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6 10:10:58

  草鞋军团(210)

  知道对手是谁吗,是蒋介石也要惧其三分的红军啊,你们就算真是垃圾,也是垃圾中的战斗机!
  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经历太多坎坷的“成功人士”,其表现也往往会有些反常。
  田颂尧给人的印象,一向都比较平庸拘谨,不然也不会被人叫作冬瓜了,可就这么一个老实孩子,一下子变得出奇高调。在各种文告上,田颂尧使用的头衔都是“督办兼军长”,就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已经升了官,成了督办。
  田颂尧一再“告捷”,每次都能得到蒋介石的回电嘉奖,称赞他“迭克名城”,并且还提出,要田颂尧把他“取得节节胜利的战略战术”总结一下,以便上报交流经验。
  这抬举的,几乎就把田颂尧当成川中名将了,让冬瓜想不飘飘然都不可能,在忘乎所以的情况下,闹出了不少笑话。
  师长王铭章在占领巴中三县里的通江县城后,曾发电报给田颂尧,说通江城的各条大街都被红军改了名,改成了已故红军战将的名字。
  举例来说,某街的名字就叫“恽代英街”……
  王铭章的意思是,红军这么做,自有道理,不如我们也跟着学,比如川军里面战死了谁谁谁,可以用他的名字来换掉“恽代英”。
  田颂尧同意,并把电报交给幕僚办理。
  这个世上,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田颂尧已经够冬瓜了,他的幕僚还要冬瓜。拿了电报看见有恽代英的名字,马上跑去报告田颂尧:“我见过这个叫恽代英的人的名字,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现在肯定是被我们打死了。这是大功一件,应该专案上报。”
  田颂尧一听大喜:我还以为恽代英是红军里面的小军官呢,原来是大人物,当然不可错过,
  当下便上报蒋介石,说他的部队把“红军高级将领恽代英”给打死了。
  蒋介石接到战报又惊又疑。
  恽代英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对于有黄埔军校校长背景的蒋介石来说,不可能不熟悉。让他感到格外吃惊的是,早在两年前,恽代英已经在南京被予以处决,处决令还是他亲自下达的,怎么又在四川出现,而且被重新打死了一次?
  可是田颂尧在报告上说得有鼻子有眼,活脱脱真有那么回事。
  “死而复生”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直接原因就是被处决者身份没查清楚,也或者名气太大,有人冒名顶替。蒋介石便回了封电报,让田颂尧把情况说详细一些:这“恽代英”究竟是何时,何地,被何人打死的。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6 10:29:35

  草鞋军团(211)

  正因为“重要”,蒋介石就问得极其具体,包括死时情况,尸体下落,证件证物,都一个也没放过。
  接到蒋介石的电报,田颂尧不敢怠慢,随即转问王铭章。
  王铭章的回复是:就看到通江城里有恽代英的街名,不知详情如何——敢情王师长更不知恽代英是何方神圣。
  田颂尧急得满头大汗,说你再仔细查查看,说不准是基层部队干的呢?
  王铭章领命分别致电各部,自然全都石沉大海,谁都说与此无关。
  不是没人想冒功,可像这种蒋介石亲自过问,细到连证件证物都要追查的,又有谁活腻歪了,敢碰这个霉头?
  田颂尧这才明白,“川军打死恽代英”纯属子虚乌有。偏偏蒋介石对此事还很关心,一再来电追问,田颂尧无奈之下,只好红着脸,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实情。
  “恽代英”让田颂尧很是尴尬,但有一点,大家都不能否认,那就是川军攻城略地总没有搀假,起码巴中三县已经收过来了。
  不仅是田颂尧,就连孙震的自我感觉也是如此良好:“红军的确厉害,可是他们跑到四川,遇到川军,就不得行了。”
  如今的川中诸侯,都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他们对此倒是拎得很清,知道自己还是老川军那棵藤上结的果,跟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军”不是一码事。
  比如说田颂尧,他最初就属于刘存厚的嫡系,四川新军才算是他的老祖宗,虽然从辛亥起义到护国讨袁,没有一个不参加,却也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田颂尧首先接触到的革命军,是熊克武的蜀军和新老第五师,也即新川军,后来中共在四川也策动了几次武装起义,并拉起了队伍,但无论是新川军还是这些中共地方武装,在老川军的重兵围攻下,最后都已溃散而告终。
  革命军又不是没见过,想那熊克武何等了得,而今安在哉?
  按照田颂尧的评估,红军甚至还不如熊克武,毕竟要单打独斗的话,他没在熊克武和新川军身上占到过太多便宜。
  红军,可能也就比中共的地方武装强一些吧,“是经不住正规川军打的”。
  现在的问题是,红军已退至通江北面的山区,还要不要穷追呢?
  从战场形势来看,红军仍在后退,川军仍在前进,似乎没有理由不追,但还是有部将提出怀疑:“红军只退不进,会不会在施诱敌深入之计啊,应该提防,不能轻进。”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6 10:32:18

  草鞋军团(212)

  蒋介石派来的特使也提醒田颂尧,说红军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不信的话,你知道第一次“围剿”时,张辉瓒是怎么完蛋的,不就是中了红军的诱敌之计吗?
  听到这里,田颂尧心虚了。张辉瓒是陆士生,湘军干才,生前位列中将,连他都栽了进去,看来大意不得。
  田颂尧赶快发电报给刘湘,借来了一架小飞机。
  他想通过飞机侦查一下,看现在红军究竟有多少兵力,如果兵力突然增多,就说明其中有诈。
  负责随机侦查的是田颂尧的幕僚长。这家伙身体很差,坐飞机都头晕,可又不能不去,登机后,他拿了一张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比比划划,让飞行员开过去。
  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应该说是比较精确了,无奈此君早已头昏眼花,哪里能够真正用得起来,不过是信马由缰地随手一指罢了。飞行员水平也是一般,你那么一指,我也就那么一开,结果根本没有找到红军所在的中心区域。
  得完成任务啊,幕僚长举一望远镜,胆战心惊地朝地面胡乱观察了一通,就草草了事,打道回府。
  回来之后,他告诉田颂尧,没发现红军大部队,只看到险隘地方有小股红军在活动。
  田颂尧和孙震听后都喜不自胜。
  不过“小股”,又是缩聚在一块小地方,不正是围而歼之的好时机吗?
  田颂尧知道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是徐向前,他连徐帅都一并瞧不起了,对别人说:“徐向前的队伍,是一支流寇,目下已成强弩之末,我们的胜利不过是指顾间的事。”
  话音刚落,川军即奉命集中,围歼通江以北的“流寇”。
  田颂尧坐着飞机也侦察不到徐向前的实情,徐向前却对他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得一清二楚。
  红军有一个非常严密的情报网络。早在入川之前,中共四川省委就在田颂尧的军部发展了地下军事小组,田颂尧的许多幕僚甚至他的机要秘书长、随行秘书都是地下党员,试问田颂尧和孙震还有何秘密可言?
  川军大到作战计划、兵力部署,小到内部番号、通讯联络信号,徐向前无不知之甚详。他从情报中,获悉川军虽夺巴中三县,但实力损耗严重,有的主力团成建制被歼灭,显然,这个时候川军需要休整,而不是继续出击。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6 10:52:14

  草鞋军团(213)

  田颂尧前期能收回巴中三县,缘于当时红军入川才一两个月,兵力较少,又无险可恃,等退至通江北面,大部队其实早已到达。在这种情况下,徐向前还要摆出弱兵姿态,一退再退,除了准备诱他进笼子,也没有别的好解释了。
  川北地势,南低而北高,愈是向北,山势愈是陡险,至通江以北,更是山高路险,易守难攻,若论防守阵地,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了。在一些险隘之处,红军只需摆上几个连,就能顶住川军整团、整旅的进攻。
  徐向前要在这里把田颂尧从“损耗严重”磨到“精疲力竭”。
  果然,田颂尧的所有前线部队都被阻在山区,一步不得前进。两三天后,见川军士气逐渐陷于沮丧,徐向前一声令下,发起了大反攻。川军猝不及防,全线崩溃。
  川军被外界称为“川老鼠”,就是说他们跑得比较快,无论进攻还是溃退。依照诸侯混战时的惯例,孙震又把枪支弹药、辎重财物沿路丢弃,让对方捡拾,以便争取时间跑路。
  素不知红军不是川军,徐向前下令,各部队一律不准打扫战场,只管猛打狠追。
  在红军系列中,红四方面军一向以猛和狠著称。身为总指挥的徐向前亲自加入追逐赛,一气追过一座四十里的大山。大概是跑得太快了,体力透支严重,下山后,徐帅头疼欲裂,两手抱着脑袋,很长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这样凶猛的追击战术,川军从来没有见识过,那个狠狈就别提了。不仅前线大部队全部崩溃,就连原先布置在较后地区的少数预备队,也被顺势打垮。
  田颂尧大惊失色,他本人驻于阆中,但包括阆中在内,后方都是一片空虚——他此前早就把部队全都摆到了一线,根本没留下做总预备队的足够兵力。
  更令人悲哀的是,直到此时,田颂尧和孙震也没搞清楚红四方面军的真实情况,不知道对方究竟掌握多少兵力,最终要打到哪里。
  越糊涂越惊慌,越惊慌越没辙,除了逃命,两人全都没有一点招。
  阆中城外是嘉陵江,孙震传令架起浮桥,供各部撤退。可是人倒霉的时候,连天都不帮忙,忽然下起大雨,河水暴涨,渡河效率也为此大受影响,岸边的溃兵越积越多,而且大家都抢着渡河,没有人肯留下来做掩护。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9 12:19:47

  草鞋军团(214)

  王铭章见势不好,当场召集所有团长以上军官开会,希望谁能发扬发扬风格当后卫,然而军心已溃,哪里还能再找出这样的活菩萨,反而会上闹到不可开交。王铭章无计可施,竟然卜通一声跪倒在地,给部下们磕起了头。
  磕头也没用,大家仍是各自乱跑,跟老窝被端掉的野蜂没什么两样。
  田颂尧极其短暂的几个月“黄金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他遭到了命运齿轮的无情报复,不仅再度丢掉巴中三县,而且继成都巷战后主力再受重创,出来三分之二的兵力,起码损失了三分之一,战后连一个稍为完整些的团或连都找不到了。
  冬瓜这下真的摔烂了,田颂尧别说进攻,连退而自保都觉得困难,只好致电蒋介石,请求辞去“剿匪督办”。
  川军第一次跟红军照面,蒋介石可是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交道,真实的红军有多凶猛,他比谁都有数。
  你先前得意,那是超常发挥了,现在一败涂地,倒反而在我意料之中。
  蒋介石没有同意田颂尧的辞请,他属意刘湘前去“征剿”,并委任其为“四川剿匪总司令”。
  刘湘自有主意,他提出“先安川后剿赤”:让我打红军不是不可以,但得等我干趴幺叔,把四川盟主的位置坐稳当再说。
  岷江一战,刘湘大获全胜,也相应具备了统领各路诸侯的权威和声望。
  1933年10月4日,刘湘当着诸侯部属们的面,在成都正式宣誓就职“四川剿匪总司令”。之后,便发布了六路“征剿令”,准备向红军发动进攻。
  出征之前,刘湘公开宣称“三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苏区的红军”。
  这并非完全大言,而是有一定的实力依据。
  时间到了“战国末期”,六强皆有定数,所谓六路,实际上也就是“六强”。除刘湘自统一路外,其余五路依次为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存厚,交椅排法完全按照“水泊梁山标准”,武功与资历综合,但以武功为先,然后谁大谁坐前。
  六路集中了当时所能集中的大部分川军精锐,计有一百多个团,二十万人马,反观红四方面军,尽管打垮田颂尧后即进行了扩充,但也只发展到五万余人,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兵
  兵力占有绝对优势,自然是王道,可自古以来,战场又都是一个时时能诞生奇迹的地方,这回创造奇迹的是徐向前。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9 12:21:13

  草鞋军团(215)

  早在刘湘宣誓就职之前,徐帅就预先破掉了“六路”中的两路:杨森和刘存厚。
  杨森和刘存厚的防区也都在川北,与田颂尧毗邻,田颂尧兵败,如同在他们头顶上响了个炸雷,让二人吃惊不已,有朝不保夕之感。
  依照杨森以往的脾气,那是非要斗一下不可的,但他如今地盘很小,部队也少,全部加起来不过才两万,仅是田颂尧“三路围攻”所用兵力的三分之一。再说了,蒋介石好歹还给了田颂尧一个“剿匪督办”呢,杨森什么都没捞着,干嘛非要去太岁爷头上动土?
  杨森另辟蹊径,他与红军进行秘密谈判,提出“互相支援,互不侵犯”。双方达成协议后,他率先给红军送去地图和药品,以示诚意。
  这些当然都得瞒过蒋介石的耳目,所以还得演戏。
  先是红军那边假装杀过来,然后杨森这边派一个连虚张声势地大喊:“红军又过来啰!”
  喊完就乱放枪,放完枪冲锋,双方以冲锋为掩护,顺势完成所有物件的交接。红军拿到东西后,也就撤走了。
  仗打得蹊跷,连当地老百姓都觉得奇怪:“这次红军怎么撤退得这么快?”
  杨森跟田颂尧最初一样,他的那套经验还是诸侯经验,不知道红军并非诸侯,可不会跟他玩梁山泊兄弟那一套。事实上,杨森的前哨据点直接伸入巴中,极大限制和影响着红军的行动,红军是一定要拔掉他这颗钉子的,这是战略高度,没得商量。
  几天之后,徐向前一声令下,红军趁着雨夜发起隐蔽大突袭,杨森猝不及防,被打得晕头转向,于是也不得不退守嘉陵江西岸,成了“田颂尧第二”。
  接下来就轮到了刘存厚。
  刘存厚的防区也在川北。“六强”里面,数刘存厚的资历最老,邓锡侯、田颂尧全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媒体也都称他为“老将军”。他能挤进“六强”,很大程度上卖的就是一张老脸。
  刘存厚的一生之中,最为得意的当然还是北洋时代,也始终对此念念不忘。虽然他早已接受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的头衔,但所用军旗仍是北洋的五色旗,而不是其他诸侯通用的“青天白日”。他给中学题写匾额,落款时竟然还是北洋赐给的爵位:“勋一位,一等文虎章,一等宝禾章,崇威上将军”。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9 12:22:14

  草鞋军团(216)

  在北洋政府业已灰飞烟灭的情形下,别人避之尚恐不及,刘存厚此举亦属难得。盘点刘存厚这一辈子,他前半生之所以大业难成,还是缘于没存下一个“厚”字,倒是临到晚年,总算“厚”了一把。
  刘存厚不但在形式和精神上完全继承北洋,他的部队似乎也留在了那个时代,无论军事训练还是枪炮器械。徐向前初来乍到,但他对刘存厚的评价和印象也只有两个字:老朽。
  打田颂尧和杨森,尚需智谋,打老朽,所有这些都不需要。
  红军出击之后,刘存厚只有赔钱的本事,哪有赚钱的能耐。他向刘湘求援,发去的求援电报不亚于雪片飞舞,但即便到这般地步,此翁还死要面子,一边频频告急,一边信誓旦旦地说要“誓死坚守”。
  刘湘知道刘存厚是打肿脸充胖子,所以派援的同时,也很坦白地对他说,你如果守得住,固然很好,万一守不住,就不要硬撑了,只要记住,走之前务必把运不走的武器销毁掉。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刘存厚反而不好意思马上遁形了。他找人在府中扶乩,想算算看自己能不能撑到援兵到达。不料算命结果还没出来,城内已响起了枪声,红军先头部队冲进了城。
  刘存厚带上家眷卫兵仓皇而逃,自然也顾不上什么销毁武器,用报上的说法就是,“老将军”不仅面子没保住,还给红军“厚赠了一笔礼物”。
  到刘湘正式组织六路“征剿”,实际已提前打垮了三路。不过刘湘一开始也并不拿其余五路当回事,他在意的是自己这一路,即第五路。
  和其它川中诸侯不同,刘湘并不是第一次和红军打交道,早在他和刘文辉发生惊天冲突之前,就在湖北和红军结结实实地干过一架。
  当时蒋介石在武汉发起第四次“围剿”,除用“中央军”重点攻击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外,还向刘湘发出命令,要求川军协同鄂军,对鄂西洪湖的红三军展开围攻。
  川军极少出省,往前追溯,真正重大的出川作战也就一次,即熊克武和刘湘共同策动的“援鄂之战”,打那以后,川军几乎足不出户。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9 13:34:42

  草鞋军团(217)

  例外也有,比如蒋桂战争时,刘湘曾派一个师出川“拥蒋讨桂”,又如中原大战时,鄂北红军声势浩大,刘湘也应蒋介石要求,派部出川援鄂,但当时刘湘的注意力并不在外部,以致于每次部队出川时,他都要反复叮嘱带兵官:我的策略是“内重于外”,你们出去后意思一下就行了,千万别傻乎乎地遵命作战啊。
  结果便是形式大于内容,川军相当于出省旅行了一趟,除了来回赶路,基本上什么都没做。
  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刘湘本来也想和过去一样,派一支部队出去招摇招摇,摆摆造型,闹闹声势,之后就打道回府,但考虑到此时的蒋介石并非“蒋桂战争”或中原大战时可比,行事太夸张的话,不仅交不了差,而且可能失去蒋介石的支持,因此他一度觉得十分为难。
  人判断或决定不了的事,还是得问神仙。
  在近代中国,皇帝其实从未消失,他们不过换了几身衣服罢了。刘湘迫于时势,早已断了做“皇帝”的念头,能在川中和刘备一样三分天下,就阿弥陀佛了,倒是刘从云出道以来,一路坦途,反而从来没有灰心过。
  皇帝只有一个,既然你刘湘不做,我做!
  某天,刘从云和刘湘、邓锡侯“二弟子”在一起,他突然大发豪兴,很得意地说:“我左手抱着晋康(邓锡侯的字),右手提着浦澄(刘湘的字),何愁天下不定?”
  刘从云还曾当着刘湘的面说过:“我扶了乩,乩仙说我将来要当皇帝,如果真的当了皇帝,一定把皇位传让给您。”
  别人听了这些话会很生气,刘湘却一点都不介意,甚至还很高兴:没准刘神仙真能把蒋介石这类“伪天子”给挤掉呢,到时候我还能白落个“皇帝”当当哩。
  在“出川远图”这一点上,刘从云和刘文辉算是英雄所见略同,所以刘湘犹豫,他毫不犹豫。
  当然,这话不能他说,得让“乩仙”说。
  刘从云做了整整七天水陆道场,然后扶乩请神,“乩仙”很快就来了指示:“湖北荆沙(荆州和沙市)一带,也都是刘家的天下,理应收复”。
  刘湘看了之后怦然心动,不仅欣然接受蒋介石的命令,而且决定这回要动点真格的,以便“收复湖北荆沙”。
  蒋介石随后任命刘湘为“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刘湘作为“主公”自然不能再亲自跃马上阵,他让王陵基代理此职,率三旅川军前往鄂西。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9 13:35:00

  草鞋军团(218)

  这都是“九一八”以后的事,自从日本人打进东北,诸侯们外出打仗又多了一个极其时髦的口号,叫做“抗日”。
  王陵基扛着“抗日”旗号出川东入湖北,在宜昌停留三个月后,才正式下达作战命令,并进占沙市。
  红三军系由贺龙指挥,在发现川军动向后,贺龙即亲率主力星夜赶回洪湖,向范绍增率领的前卫部队发起反攻。
  双方相持一个多月,伤亡都很大,范绍增虽拼了老命,但他只有一个旅,红军有一个师,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过,最后“哈儿”被打得落荒而逃,乘骑和行李都成了红军的战利品,右手也在突围中负伤骨折。
  范绍增吃了败仗,然而这只是战术上的失败。
  王陵基老谋深算,他坐拥三个旅,一前两后,范绍增落败之后,他第一时间便对败退下来的那个旅进行整补,随后又向沙市增援了一个旅,使得沙市防守得以大大增强。
  贺龙击溃范绍增后,继续向沙市发起攻击,但面对两旅川军防守的城池,打了近半个月都打不下来。
  这个时候,王陵基将他手中的第三个旅置于红军侧背,尽管没有主动出击,可是威胁之大不言而喻,鄂军则乘隙从后方攻击洪湖中心区域,等于是川军主防,吸引红军主力后,支起架子来让鄂军攻。
  贺龙和红三军所面对的局面变得异常被动,至1932年9月,洪湖根据地已经大部失陷,红三军也由一万人锐减到三千多人,最终只能像红四方面军那样,退出洪湖,转入湘鄂边境打游击。
  赶走红军,刘湘和刘从云喜不自禁,都以为“乩仙”的预言就要实现了,不料他们机关算尽,算来算去,却还是算不过蒋介石。
  “围剿”洪湖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老蒋就用“中央军”接管防务,在鄂川军被全部打发上船,输送回川,
  到头来,荆沙并非“刘家的天下”,还是他蒋家的。
  花了半天工夫,竟然是损兵折将,毫无所得,这下子惹得川军内部怨声载道,许多军官都对刘从云的“神机妙算”产生了怀疑,说刘神仙的话,真是靠不住。
  相对而言,刘湘倒是能看得开:不就是损失了一些人马,而且没占到地盘吗,你们这些小军官的高度只有那么高,就是看不到更长远的——蒋介石用了我的兵,但没给我地盘,那就相当于欠了我人情,他不得还吗?
  到了二刘争夺“川中王”,蒋介石站的位置,确实是刘湘这边。

宝宝寒 发表于 2012-11-19 14:42:12

  草鞋军团(219)

  如果说对那次出川作战,刘湘尚能抱可有可无,得失不介于怀的态度,这次不同,红军打到四川来了,双方有了直接的利害冲突。于川军而言,一旦打不好,已不是得不得地盘的问题,而是要失去地盘了。
  刘湘决定任命王陵基为第五路总指挥,再次指挥与红军作战。
  在任命王陵基之前,刘湘斟酌再三,犹豫了又犹豫,因为他对“王老师”早有疑忌之心。
  除了刘从云因与王陵基不和,经常在身边进些关于王陵基的“谗言”外,在刘湘眼中,王陵基自身也确实有了离心倾向,比如擅自在万县招编人马,扩充部队之类,那不就是要独闯天下,拉旗杆做小诸侯了吗?
  刘湘和邓锡侯不同,刘湘是表面宽厚,他绝不会像邓锡侯那样,容许部下越出自己划定的圈子。对灵官的一举一动,他貌似不置可否,内心哪里会真的不在乎。有一段时间,他盯着万县的那副神情,就好象那是颗定时炸弹似的。
  可他仍然要用王陵基,而且要重用。
  刘从云曾指王陵基是魏延。魏延有没有“反骨”可以另说,但文长兄绝对是个出众的将才,此君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深具奇谋,他献给诸葛亮的“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策,为后世许多兵家所叹赏。
  魏延的计策再高明,终究没能付诸实施,王陵基在“下川东之战”、“出征洪湖”中的表现却是有目共睹,尤其是王陵基有过跟红军作战且战而胜之的经验,这在当时的川中诸将中无人可及,就凭这一点,也不能把他给拉下。
  退一步说,魏延造反,终究还是在刘备孔明不在世的时候,刘湘自信自己也能镇得住灵官,即算对方是定时炸弹,那定时钟表也在自己手里,还不致于马上走火失控。
  王陵基刚刚拜印,还没出发,徐向前就已通过击溃刘存厚,占领绥定、宣汉两县,红四方面军也顺势扩展到了八万余人。
  1933年11月1日,王陵基领兵五万,向绥、宣发起“进剿”,刚好与继续向前推进的红军狭路相逢。
  徐向前原计划占领绥、宣后,便长驱直入,南下进攻万县,以扼四川咽喉,但跟王灵官打过一个照面之后,就知道遇上了川军主力,急忙退至宣汉河北岸。在这一带,红军工事坚固,又有河道挡路,双方形成了对峙格局。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查看完整版本: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