚军毫不示弱,随即也击鼓,准备掐架。
  
  泓水之战开始了。
  处于守势的宋军率先发起进攻。宋襄公自挺长戈,领着公子荡、向訾守,带着手下的禁卫军冲锋在前。宋军上下一见老大如此拼命,个个忘记恐惧,拼命向前。
  成得臣一伙本来不把中原军队放在眼里。当年堂堂的伐楚大军都见过,何况宋国这点小兵。不过,看到宋襄公如此发狠,成得臣心中一惊,赶忙命人虚开阵门,放襄公进来,以图围困。然后命副将斗勃亲自上前,挡住公孙固等宋国后军。
  看着公孙固被斗勃拦住,宋将乐仆伊赶紧揣着板砖就往斗勃头上招呼。斗勃1vs2,有些力不从心。手上着忙的时候,楚将蔫氏吕臣赶来相助。公孙固趁乱,甩开斗勃,杀入阵中。斗勃把乐仆伊交给蔫氏吕臣,正要径自去追公孙固,却又被宋将华秀老缠住,非要分个胜负。
  公孙固算是自由了。可惜,宋襄公早已冲入茫茫楚军,不见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37:57

早已冷静下来的成得臣,完美实践着“擒贼先擒王”的军事思想。
虽然宋襄公发扬了难得的领导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亲民精神,虽然宋襄公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宋国军队的斗志,可是,最后还是沦为匹夫之勇。

这可把公孙固急坏了。他张目四望,发现东北角战况惨烈,估计就是主公被围之处。于是策马扬鞭,带着所部军马,杀向东北。途上,遇到一名宋将,满脸血迹。不是别人,正是跟着宋襄公杀进楚军阵中的向訾守。
向訾守见了公孙固,大呼:“司马速救我主!”
公孙固赶紧跟着他杀进人群,两位大将救主心切,英勇异常,楚军不敢近身。反正围都为住了,也不怕你跑,想躲也躲不了。更何况这年头,“躲猫猫”都会死人的。
公孙固看到禁卫军兄弟个个挂彩,人人带伤,所剩无几。不过,依旧奋勇杀敌,以圆形阵法固守待援。而宋襄公则被公子荡护佑在圆心。这时的宋老大已经身负多处创伤,右腿中箭,无法站立,只能委在战车之中。公子荡以身为盾,护着主公。他早已伤及要害,大限将至。只图着要确保宋军来救,主公脱险,方才死撑至今。当公子荡看到公孙固带兵前来,突然睁大双眼,对公孙固留下最后一句遗言:“司马扶好主公,吾死于此矣!”言罢气绝。
公孙固伤感不已。想当年,正是公子荡一意力挺襄公称霸。如今公子荡命陨沙场,其余人等是死是活还得看造化了。至于那面“仁义”大旗,早被楚军抢走,踩在脚在。霸业,对宋国而言,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伤心无用。突围吧!
公孙固把老大扶上自己的战车,学公子荡以身为盾,命全军杀出重围!
话虽如此,谈何容易!公孙固率军在前,禁卫军主动断后。禁卫军异常勇敢,楚军竟然占不了便宜。可惜,好容易杀出重围,禁卫军几乎死绝。多亏乐仆伊、华秀老等人一见主公出阵,便拥去救驾。宋军且战且退,终于逃回宋都睢阳。大门一关,众人心安。检点人数,十剩一二而已。
泓水之战,宋国大败。
股市有涨有跌,楚军见好就收,落袋为安,凯旋而归。

损兵折将,大难不死的宋襄公哀叹之余,还在战后总结报告中申辩道:“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也就是说,自己是堂堂正人君子,就要时刻保持先进性,就要学君子做法,作君子之战。不去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也不去俘虏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兵。众人看罢,苦笑不迭。
后世点评,说起泓水之战时,把宋襄公鉴定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说这话的便是毛泽东同志。写这话的便在大名鼎鼎的《论持久战》。
血的教训最后总结出一句话——兵者,诡道也!

不过就个人品质而言,全盘否定宋襄公倒也不行。要他真是“蠢猪”,目夷、公孙固、公子荡等人忠心为主岂不成了无意义的“愚忠”?力战而亡,撒血疆场的禁卫军们岂不为了个白痴白白丢了性命?
有让国之美,对属下待遇颇好的宋襄公,虽然曾被称霸冲昏过头脑。不过德智体美劳中的“德”在当时的君主中也算是人上之人了。否则哪来那么多人给他卖命?只不过,“识时务者为俊杰”,世道变了,墨守成规只会自取其辱。《淮南子》就可惜地写道:“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最后,过于迂腐的君子终于没能实现长久称霸中原的梦想。虽然他心中愤愤,却只落得个傻根的名号。

宋襄公郁闷了。
楚成王开心了。
一雄毙,一雄兴,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完整版本: 《东周列国大白话》(更新中~~ )----天际一孤鸿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