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3:49

宋桓公的老婆正是宣姜的女儿,卫懿公他爸的妹妹,卫懿公自己的小姑。政治联姻终于派上了用场。见过战争场面、杀掉南宫长万的宋桓公一听卫国被攻,毫不犹豫,即刻起兵,渡过黄河,正巧碰上狄兵追击卫国官民。
宋桓公大怒,接过狄兵刀兵,杀将过去。狄兵猝不及防,撤退而走。宋桓公无意追赶,先保住剩下不多的卫国败亡之人渡河要紧。
狄兵一口气退回卫都河南濮阳,洗劫一空,毁城而去。

且说卫国难民渡河,来到漕邑(今河南滑县)。检点人数,发现只剩下720人。幸好宣姜之子公子申幸存,石宁二大夫尚在。国不可一日不主,石宁二大夫商议,要立公子申为君。可是遗民太少,不合编制。于是,从共邑、滕邑中各抽出30%,共计4000余人,加上从濮阳逃回的七百多人,权且凑满5000人众。也来不及挑选黄道吉日,马上在漕邑举办新君登基仪式,立子申为老大,是为卫戴公。
宋桓公和许桓公派人祝贺。

要说这个许桓公,便是许庄公的弟弟新臣。
当年郑庄公伐许,许庄公出走。郑庄公痛失颖考叔后,本想兼并许国未成,无奈之余让还是男童的新臣和郑国分片共管许国。其后新臣趁着郑国大乱,光复许国,是为许桓公。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儿童变成了青年,郑庄公小霸也变成了齐桓公首霸。

且说卫戴公本来就身体不好,再加上狄兵这一个折腾,竟然在即位后没几天归西而去。石宁二大夫无奈,还得费脑子重新推选新领导。想来公子毁在齐国,不如去请他回来主持大局,顺便告诉一下盟主小白卫国大盘如何凄惨,总该出手救市了吧。
于是宁速到了齐国。齐桓公一听自己的孙外甥死得如此凄惨,也唏嘘不已。连连自我批评之后,小白下令,命公子无亏率车300乘护送公子毁去漕邑。
当然,光送人回去还不够,公子毁既然是从小白那里回国登基,自己礼仪不可草率,否则如何彰显齐国首霸的气度和风范。于是小白赠送公子毁登基用的服装首饰、仪仗化妆、灯光道具,还送良马一匹,外加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只,凑成女娲的“六畜”。再送公子毁夫人车轿一顶,锦缎三十匹。
其他诸侯国一看盟主替卫国张罗得如此上心,也不甘落后,送钱送物的比比皆是。
一番安排妥当之后,公子毁顺利而体面地在漕邑做了卫国新任掌门。次年开春,改元,是为卫文公。

卫文公即位前,还从听说了一件忠义之事——弘演纳肝,不禁感动。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4:21

弘演同志是卫国大夫。獯鬻攻卫前出使陈国。待其归国,卫国早已灭亡。听说卫懿公死在荥泽,于是带着随从前往收尸。一路上,乌鸦遍地,尸横遍野。忽见地上卫侯锦旗掩卧,料懿公尸体就在不远处。
从人细细查探,尸体没找到,倒找到个没死的懿公侍从。那人手臂折断,饥肠辘辘,奄奄一息。弘演赶紧打听懿公遗体下落,侍从指着一堆血肉说——那就是。

弘演再看,七零八落,肉泥一片,唯有肝脏完好无损。弘演退几步,跪地,行礼。如同懿公在世一般,备述出使经过、会谈纪要、外交成果。一番报告完毕之后,起身与众人道:“主公无人收葬,吾将以身为棺。”于是拔刀剖腹,将懿公之肝纳于自己的腹中。死前留下遗言,“埋我与林下,待有新君,方可告知!”
从人依言料理完身后之事,渡河寻找大部队。找到卫国遗民的时候,正好卫文公毁即将即位。卫文公听罢,速速命人抬棺前往荥泽收尸,再追封弘演,并录用其子,以表其忠。

就这样,卫文公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开始主持工作。虽有公车30辆,却连办公府邸都没有。布衣布帽,顿顿吃素,清汤寡水。日日下乡走访百姓、天天上网了解民情。所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干活比驴累。不过再苦再累也没什么,人人都说他是人民的好干部,这就足够了。

公子无亏留下3000甲士,帮助卫文公协防狄兵。回齐后,将文公艰苦创业,弘演忠义纳肝之事禀告桓公。桓公叹曰:“有此明君贤臣,天不绝卫国。”
管仲建议,毕竟漕邑不是长久居所,5000灾民天天住活动板房也不是个办法,不如筑城安民,再造卫国。
齐桓公表示同意。通货紧缩之下,多搞点基建项目还可以拉动内需,对水泥、钢铁板块也确是不错的利好。
人多力量大。小白给各同盟国发通知,要多快好省地建设新卫国。

没料,通知刚刚下达,邢国的求救信就来了。说狄兵又去攻打邢国,邢国也岌岌可危。小白觉得头疼,刚想搞建设,怎么又要动刀兵?于是问管仲要不要救。
管仲心想,大哥,你糊涂了吧。有困难,找小白。你是老大,小弟的场子被砸了,你不出面怎么行。于是对齐桓公说必须要救,不然霸业不再!不过方法上可以探讨探讨。
小白愿闻其详。
管仲对曰:“现在邢狄战事正酣,这时候帮邢国就算打胜了也说不清是谁的功劳。不如等邢国行将被灭之际再出兵,那时狄师也已筋疲力尽,我军方可事半功倍。”

小白依言,传檄宋、曹、鲁、邾,要求一起出兵救邢。宋曹两国先到。不过齐桓公托言鲁邾未到,等等再说。于是三国军队只是驻扎在聂北,观战而已。
一等就是2个月。
忽一日,探子回报,狄兵即将破邢,难民陆续出逃。齐宋曹三国马上战前动员,三国领军人物一起在齐国中军大营开会,商量协同作战的问题。
会议开到一半,报营外有人求见。之间一人披头散发,扑到在地。左右扶起一看,傻了,竟然是邢国老大叔颜同志。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4:55

邢侯叔颜的嘴上不停念叨:“崩盘了!跳水了!国灭了!”
桓公心中感慨,怎么败亡的速度如此之快!然后连忙对邢侯做自我批评——“罪在寡人”,都是自己救援迟缓,你看,我们还在开会,正在商议出兵之事。
叔颜赶紧求救,要是狄兵一路追杀,恐怕要君臣尽死,百姓尽亡了。
齐桓公假意询问宋公曹伯的意见。二位心说,来此2月有余,早该一战。不过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于是起身对曰:“愿同心一战!”
小白大喜,说鲁邾不来,以致贻误战机,现在不能再等了,三国大军立刻拔寨而起!

瞍瞒一听援军出动,反正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果断止赢,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獯鬻军也不追赶卫国难民,在三国联军赶来之前,将邢国劫掠一空,再放一把火,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待三国兵到,邢国早已残破不堪。小白本不想出兵,也就没心情再来一次追杀之旅。只是派人速速进城灭火,再问邢侯,“今后的日子打算怎么过?”

遭此大难,国破家亡的邢侯颇为伤感,表示老百姓都跑到了靠近齐国的夷仪,愿追随百姓迁都到那里,休养生息。
齐桓公心中有愧,于是说服宋曹两国,一同筑城。不久,夷仪新城落成。桓公从齐国运来吃喝住用行等生活必需品,还给邢国重建宗庙,再修宫舍。交房的那天,百姓领到盼望已久的房门钥匙,如归故里,喜极而泣,纷纷感谢桓公大恩大德,真所谓“恩同再造”,并不为过。举国亲齐之下,此后邢国堕为齐国的附庸之国,也不难理解。

邢国的建设已毕,宋曹打算辞归回国。桓公也不留,也不拦,只说一句话:“城邢而不城卫,卫谓我何?”
宋曹两君听说话语的分量,要是不再去建设卫国,卫国人怎么骂齐桓公,齐桓公就会把所有的怨气怪在我俩头上了。也罢也罢,跟着盟主走,到哪都不怕。于是,三国辞别邢国,来到卫国。卫文公远远接风。
文公身着布衣布帽,还是为懿公之死的丧服。桓公心中过意不去,问文公,“漕邑不是长久之地,打算在哪重建都城啊?”
卫文公叹口气,说道,算命的说,应该定都楚邱。可是卫国太穷,建设费用又太高。怕是只能想想而已。
齐桓公拍胸脯保证,此事包在我身上!
于是,下令三国在楚邱修城。还从齐国运来上等木材,修宗庙,立宫殿。三国生产建设兵团一番如火如荼之后,楚邱新城竣工。
卫国官民感激涕零,作曲一首,名曰《木瓜》,广为传唱,流传至今。载于《诗经• 卫风》之中。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一会桃,一会李的并不是“投桃报李”的成语来源。不过,这个成语也同样出自一个卫侯之口,那就是命长、心好、功高、爱民的卫武公。当年双武为卿,卫国蒸蒸日上,武公不忘自勉道:“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则众人皆以君作则矣。人以桃馈我,我以李报之,乃合乎情理。或言小羊生角,则欺人矣。”

还有,琚、瑶、玖皆是美玉的名字,所以琼瑶阿姨也就是以美玉为笔名。

后世对齐桓公救燕存鲁、城邢封卫之事大为赞赏。在以德服人的指导思想下,全部都是志愿者的义务劳动,不收一分工钱。于是,陶渊明就大赞小白是“大义堂堂五霸魁”。
必须承认人总是有私心的,本次小白出兵迟缓也有自己利益的考量。但是,毕竟,我们能看到这位武林盟主开始有些犯懒了。所以,其后桓公大会诸侯伐楚,结果不了了之,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伐楚,还是地段太好的郑国当了最后的导火索。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5:17

第二节 攥紧了拳头没打架 —— 诸夏伐楚
齐桓公在北方义存邢卫,广布恩德的时候,南方楚国是楚文王的儿子楚成王熊恽(音同运)当家。中原的消息辗转传到南方,楚成王不服,想要和齐桓公较较劲。恨不得每天起床照镜子,都要问问:“镜子,镜子告诉我,谁是世上最牛X的男人?”

接下来的诸夏伐楚还是东周旗下中原诸侯的第一次超大规模的集体行动。
所谓“诸夏”,指的就是隶属周王朝旗下的中原各华族之国的统称。“诸夏”一词源自管仲的一句话,“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正是齐桓公犹豫要不要救邢国的时候所说。桓公听罢,决定不弃邢国,提兵去救。
后人也把管子的这个“诸夏”之说,视为华夏族民族意识启蒙的肇端。

其实,民族好比抱团。一般越是敌众我寡的时候越容易抱团,同样,越是危难关头也越能激发民族意识。
周朝之前,居于中国的是德高望重的大禹传下来的大夏朝,经过三皇五帝的苦心经营,中原已然成为中央之国。
末年夏桀残暴,商汤起兵,誓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具体什么罪,没有说。再说,夏朝存世资料太少,也不好多说。总之成王败寇,鸣条一战,夏桀一输到底,被流放到南巢(安徽巢县)。最后郁郁而终,留下遗憾,“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商部落本在夏朝东边的黄河下游发迹,土地肥沃、物阜民丰。大商建立后,商朝强大。孟子曾说商汤年代,“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朝共传30年代,600余年。期间开疆拓土,远超夏朝。直到末代的商纣王亦不曾倦怠,特别着力开拓东南方。
商王的名号除开国的商汤之外都是以天干取名。比如商纣是帝辛,他老爸则是帝乙。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另外,常说“天干地支”的“地支”便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共12个,故而称为“十二地支”,简单理解便是十二生肖。
当然,先有的十二地支,才有的十二生肖。地支拿来计算时间,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等同今日的2个小时,每个时辰有不同的名称,最后物化为十二生肖。
虽然现在不能还原古代的生活环境,不过有几个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正巧,那时候老鼠最为活跃;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小狗开始值班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万籁俱寂,猪正好鼾睡。

有一个很神妙的地方是,中国有12生肖,西方则有12星座。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5:26

天干总共10个,故而称为“十天干”,其实说白了就是从“一”到“十”的十进制。远古商民采用与当今一样的十进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学生高度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据说,小时候常背的乘法歌诀“九九歌”,什么“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便是创作商代、继承于周朝、成型于春秋。看来商民除了加法外,连乘法都学得这么好,也难怪商灭后,还能做生意做得如此出色。

另外,十个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也就是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重阳抑阴,所以“九五为尊”,“九”和“五”皆为奇数,也不足为奇。另外,只有奇数的人凑在一起讨论,最后才能一少数压倒多数;而偶数的人凑在一起,最后有可能不分胜负。潜台词便是——男人可以拍板决定,独断乾坤,女人却会吵吵闹闹,得不出结果。

古中国人就用十天干加上十二地支一起,从甲子推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成为常说的“六十甲子”。古人计数的另一个神秘之处便再此——如果60除以5(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便是12。常有的十二地支也罢、十二生肖也罢、十二个月也罢、十二个时辰也罢,总之都与12有关。
真是谜一样的中国。

权且逃出迷雾,先来说商纣王。有一点比较清楚,所以需要给他正名。“商纣”不过是个假名,其实堂堂的商殷帝辛姓子名受。“纣zhou”不过是“受shou”的谐音,简直算诋毁造谣。事实上,子受同志从小天资聪颖,反应灵敏。稍长,力气过人,光膀斗九牛,徒手断梁柱。最终以其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得到老爸帝乙的倾心,立为嗣子,其后顺利即位,百官朝拜,万民敬服,四夷宾服。
之前说到创立朝鲜的箕子便是他的老师。在子受的脑子还清醒的时候,听从课堂老师和朝堂百官的谏言良策,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其后不断征伐江淮东夷,大拓疆土。完成一番成就之后,有了事业的子受和现在的大款们一样,开始享受女人和美食。当然,作为天下第一男,还能干更可怕的事——滥用权力和刑罚,刚愎自用乃至不听良言、不敬鬼神。所谓“酒池肉林”、“炮烙剖心”、“意淫女娲”,便可能是这个傻瓜干下的荒唐事。
当一个独裁者除了自己什么都不在乎的时候,便是天下最黑暗的时候。
不过,事实是这样的吗?

暂时说不清楚这些事情是否是后人的栽赃嫁祸,就说周武王准备变天之后,发帖遍告诸侯方国(夏商诸侯皆曰“方国”,所以才有了“方伯”之说),上书“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诸侯闻讯云集,会于盟津。武王历数帝辛的罪状“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逖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说白了也不过3条罪。
1、听信妇人,不听忠言良谏。
2、疏远亲族,不用王公兄弟。
3、淫词艳曲,篡改传统声乐。
到了《封神演义》里,更是变成了十大罪状,其间滥竽充数者居多。跟后来努尔哈赤的“七大恨”一样,驴头不对马嘴的也拿来当十恶不赦的重罪。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7:18

光看武王说的三罪也只不过马马虎虎。

其后,周国出兵戎车三百乘,虎贲骑兵三千人,甲士步兵四万五千人,再加上诸侯的军队,一共30余万,杀奔殷商的朝歌。哪知帝辛闻讯,只不过微微一笑,芝麻大的周国,纠合这点小破兵算得了什么?当时,他正在专注攻灭东夷,商军主力穷追猛打,力战而胜,东夷俘虏陆续被押解回京。
帝辛忙着给军队开庆功会,封赏军功之后,便可杀向周国叛军。怎料,周国正是趁着商朝国防空虚,才起兵而来,行军自然比正常的快好多。在帝辛毫无防备时,已然杀到牧野。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牧野在朝歌南70里地。汉代的1里合现在的415.8米,70里约合现在29公里。29公里,按照60km/h的汽车速度算,一脚油门,不到30分钟便可抵达。

帝辛大惊,无奈下只能动员手头的力量。令人称奇的是,他一下子凑齐奴隶和俘虏70万,数量远远压倒叛军。可惜,憧憬自由的奴隶和不服失败的俘虏“前徒倒戈”,70万大军被杀的“血流漂杵”。周兵下手之狠,跟黄帝大败炎帝的涿鹿之战一模一样。
不过帝辛没那么快承认失败。他收拾残兵,搭上卫队,背城一战,终因寡不敌众,再战而亡。

周武王见到帝辛的尸体,二话不说,乱箭辱尸,然后亲自操刀,割下头颅,以示胜利。
不久,大禹的九鼎从朝歌被迁到镐京。至此,商朝亡、周朝立。
慢慢地,帝辛的名声被越抹越黑、越传越坏,传到孔子那会儿,终于有人忍不住跳出来说了句公道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说这话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近代也有人就做过如下评价:“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说这话的便是毛泽东同志。
可惜,时间过去那么久,人们也不在想着给帝辛平反,反而拿来做反面教材,教导君王。直到现在,大家都“商纣、商纣”的叫得痛快。不过,如果真能超越“成王败寇”、“党同伐异”的牺牲品,真能做为当政者的一面镜子,也算是为后世亿兆百姓造福了。

回过头来说侥幸得了天下的周王室如何治天下。
当年,商灭夏,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如今周灭商,却少不了倚靠联盟。于是,有奈无奈之下,周朝开始走捷径,大行分封。白话一下,就是拿来地图,割一块给A,你去治理这里;割一块给B,你去治理那里。周王在王畿,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诸侯各国得令后,各自行政,完成成产计划和业务目标,再给周天子不断纳税进贡。不服管理的,联合起来打!当然听从管理的,欢迎加盟。
当年之所以有那么多方国支持周国,也无非想分一杯羹。现在押宝得胜,获得分封也大获人心。可是,要想小弟听话,大哥就得强。
可惜,周国又不是那么强。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7:38

天上神仙帮忙的屁话也就无知或者貌似无知的百姓才信。周朝建国不久便马上经历了商朝遗民的武庚大乱。
武庚是帝辛之子,商灭之后,周武王为了安抚商朝的遗民,彰显替天行道的本色,留武庚在殷地管理商民。这一招很管用,商民大悦。可惜武王死的太早,成王尚且年幼,周公代为行政。武庚便趁势联合不服第一代周公姬旦的武王另外两个弟弟蔡叔、管叔起兵叛乱(也得怪文王那么多儿子),妄图复国。多亏周公发飚,力挽狂澜。平叛之后,立刻把商民一分为二。一部分让成王的叔父康叔负责,建都朝歌,是为卫国;另一部分由微子启负责,建都商丘,是为宋国。其实这个微子启才是帝乙的长子,帝辛的哥哥。在帝辛面前装傻躲过死劫,周灭商之后乖乖地做了顺民。

这里要闲话一句,之前提到过,在帝辛面前装疯的箕子不想顺从周朝,带上商朝遗老漂洋过海,去了朝鲜半岛,建立朝鲜政权,史称箕子朝鲜。作为一个大贤者,箕子受后世景仰。于是朝鲜平壤建成了一个箕子的衣冠冢——箕子陵。代代相传,无人敢轻薄。不过,连抗美援朝的烈士墓都敢捣毁,有着兄弟般友谊的金日成主席自然例外。他在一片反对声中动手,至今,日成的儿子还不公布发掘报告。而所有古迹早已荡然无存。

成王长大之后,周公还政,继续苦心辅佐。可惜,实力不济的周朝也不过成王、康王一个“成康之治”而已。一旦周朝大盘开始有下跌迹象,做空势力就开始大行其道。四夷侵扰,中原不宁,就连分封的诸侯国自己都开始不拿老大当回事。稍稍中兴的周宣王没能改变周朝的基本面,最后终于在儿子周幽王时酿成了被夷狄的犬戎和诸侯的申缯联合绞杀的惨运。

正是在这种外敌纷至沓来、王室倾颓无力、中原日益危机的大形势下,“诸夏”必须联合方能自保。联合的最好方法就是激发民族意识。这一点,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也可得到印证。
抱团才能机会活下去。抱团才有机会活得更好。

天子无用之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终于到了。
管子适时地提出了“尊王攘夷”,让齐桓公更简单地成为了天下的救世英雄。桓公不负众望,当上方伯。诸侯日渐同心同德,实际上已然以齐国为主心骨。
终于,齐国大会中原诸侯,兵指南蛮楚国成了可能。

(4)

打楚国其实也是替周王出气。自信天下只有一个王的周天子自己没能力联合诸侯征讨这个比夷狄更可恶、学自己称王的诸侯国。周朝不是没打过灭楚的主意,之前也提到,第四代周昭王就起兵攻伐楚国,可惜有去无回。楚国从此越发嚣张、日益强盛。先前齐桓公也想过起兵讨伐,却被管仲制止,便是考虑到楚国的强大。

其实,楚国本不是什么蛮夷,不过早已不服周朝倒是真的。也正因它不服管理,脱离集团,甚至自封为王。天子和诸夏又都打不过它,只能选择口诛笔伐,夷狄长、夷狄短。楚国倒满不在乎,听烦之后直接表态“我蛮夷也!”活脱脱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模样。
不过,哪个人都不会天生是小偷,也不会天生是流氓,更不会天生捅死警察。杨佳虽死,反思依旧。同样,要是周天子好好地对楚国,别自诩文明,瞧不起人家,楚国也不至于横下一条心,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分庭抗礼,反攻中原。

传说楚国老大姓芈(音同米),熊氏,好歹也是颛顼之后,黄帝苗裔,渊源远溯祝融。始祖鬻熊见周文王有前途,不惜90岁高龄出山做了他的课外辅导老师。其后武王、成王都多次询问讨教。可惜,活的时间够长,却死的不是时候。对周朝有功的鬻熊仙逝之后,成王才开始又一次提干分封。那时候,连鬻熊的儿子和孙子都死了,只能封他的曾孙熊绎。另人失望的是,不光只给了个子爵,还被分到了南方,建立楚国。别说那时候的南方,后世贬官也大多到此,可见有多么不宜居了。
周王也没想熊绎挂帅的这个小破分公司能产生多少利润,只让他年年称臣叩首,岁岁进贡苞茅即可。

苞茅主产在非洲,少数分布在亚洲、大洋洲与南美。我国的主要产地便在华南地区。所以对身为河南人的周天子而言,苞茅绝不像现在某些用来骗钱的冒牌旅游产品那样,绝对算得上堂堂正正的楚国特产。
春秋时期,苞茅用于酿酒。不过祭祀也需要酒,所以苞茅的供应算是国之大事。
古人祭祀,先将苞茅扎成束状,直立,将酒从上淋下,酒糟留于茅中,酒汁渗透下行,得到清液。所谓“苞茅缩酒”指的就是用特有的苞茅做滤酒之后,方可用于祭祀,供给神人先祖。
当然没苞茅也可以,只不过有它会更好。

起初,历代楚子圆满地完成着组织上安排的提供苞茅的重托。期间,楚国逐渐开始本地化。通过本地化,提高当地百姓雇员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同时迅速实现民族融合。可是,本地化的代价便是 “蛮夷化”。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8:12

(4)-2

所谓的“蛮夷化”,用跨国公司来打比方,白话一下就是:母公司自认本身的文化高,修养好,担心如果分公司采用文化低、修养差的本地人当高管的话,会影响公司的文化,拖累公司的发展,不利于整个跨国公司的运行发展。
这一点,如今也只有欧美人才看的穿,至今一些儒家文化圈下的日韩公司还是理解不了。所以,在中国的欧美跨国公司摈弃“蛮夷化”的想法,企业高管大多采用熟门熟路、了解市场的中国人,而日韩公司的高管大多仍是日韩人士,顶多就是中文流利的中国通罢了。
可喜的是,情况在好转。

可惜的是,东周那会儿,连孔子都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所以,“华夷之辩”下,从楚国在南蛮之地建国,沾染夷风蛮俗的那刻起,“正统”的中原人士就再也看不起它了。

哪知,民工子弟也能读大学,戎狄蛮夷也能穷开心。
原来周王一直以为安排给楚子的日常工作是如此艰苦,楚君应该成天郁闷才对。怎料,总能看到楚君在工作时荣光焕发、还不时笑出声来。周王不解,仔细一看才发现,楚君竟然上班还玩网页游戏,开心网上买卖奴隶、乱贴车条!周王受不了。终于,周昭王借口南巡,南下攻楚,可怜兵败身死。
至此,周楚关系迅速恶化。

眼看周朝无力报仇,楚国日渐猖狂。从熊绎开始算起,五传到熊渠时,便放肆而坦率地说出了先头那句“我,蛮夷也”。整句话是“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说完楚子熊渠便开始僭越称楚王。当熊渠自定义文件属性为“王”时,周朝当家就是烹杀齐哀公的周夷王。所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管理员周夷王对黑客熊渠的行为毫无办法。
熊渠箭法出众,据说等级比射日的后羿还高。准心之外,力道十足。有传言,一日熊渠夜行,将一块石头误判为老虎。一想起“周老虎”欺世盗名实在可恶,于是奋发用力,一箭射去。待走近一看,只见箭矢已被射入石头几许。
当然光有蛮力,治国无用,可贵的是,熊渠还很有治国头脑。在江汉地区甚得人心,蛮夷尽皆率服。熊渠继承前四代楚老大的实力积累,开始发飙,疯狂兼并。兴兵攻打庸国、扬粤、鄂国,将楚国势力迅速扩展到长江南岸和中下游。特别是鄂,当年是炼铜中心,铜矿资源丰富,军事意义非凡。
等周夷王一死,周厉王即位。厉王的威严传到楚国,确实搞得熊渠十分害怕,于是暂作隐忍,不再称王。不久,周厉王遭遇国人暴动,弃国而逃。其后,幽王彻底亡国。楚国再次蠢蠢欲动。终于,到了熊通做老大的时候,恢复称王。那时正值东周桓王时代。桓王自己早被郑庄公搞得没脾气,实在不顾上楚国瞎闹。
所以才有了先前“楚文王”、“楚成王”的称呼,而作为中原盟主的齐桓公在当时的爵位只是“侯”、在后世的称呼只是“公”,而已。

所谓“称王称霸”,“称王”、“称霸”孰先孰后不重要,但是缺一不可。“王”只是名义,“霸”才是实力。
自贬为蛮夷的最大好处再次显现,楚国不再有道德负担,不再受礼法约束。“我是蛮夷”所以我可以自行其道;“我是楚王”所以我可以称霸中国。
从楚王熊通开始,历代楚王都一直在努力图霸,这也是现在楚国和首霸齐国最实际的冲突之处。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8:38

(5)-1

话说熊通刚想要再次称王的时候,令尹斗伯比劝道,楚国久未称王,现在复名,不动刀兵,诸侯不服,怎么可以?
斗伯比是楚若敖熊仪之子,熊通的长辈,斗姓的始祖。
熊仪生活在西周灭、东周续的年代,是春秋时期第一代楚君,死后被尊为“若敖”。“敖”是楚语中对牛X者的尊称,“若”则是熊仪的归葬之地。这也是楚君第一次拥有谥号。

人说熊通残暴,大多是因为他的位子是杀侄子后篡夺而来。不过那个年代先有刀下鬼、再有堂上人,再平常不过了。
且说楚王熊通听了斗伯比之言,决定向不服他的诸侯国开刀。首当其冲的便是“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
如同建立姬姓燕国与北方,是防北狄和异姓的朝鲜;建立姬姓的鲁国与东方,是防东夷和异姓的齐国;所谓的汉阳诸姬,便是建立数十姬姓国与汉水之阳,组成集团,互为犄角,监视淮夷和异姓的楚国,再者便是保障湖北宝贵的铜矿资源,以免落入蛮夷之手。
铜,除了造青铜器,便是造兵器,为当年战争所需的宝贵的战略物资。中国铜矿较多、分布广泛,如今的各省几乎皆有产出。话说回来,有铜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采铜又是另一回事了。当时汉阳的铜矿较容易开采,如今的湖北大冶仍然是中国主要的铜产地。不过这个宝藏最终还是被楚国攻鄂后夺取。

抢矿不是目的,透水事故频发,每年光给封口费就是笔不小费用。有了矿之后,就要日造刀枪,夜做盾甲。当然,造兵器也不是目的,当烧火棍简直是浪费,拿来攻城掠地才是终极目标。
读者尽可以将以上这小段视为废话。只要矿主和贪官别把人命当儿戏,别把安全生产当废话,就阿弥陀佛了。

且说树大招风。随国既然是汉阳诸姬之首,便成了出头之鸟,难免挨楚国的枪子儿。熊通亲帅大军,屯兵与瑕。熊同志听从斗同志的建议,打算先礼后兵。大军压境之后,派出使者去随国招安。目的是,招安若成最好,这样,汉阳诸姬皆会效法;若不成也没事,打到你服为止。

当时,随侯身边的左右手,一个是贤臣季梁,一个是谀臣少师。随侯喜欢听好话,所以少师比较受领导器重。
楚军压境后,随侯惊问退敌之策。
季梁表示,打仗要靠实力。楚国势大,硬拼是不行的。不如一边搞和平谈判,一边搞战斗动员。等非打不可的时候,再做最后抉择,不迟。
少师表示,自己能说会道,谈判非我莫属。
随侯和季梁同时点头,表示“能说会道”这句自我评价的确很中肯。于是派遣少师速往楚营,开始和谈。

宝宝寒 发表于 2009-5-12 15:18:51

(5)-2
  
  
  斗令尹一听来者是头脑简单、嘴巴发达的少师,顿生一计。安排下去,如此如此。
  少师一入楚营,便不停打探楚军实力。但见甲盾脏、剑戟锈、兵多老幼、马多羸弱。少师心中得意,看来蛮夷就是蛮夷,条件如此之差,不过貌似强大而已。于是态度开始强硬。
  少师进中军大营,拜见熊通。
  
  少师问:各堂口的地盘是周老大划分的。楚国提兵前来,妄图招安,蓄意兼并,是何道理?
  熊通答:哥们,误会啦。你也看到了。我的小弟面黄肌瘦,实在是最近连年饥荒,吃不好,穿不暖。怎敢招安啊?只因国运不济,又担心汉阳各堂口的兄弟趁火打劫,特来与随国会盟,约为兄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少师笑道:汉阳诸姬各堂口以随最大,只要随国与楚国关系融洽,哪个小弟敢放肆?
  熊通点头:正为此而来。地区同盟也好,战略伙伴也好,就拜托你代为周旋了。
  少师大笑:不用代为周旋了。随侯早已委派我作为全权谈判代表,是战是和,现在就能拍板决定。
  
  少师说到“战”的时候,音特别重,还特意瞧了瞧熊通。只见熊通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少师心中大悦。
  于是,两国结盟。熊通当着少师的面下达班师回国的军令。
  
  在楚军撤退那会儿,少师匆匆赶回了随国,面有得色地报告随侯结盟事宜。随侯听之任之,没什么意见。不过,少师又提议,楚军武器质量太差、士兵体力忒次,随军应该出其不意,尾随而追之,便可大获全胜。生擒熊通,押解回周,大功一件,一劳永逸。
  果然,随侯猛然间被强大的赚钱效应触动,立刻冲动起来。
  身旁的季梁赶紧劝道:“老大,冲动是魔鬼。别忘了,你的中石油现在跌得剩11快了!”
  随侯听罢,稍作冷静。
  少师不服:“楚军不堪一击,要是踏空,太可惜了。”
  季梁再劝:“楚国自若敖以来,秣马厉兵,日夜思反。如今以老弱示我,分明是诱多。我军一旦出动,楚军必然拉高出货,转手做空。到时候,我军孤零零地站岗,痛苦自知。老大,宁可踏空,不能套牢!”
  随侯见左一言,右一语,心中没了主意。听烦了,打算扔硬币做判断算了。
  于是,卜了一卦——凶。
  随侯叹了口气,富贵在天,罢了罢了,放楚归国,暂且不追。
  
  楚军这边故意行军很慢,就等随军来追。全军上下苦苦表演,目的就是想把随国忽悠瘸了。结果,随军片甲未来。
  主演熊通一看如此结果,有些无奈,再问斗伯比:“导演,票房不行啊。咋办?”
  斗伯比不慌不忙:“不要过分紧张,一切都是天意。无极里有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再不行,还有梅兰芳不是。”
  
  斗伯比的新想法如下:
  既然楚随已经结盟,楚国就可借机大会江东诸侯。管他姓甚名谁,来的就是朋友,不来的就是敌人。特别是随国,他若来最好,两国相安,楚国可以腾出手去打别人。要是不来,便可借口随国毁约,出兵讨伐,师出有名,也可以在诸侯面前显显楚国的威风。
  
  熊通言听计从,马上向江东诸国群发短消息,说要到沈鹿(湖北钟祥)搞个Party,车马费报销,酒水免单。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东周列国大白话》(更新中~~ )----天际一孤鸿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