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09:51

事情起初非常顺利,秋亚找到闵公一行,一刀捅死。此后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因为秋亚竟然没被卫兵杀掉,而是被活捉了。
这下急坏了卜齮,秋亚要是招认出一切都是他的安排,那他可就只能背黑锅了。事关重大,于是决定自己上阵。在秋亚的押运途中,带领家丁截走秋亚,杀人灭口。
庆父知道闵公被刺,当晚派人去刺杀慎不害。慎不害不幸惨死家中。
季友听到闵公遇害,第一反应就是庆父作乱。于是夜叩公子申家门。公子申起初以为居委会大妈查暂住证,不愿起床相见。季友直冲房中,不由分说,拉起子申就跑。一路告知庆父之变,子申大惊,急问往哪跑,齐鲁关系这麽好,要不要去齐国避难。季友摇摇头,大国可依,不过就算日后登基也容易变成附庸,不如去小国,最后决定逃到邾国。

庆父听说季友带着公子申逃跑,也不追赶,反正国中再次空虚,这回庄公的儿子不是死了就是不在,再说,太傅都能被刺杀,哪个大臣不会胆寒。威逼利诱之下,这回的大位总该自己继承了。做着黄粱一梦,庆父就呼呼地睡着了。

次日,庆父准备更衣上朝。哪知,风云突变。
外人来报:一千多群众上街游----行,打出标语,说要替闵公报仇,给太傅申冤,接季友归国,立子申为君。
庆父恨恨,骂道:“反了!不就一小000撮吗,镇***^^压!”
哪知,刚要安排,来人再报:“暴0000徒刚才冲入卜大夫家。卜家满门被杀。”
庆父顿时心虚,卜小弟行事太不注意,竟然被人发现。
忽然,又有来人急报,游^^行队伍朝这里进发了!
庆父听罢,吓出一声冷汗。看来没有坦克是挡不住了。庆父深深叹息之后,决定马上出国跑路去避避风头。
可是往哪跑呢?
庆父想了想,还是去莒国吧。

之所以去莒国,跟一个齐国的女人有关。那就是庄公之母文姜。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0:20

  礼节上讲,公子庆父也该叫他一声“母亲大人”。
  在庄公娶哀姜之前,文姜就病重而亡。死前留下两句遗言。
  1、 庄公一定要娶齐女,不然死不瞑目。
  2、 齐鲁一定要和睦友好,桓公图伯,大国可依。
  庄公领命,3年后与哀姜成家。是年,庄公37岁,哀姜21岁。虽然婚姻不融洽,但是
  齐鲁邦交却实现了深度友好。
  文姜死前还做了另一件事,就是跟自己的主治医生莒(音同居)医产生了暧昧关系。一段第二春之后,文姜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事;莒医因外派任务结束,回到莒国。
  医生又称“大夫”或“郎中”。两个称呼都和古代官职有关。虽然官职的大夫读da,而医生的大夫读dai,但是郎中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可见,从古至今,医生是个挺有地位的行业。
  
  能给文姜治病的医生自然不是一般人物。这位莒国大夫在莒国高层人脉广阔。公子庆父就想借此关系打通莒国上下,先谋安身,再谋进取。
  还有一层原因是,莒子对齐桓公有恩。所以,如果能留在莒国,那鲁闵公他妈的小叔齐桓公就比较不容易对庆父下手。
  庆父跑路也不是空着手的,他顺手把一些鲁国宝贝都一起装进了背包。一切发展也很顺利,庆父在莒国顺利获得政治避难的权力。
  不过,庆父跑路的时候可没记得要带哀姜一起。哀姜一听百姓造反,庆父逃命,急得也想去莒国。左右侍从劝道,娘娘啊,还不明白吗?庆父要想跟你在一起,就不会把你忘在这里了。还不如去邾国吧。毕竟子申、季友才是人心所向,要是能得到组织的认可,娘娘就还是好娘娘。
  哀姜一听有理,于是前庭的男人跑完之后,后宫的女人也撒开腿跑出了鲁国。可是,到了邾国,季友根本不答理这个给大哥带绿帽子的嫂子。
  不过哀姜此来也是有价值的,起码让季友确切地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就是鲁国权利彻底真空了,现在不回去,简直对不起一班跟帖的哥们。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0:33

季友拉着子申当即出发回到鲁国。现在造反派死的死,逃的逃,子申应该可以顺利即位。可是一回到鲁国,却发现一个齐国高官正在朝堂等候。
不是别人,正是高傒。而且不是高傒一个人,他更带上了齐国甲士3000,驻于城外。

时光荏苒,那年的高傒已经差不多70岁。不过,人老不一定就会仁慈手软,接下来一番心里较量,将决定鲁国的命运。
因为就在小白知道鲁国再次大乱,国内二度无君的时候,他问了仲孙湫,“鲁国大乱,取之如何?”
仲孙湫摇摇头,说鲁国是礼仪之邦,百姓不忘周公之礼。虽然国内无主,但是庆父出奔正是迫于民意压力。臣去鲁国时,看到公子申谈吐得当,是个人物。而且,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人头攒动,关天煮酒访问火热,发帖的顶贴的不亦乐乎,看来取鲁不易啊。
小白感叹,鲁国百姓觉悟真是高啊。想来这边,一会儿百姓捅死警察,一会儿警察打死百姓;一会儿老师不管学生死活,一会儿学生一刀刺死老师。表象盛世,暗流涌动,不禁叹息。
不过叹息归叹息,小白看出仲孙湫是个保鲁派,于是叫来白兔先生高傒,要借他慧眼,看看鲁国的气数。他让高先生带兵前往鲁国,待子申回国之后,如果真如仲孙湫所言是个人才,那就立他;反之,则可灭鲁。

高傒起身与公子申和季友寒暄。
高傒打量了一下子申,发现样貌堂堂,条理清楚、谈吐得当。又出了几道脑筋急转弯,竟然还会抢答;再看季友,早听说季友贤明,今日一见果然忠心为主,有拨乱反正之力,有改革开放之能。想来鲁国还有此等忠臣良主,应该气数未尽,高傒决定代表武林盟主拥立子申为新任鲁国老大,史称鲁僖公。齐国三千甲士筑起鹿门之城,用以防范庆父所在的莒国和哀姜所在的邾国可能的进攻。
鲁国人民在喜迎新主人之余,世代不忘高傒的恩德,所谓“犹望高子也”。不过,将近古稀之年的高傒同志还有重要的人生任务,16年后,85岁的高傒再次出手,平定齐国之乱,让死不瞑目的小白同志,多少含笑而去。
这是后话。很惨的后话。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0:58

且说为保鲁僖公大位安全,季友开始谋划这要除掉庆父。
季友一边安排公子奚斯去齐国面见齐桓公,感谢盟主定位之恩。一边又派人出使莒国,要引渡庆父回国受审。莒子托言两国没有引渡协议,季友心中肚明,告诉莒子,如果遣返庆父,必有好礼重谢!莒子贪心不足,果然给庆父下达逐客令。庆父虎落平阳,只得出走。路遇公子奚斯从齐国回来。
这奚斯与庆父交好,庆父希望他能回鲁国帮自己求情。奚斯重情重义,表示愿意一试。
要是知道,庆父现在是反贼,而奚斯要在风口浪尖上给他求情,真是够有胆量。不过,季友一口回绝 “造反无理,不杀不行!”
奚斯只好踏上传话的路途,可是这等坏消息着实不能出口。于是,也不敲门,也不按门铃,直接在庆父门口大哭。庆父听到之后长叹一口气,知道无力回天,命不久矣,于是在院中的大树上上吊而死。

奚斯哭罢,进屋看到庆父已死,于是命人收敛遗骸,运往鲁国安葬。
季友见到庆父的遗体,叹息不已。

忽报,莒国大军攻打鲁国!
鲁僖公惊闻何故,原来是莒子知道庆父已死,特来索取礼品。
季友大怒,莒国实在欺人太甚。一者,庆父也不是莒国直接押解回鲁;二者,积分换礼也得对客服MM客气点不是,哪有动粗的道理。
鲁僖公问季友,怎么办才好。
季友让领导放心,新领导刚上台就敢有人挑战权威,不胜不行!于是亲自领兵而去。
临行前,鲁僖公解下自己的宝刀赠与季友,“此刀名曰孟劳,一尺不到,锋利务必,叔父防身之用。”

两军对阵。
季友单车出阵,来到两阵中间,要与莒军大帅说话。莒军中一车随即出阵,原来是莒子的弟弟嬴拿。
季友提议:“老大打架,找小弟帮忙不算好汉。就咱俩肉搏如何?”
嬴拿同意。
于是两人脱去铠甲,下车打起了擂台。比赛非常精彩,大战5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季友久战不下,开始发愁;嬴拿心说,要再不赢,我就要咬耳朵啦!
这时,鲁国军中响起童声,曰“孟劳何在?孟劳何在?”嬴拿以为是手机铃声,根本没注意。不过季友一听,顿悟。原来孟劳宝刀还藏在自己的腰间。再等嬴拿扑来,直接手起一刀,削掉他半个天灵盖。再看宝刀,滴血未沾。季友大赞,果然宝刀!鲁军鼓噪欢呼。莒军一看礼仪之邦都耍赖,一边骂街一边退场,回家去了。

季友回到军中,抱起一个8岁小童。
原来季友八岁的孩子行父。季友宠爱他,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习军旅、熟兵器。前夜,儿子问起这把小刀玩具的名字,老爸答曰孟劳,削铁如泥,化险为夷。行父一听便熟记在心。待到刚才事情紧急,小小的行父娃娃竟然还记得提醒老爸,最后扭转战局。
这个小娃子长大之后,继承老爸季友的衣钵,成为鲁国正卿,连续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打工途中,工作成绩优异,但是凡事都三思而后行,连孔老夫子都烦了,说了句:“再,斯可矣。”白话就是说,哥们,够了!想得太多了。
不过,谨小慎微的他却开创了中华土地改革的先河。大名鼎鼎的初税亩就诞生于他之手。所谓初税亩就是承认私田,按亩计税,让井田制告别历史舞台。这是后话。

且说庆父一除,如何解决哀姜就搬上了议事日程。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1:26

庆父是自家人,可以自己动手。按理哀姜嫁夫随夫,也是自家人。可是毕竟是盟主姜小白的亲戚,所以比较棘手。鲁僖公和季友一时无计可施,表示琢磨一下再说。
忽一日,飞报传来,哀家自杀了。
鲁僖公大惊缘由。
原来是齐桓公觉得齐国嫁出去的姑娘大多红杏出墙,不安分守己,实在是给国家抹黑。特别是哀姜,与反贼庆父勾勾搭搭,公子般和公子启两任鲁侯之死多少都脱不了干系。齐桓公问计管仲,管仲叹曰,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不是自家的事儿了。要处理也得鲁国出面才行。小白摇摇头,估计那两位也都怕我心中不快,不敢自己动手吧。管仲对曰,要想处理也得偷偷地才行。
于是小白叫来竖貂全权处理此事。记住,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

竖貂领命到了邾国,说要护送哀姜回鲁国。哀姜以为娘家亲友团来挺,好不欢喜。哪知,就在回鲁的路上,竖貂故意讽刺哀姜:“小MM,你还有脸回去?我看你不如死了算了。”当然说话不会那么糙,但大意就是这样。
哀姜心中一冷,看来娘家人此行不是保我回家,而是送我归西啊。顿时心灰意冷,自缢而死。
竖貂收敛尸体,运往鲁国。差人先报僖公。季友心中一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提议僖公,如此这般则可名利双收。
鲁僖公马上着丧服迎灵柩,痛哭一场,以示辈分上母子情意,对众人曰:“母子之情,不可绝也。”官民叹服。
话虽如此,哀姜灵位却没能够放入太庙。直到8年后,因为每年拜祭老爸时,看到牌位旁实在太孤单,不想老爸寂寞开无主,才把哀姜之位置于庄公之侧,以示陪伴之意。

想来,陆续给鲁桓公和鲁庄公带上绿帽子的文姜、哀姜还是有很大不同。光从名字上讲,哀姜是因为下场惨淡,谥之曰哀,没多大说头。当然同比的姑姑宣姜,则是因为嫁给了卫宣公才曰“宣”而言,得个谥号也算不错了。但是文姜却是因为本身文采出众、聪慧靓丽才曰“文”。
其实就在齐僖公要和郑庄公攀亲的时候,以为世子忽要娶来文姜的郑国人大声欢呼,奔走相告,作曲一首“有女同车”。众人传唱,稳居流行榜单TOP1。此曲后被收录到《诗经》的《郑风》之中,流传至今。
自古“红颜祸水”之说泛滥,这点早在之前褒姒之死中唠叨过。文姜到底是个什么人物,不听草根民声,光看那些古代文人的评语估计是看不出什么的,就好比听当今的某些专家,其实还不如听听网上的“砖家”来的有启发。女人月当月快乐,估计也是最近的事儿了。不禁想起了文姜收到过的一封情书。
上书:桃有英,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复吁嗟!
落款:诸儿。也就是齐襄公。

且说鲁国大乱终于平定,僖公眼里最感激地自然是叔父季友。于是大赏之。季友惭愧道:“我和庆父、叔牙都是兄弟。结果一个被我逼死,一个被我毒死。今后还有何面目在九泉与老爸桓公相见。”
鲁僖公不以为然:“他们都是反贼,不杀不行的。”
季友进言:“庆父和叔牙的反心,说到底也只是推测,没有确凿证据。有逆心,无逆行。”
鲁僖公叹息到,那就如此如此吧。
于是,季友、庆父、叔牙一脉都被封爵赏地,季友及其后人称季孙氏;公孙敖继庆父之后,是为孟孙氏;公孙兹继叔牙之后,是为叔孙氏,从此季、孟、叔三家鼎足而立,被成为鲁国的“三桓”。

对于鲁国之乱,齐桓公既有定位之功,还有除奸之劳。不过,他估计不知道,自己死后,鲁僖公照样不念恩情,兵发齐国。这是后话,说也没用,且说9年后,也就是周惠王17年,戎狄兵犯中华,首当其冲的就是邢国和卫国。
齐桓公既然是中原武林盟主,自然责无旁贷。
身居乱世,老大不好当啊。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1:53

第二十九回 春秋第一霸,发飙啦!(下)

第一节 有急事,找小白——复卫存邢
这回兴兵来犯的北狄叫獯(音同讯)鬻。传言是夏朝的末代君王桀的儿子獯鬻在夏朝灭亡后跑到北方建立的流亡政府。政权传到后来就是匈奴,也就是<<史记<匈奴列传>>>中开篇的,所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当年周文王的祖上周太王的时候,老被獯鬻欺负,给钱给女人都摆不平。周太王手下的百姓都怒气冲天,誓要与獯鬻一战,不想窝窝囊囊地活着。周太王摇摇头,叹气道,人家是黑社会,咱们打不过的。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于是决定暂且忍下,先迁徙或者说逃亡到岐地。
周太公的逃跑是战略转移。远离獯鬻之后,周围环境安宁了许多。太公精心治国,终于周国崛起,周强而獯鬻弱,獯鬻也就不敢太欺负周国了。
周太王一脉传到周武王,终于,周国摇身一变,成了周朝。而后世就追溯周王室的成功史,把当年周太公的搬家行为概括为大丈夫能屈能伸,与后来的勾践兵败为奴,其后竟然一举吞吴做类比。所谓“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说这句话的则是亚圣孟子。

如今袭扰邢卫的是獯鬻当家瞍瞒。他听说齐桓公同志当上了中原武林盟主之后竟敢北伐山戎,灭令支,平孤竹。自古少数民族都是很抱团的。这其实跟民族没关系。实际是人性使然。只要是有点理智的人都会明白积少成多、团结就是力量、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看到少数民族被欺负,瞍瞒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几年的秣马厉兵之后,他决定发兵二万,南下教训中原人。“既然小白灭了俺2个兄弟,俺也要回敬2个。”瞍瞒打开google map,补了补地理知识,发令:灭邢平卫,杀光、烧光、抢光。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2:18

邢国,地点位于河北邢台。虽然不是大国,但是战略位置重要。地理上,邢国可联络齐、卫、燕,肩负着阻止戎狄东出太行山,骚扰周朝的重任。
这次瞍瞒带上2万小弟,浩浩荡荡地杀奔邢国。邢国势单力薄,打得全国残破。就在哭天喊地,四处派人求援的时候,瞍瞒竟然退兵了。派人一打听,原来瞍瞒又跑去卫国砸场子了。
卫国军力弱小,也抵挡不了。于是急报齐国,要求支援。
当时,姜小白同志一来还陶醉在伐戎定鲁的功劳之中,二来孙外甥卫懿公跟自己动过刀兵,再加最近股市好转,成天忙着看盘抄底,也没心思管。于是偷了偷懒,说是让卫国坚持一下,等明年开春,集合诸侯,再来相救。可是,是年冬天,卫国大夫宁速亲自登门报丧,说是卫国已破,懿公被杀,现欲立公子毁为君,特来恭迎。
小白大惊,急问孙外甥被害的详细过程。

原来,正在卫懿公和宠物逗乐的时候,边报传来,说是北狄入寇。懿公平时不恤百姓,不管政务,成天和宠物闹着玩。这个宠物还不是普通的阿猫阿狗,而是仙鹤。一个世间庸人非要摆出一副世外神仙的架势,可把卫国官民恶心坏了。

为什么当官的觉得恶心?
因为卫懿公把自己养着的仙鹤封了官品。一级为大夫,赐大夫级别的口粮,二级为士,赐士级的口粮。每次出宫旅游,还要把仙鹤们塞在头车上,赐名“鹤将军”。所以弄得卫国的大夫将士在称呼上基本等同于畜生。

为什么老百姓觉得恶心?
说来也好理解,毕竟那年月农业水平低,靠天吃粮,靠地吃饭。遇上个不好的年景,饥一顿饱一顿也是常事。所以,小弟还没吃饱的时候,大哥怎么能花钱花粮养宠物呢?
但凡王公贵族喜欢养宠物的都难免会挨板砖。除了争粮之外,还因为容易被怀疑不务正业。同理,喜欢作词的李后主、喜欢书法的宋徽宗和喜欢木匠的明熹宗都被看做不干正事,游手好闲的败家子。
不过细细想来,逻辑上,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因为李后主手上李唐被灭了,宋徽宗手上大宋亡国了,明熹宗手上阉党起势了。可是,同样是游手好闲,喜欢在名家名画上盖章确认的乾隆同志除了自命“十全老人”之外,也被后世无数导演以夸赞的语气搬上电视荧幕;另外还有喜欢横槊赋诗的曹操,喜欢作词书法的毛泽东同志等等,后世无不将其业余爱好当作革命乐观主义和多才多艺的象征符号。

当然,凡事是讲“度”的。卫懿公这种以仙鹤利益高于一切的态度,终于给卫国的灭亡埋下了恶因。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2:37

当时卫国有两位大忠臣,一个是大夫石祁子,是大义灭亲的石碏(音同却)的后人;另一个就是开头说到的宁速,也叫宁庄子。两人见卫懿公不干正事,于是再三谏言,可惜没什么效果。不过话说回来,卫懿公也谈不上坏人,不然石祁子和宁庄子的小命估计早没有了。
公子毁一看卫国的盘面,技术面、政策面、消息面统统不行,料无好事,于是开溜跑到齐国。齐桓公小白收留了他,还给他许配良缘,就此留在齐国。

现在再看看看人物关系。
之前说了卫懿公的老爸卫惠公就是害死急子和子寿的公子朔,是小白姐姐宣姜的儿子。这个公子毁也是宣姜的儿子,是宣姜和自己的辈分上的儿子公子硕所生,所以公子毁是卫惠公公子朔的弟弟。那么,卫懿公该向公子毁叫一声小叔,公子毁该向齐桓公叫一声二舅。

齐桓公当上正版方伯后的第一把火就是攻伐卫国,结果卫懿公竟然负隅顽抗,所以桓公极其不待见他。
卫国大臣因为卫懿公没头没脑,觉得跟着混没意思,所以也不待见他。卫国老百姓看着这个当家只管仙鹤,不管黎民,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没有抓些仙鹤然后敬献上去的人赚的多,所以也不带待见他。

当然,国内外舆论不待见卫懿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卫懿公是卫惠公的亲儿子。人们对卫惠公的仇恨自动转移到了卫懿公身上。

也怪当年他爸心太狠,手太脏,孽太重,太子急子含冤,兄弟子寿枉死。公子职和公子泄趁卫惠公出征郑国的时候搞政变,扶立黔牟为君。结果好景不长,齐襄公组建联军,竟然杀退正统的天子援军,帮助卫惠公成功复辟。据说此后,卫国百姓天天都会在吃饭和睡觉前闭眼祈祷一句:“如果世间还有天理,那就灭了他吧!”
因为公子硕早亡,黔牟被驱逐出卫国,现存的宗室里头也就公子毁有些贤德,所以人们也不在乎这个名字不好听,人心逐渐依附公子毁,把他当做一个利好预期。哪知,公子毁又被卫懿公的无聊行径气走了。
卫国人民那个火啊。

终于,当瞍瞒攻来。卫国大盘受到做空势力的大力打击下,瞬间崩盘。卫懿公虽然稍有反省,可是军民始终不能齐心。就在卫懿公率领做多力量大力做多的时候,军民散户却不断抛盘。卫懿公见到四散而逃的老百姓,都差点要哭了,赶紧命人抓几个来问问。

卫懿公问:“为什么要割肉斩仓?
百姓回答:“我是散户,斗不过机构。大盘不好所以跑了。”
卫懿公鼓励道,“咱们要拿起武器和瞍瞒的空军斗争到底!”
怎料百姓讽刺道,“你不是有鹤将军吗?用它不就OK了!”
卫懿公开始大怒,不过马上深刻反省,发现自己养什么不好,竟然养仙鹤。仙鹤不就是空军司令吗!再一想,身为管理层平时不体恤散户,还半夜鸡叫,怪不得现在说话都没人信了。于是翻身下来,作揖致歉:“寡人知错!马上驱散鹤群,愿百姓助寡人抗狄!”
百姓将信将疑。
在场的石祁子摇摇头,“老大反省的太晚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2:57

不过,忠臣就是忠臣。
一声叹息之后,石祁子还是发动宁庄子,两个大夫亲自上街下乡,挨个说服百姓,表示卫侯这回真是醒悟了。给老大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更是给卫国一个机会。今年国家遭大难、经济不景气,大家只有同心协力,越困难越坚持,方可渡过难关!
百姓稍安,军心渐稳。

卫懿公一看买盘数量渐长,多方实力渐增,信心开始恢复。忽报,狄兵已经杀到荥泽(河南汤阴南)!顷刻多封战报传来,都说獯鬻大军凶狠无比,战况惨烈。
卫懿公心中一惊,看来瞍瞒此次是有亡卫之心了。
石祁子建议去找盟主小白求援。
卫懿公摇摇头,上次惹过他,怕难出手相救了。不如奋力拼杀,一决胜负!
宁庄子请战,说那就让自己领兵与北狄一战。
卫懿公摆摆手,叹道,原来是寡人治国无方,现在要不亲征,怕民心不附,军心不振。
卫懿公命人取来玉玦(音同决),交与石祁子,要他代理国政。再取来御用的弓矢,交与宁庄子,让他代为守城。自己以渠孔为将,于伯为副将,黄夷作先锋,孔婴齐为后队,点齐兵马,杀向荥泽,誓与瞍瞒一决雌雄。
临行前,卫懿公留下遗言,“国中之事,全委二卿。若不胜,不得归!”

石宁二人洒泪泣别。待懿公走后,两人一合计,觉得还是要差人去找齐桓公帮忙。一来卫军料难取胜,不求援不行;二来小白以德服人,不像是个心胸狭隘之人。
可惜了,这回小白还真有点偷懒,所以救兵发晚了。
当然,也得怪卫军输得实在太快。一战即亡。这就是荥泽之战。

卫军奔赴荥泽,一路上军士心中怨气不断,口中怨言不绝。还作曲一首,人人传唱,大意就是说卫懿公平时就知道给仙鹤幸福,战时只知道让百姓送命!歌曲传到卫懿公耳朵,懿公叹息不已,都是自己平时不烧香,事来抱佛脚。挨板砖实属活该,也就不想责罚。
不过正将军渠孔不这么想。军心不一,士气不盛,如何能战?!于是动用军法,罚一儆百。可惜效果不佳,军士更加离心离德。

大军终于开到荥泽,斥候来报,前方果然发现敌军。
卫军摆开阵型。却见獯鬻军杀来千余军马,鼓噪而进,根本没什么章法。渠孔笑道,看来这獯鬻军队只不过街头的打架小混混,单凭蛮力取胜罢了,遇到大规模的集团军作战,必败无疑。
渠孔遂向懿公请战,懿公也求功心切,下令全军冲锋!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3:27

卫军击鼓,全军向前。那千余獯鬻兵看到如此架势,撒腿就回跑。卫军紧追不舍。
忽然,左右两边呼啸而起。定睛一看,靠,原来是诈败,中埋伏了!

狄军瞬间将卫军一截为三,卫军本来就士气低落,一看如此情形,丢盔弃甲者居多,抱头逃命者不少。
獯鬻军看到卫侯锦旗,知道懿公在中军,于是先行攻杀前后两军。战况急转直下,不费半点功夫。先锋黄夷战死、孔婴齐自刎。懿公的中军被重重围困。其后副将于伯中箭坠车,渠孔建议懿公,事情紧急,赶紧扔掉旌旗,脱掉侯服,换车逃跑,不然怕要死在这里。懿公 叹息,“孤宁一死,以谢百姓!”
须臾,数刀砍来,懿公和渠孔先后被杀,狄人还不解气,乱刀砍下,剁为肉泥。
终于,知错的卫懿公解脱了。
可惜,陪葬的无辜者太多了。
卫军全军覆没!

瞍瞒看着乌鸦满地的战场,得意的笑了。

这时,军士押来两位卫国官员。瞍瞒一问,方知就在军刀即将砍落两人人头时,两人发话,说自己和鬼神是哥们,通灵之人,谁杀谁倒霉,所以獯鬻小兵不敢擅动,权且押来听老大发话。
瞍瞒问:“你的,什么的干活?”
两人自我介绍,原来是卫国太史华龙滑和孔礼。太史掌管国之祭祀。要是瞍瞒不放他俩回去,先行说服天上卫国的保护神,那獯鬻就别想拿下卫国。
现在领导出场时,总有人负责拍照,一般只会登报的都是“美丽的瞬间”,PS一下效果更加。那时候君主亲征的战役,一般会有史官相随,用以记录言行,无论好坏,都将载于史册,不得更改。
华龙滑和孔礼知道獯鬻迷信,笃信鬼神之说,所以撒谎。瞍瞒则料这两个文官也不会闹出什么风浪,于是放两人回国。也算留个活口,吓唬吓唬卫国守军也好。

于是,就在宁庄子速巡城之际,只见两位太史单车回国。惊问何故,方知大军已殁,懿公已死。
礼孔在城下对宁速说:“狄兵强盛,不可坐以待毙,快快转移,避其锋芒!”
宁速命人打开城门,说道:“快快入城,再作商议。”
礼孔朗声曰:“与君同出,却不同归,枉为人臣。此番回来也只想报信而已。事已毕,吾将事君于地下。”话音未落,拔剑自刎。
身旁的华龙滑来不及阻拦,叹息不已。自言自语道:“历史不能没人记,史书不能没人管。”说罢入城,收拾史籍。
宁速回宫与石祁子商议,最后敲定要效仿周太公当年故事——逃!

稍作收拾,天色渐黑,是夜出城。
石祁子保住侯室宫眷先行,华龙滑抱着史籍在后,还有卫都的庶民百姓,抛家舍业、扶老携幼、紧紧相随,宁速亲自带领守城士兵和宫廷卫队断后。

狄兵杀到。
落后的百姓基本被杀光,卫都残破,火光冲天。宁速带兵且战且退。
不过,獯鬻的骑兵太厉害,飘忽无定,来去无踪。绕开后军,见人就杀,逃亡的百姓几乎死亡过半。眼看连宫眷都要保不住了。

黄河!
黄河!
前面就是黄河!
难道举国官民都要死在母亲河边吗?

这时,救兵天降!
宋桓公渡河来救!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东周列国大白话》(更新中~~ )----天际一孤鸿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